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7850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学案:《送董邵南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董邵南序导学案目标展示1、背诵课文,识记文中重要词语。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3、感受文章语气的委婉美。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1、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 先生集 。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 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2、写作背景: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 “仕途道塞,奏请难行” ,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 ,因此许 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 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

2、这种政治背 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 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 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3、序恳切而意长。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 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二、自读、理解文句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夫( )以子之不遇时 矧( )燕赵之士 恶知( )慕义强( )仁2、读句子,注意节奏:燕赵古称多感慨

3、悲歌之士连不得志于有司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为我吊望诸君之墓3、各段重点词句: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4、翻译全文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 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 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 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 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 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

4、吊一番,并且到那 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 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三、分析文章结构理路第 1 段:勉励朋友好好努力。第 2 段:对朋友能否“有合”表示担心。第 3 段:写自己送别时的感想。四、研读1、燕赵地区的形势。唐代中期,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 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无所不用其极,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 廷调遣。当时的河北是地方藩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 谋求个人出路。2、理解董生的处境。董生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去往燕赵地区的?请同学们

5、在文中搜寻有关语句,用“董生是 的,他”的句式说话。如:“董生是失意的,他举进士,连不得志。 ” “董生是忧郁的, 他怀抱利器而无所施展。 ”3、研读作者的心意。 请学生摘录文中寄托作者心意的句子研读,教师加以提问。如: 如:吾知其必有合也。为安慰、勉励而加以肯定,言不由衷。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反问中昭示着担心,委婉地提醒。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用心良苦,本意是想让董生从中受到启 发。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用意深刻,正是作者向董生致意,同时 也希望寄语燕赵才智之士同为朝廷效力,巩固国家统一。 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

6、合,而主 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 留之。 ”第二课时一、检查习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简答:什么是“序”?本文是作者韩愈为什么而作的“序”?二、思考与探究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3、文中提到了哪几个“燕赵之士”他们共同特点是什么?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深化拓展赏析写作技巧1、结构紧密2、叙写波澜起伏3、措词深婉含蓄梯度训练一、积累整合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燕赵( ) 强仁( ) 矧( ) 吾恶知( ) 郁郁(

7、 ) 苟( ) 感慨(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1)、郁郁适兹土(2)、董生举进士(3)、矧燕赵之土出于其性者哉(4)、为我谢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 知其必有和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 风俗与化易移,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之有所感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1、 本文作者是_,代人,_家_家,是_之一。2、 标出下

8、面句子的节奏。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3、 解释加点词怀抱利器 利器- 必有合也 有合-皆爱惜焉 爱惜-4、 猜测一下当时董生读了这篇序之后,还会去燕赵之地吗?_。 跟进反思送董邵南序参考答案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二、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夫(f)以子之不遇时 矧(shn)燕赵之士 恶知(w)2、读句子,注意节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连不得志于有司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为我吊望诸君之墓第二课时二、思考与探究1、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本文主论的根据2、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3、望诸君和屠狗者,特点:慕义强仁,生平坎坷,怀才不遇,人生悲壮4、不赞同。因为河北乃是分裂势力最猖獗的地方却成为他们所用,实无异于助长了分 裂势力,危害国家统一这是韩愈一贯反对的。梯度训练二、1、韩愈,唐,文学,哲学,唐宋八大家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3、比喻杰出的才能 有所遇合 惋惜4、言之成理即可,韩愈在文中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很、清楚,如今的燕赵之地在 割据势力的统治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感慨悲歌”之风已荡然无存了,而且 韩愈在文章最后呼吁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应当到长安来,那么董邵南还有什么理由离 开长安到燕赵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