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776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学案:《把栏杆拍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栏杆拍遍学案 课 题把栏杆拍遍(第一课时)主 备纪晓苏审 定李保国学 习目 标1阅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历程,感受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2体悟作者是如何在叙述中展现人物形象的。3、研习课文 1-8 节重、难点1阅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历程,感受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2体悟作者是如何在叙述中展现人物形象的。一、基础知识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行伍( ) 磅礴( ) 媲美( ) 变生肘腋( )遒劲( ) 凛然( ) 蘸着( ) 泪洒纸笺( )膨胀( ) 整饬( ) 掰开( ) 浅斟低唱( )金瓯( ) 赣南( ) 淬火( ) 五内俱焚( )麾下( ) 的卢( ) 遥岑( ) 振聋发聩( )

2、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霹雳 振聋发聩 变生肘腋 了无痕迹B、赋闲 五内俱焚 望眼欲穿 可见一般C、诽谤 马革裹尸 回肠荡气 浅尝辄止D、婉约 笔走龙蛇 忧心如焚 蛾冠眉黛二、课文内容研习3、根据课文,简要勾勒辛弃疾的人生经历。( )-( )-( )-( )-( )-( )4、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辛弃疾南归后内心的情感挣扎,请找出来。(1) (2) (3) 5、阅读破阵子 ,完成下列三小题。(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 ,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 抗战杀敌的形象。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3、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 们高昂的战斗精神。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 大业,赢得青史留名。D、 “可怜白发生”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 “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分述一事的 传统写实。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社会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 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

4、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正是 婉约派词的风格。(3)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 、 、 和 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 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6、填写出下列诗词中空缺的名句。(1)射人先射马, 。(2)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3)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无人 会,登临意。(4)欲将轻骑逐, 。三、课堂内容延伸 7、岳飞、李清照、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一生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相似的经历,相似的 声音,根据下面的句子,从上面这些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位仿写。 辛

5、弃疾策马南归之后,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 走沙场,血溅长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把栏杆拍遍学案 课 题把栏杆拍遍(第二课时)主 备纪晓苏审 定李保国学 习目 标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赏析作者结合历史人物对诗词进行精当点评的情感表达形式,体会辛弃疾借助诗词所表 达的浓烈情感。3、细致地赏析文中所引用的诗词。重、难点1、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细致地赏析文中所引用的诗词。一、基础知识积累:默写破阵子默写水龙吟二、下

6、列选项对菩萨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 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B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 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 集团的腐败无能。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 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 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D、尾句鹧鸪声起,犹如黑夜之中燃起一线光亮,打破了作

7、者的满腔愁怨,使读者愁闷和 悲痛之中看到了希望。三、下列对摸鱼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B、 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自喻自己惨遭人妒的现状。 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瓶子。C、 此词善于运用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 来,接着写惜春而怕春早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 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D、 此词体现了辛词摧刚为柔的特殊风格。作者以雄豪劲健的阳刚之气驱遣美人香草的

8、柔美意象,组织成温柔缠绵的精丽词章,将政治上的难言之隐曲折地传达出来。四、指出辛弃疾的词具有“婉约”风格的一句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D我志在廖廓,畴昔梦登天。五、本文的题目“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词 人登高远眺时的动作,作者在这里把它用作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六、根据课文填空。1、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 飞絮。2、江晚正愁余,山深 鹧鸪。3、 青萍, 翠藻, 苍苔。4、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 自己的寂寞。5、你看那 、 、 、 、 ,真是五内俱焚

9、。七、从文中找出梁衡对四首词的点评,并谈谈这样点评的特点。菩萨蛮 永遇乐 。摸鱼儿 。水调歌头 。点评的特点: 。 七、填写下面的名句名篇。1、西北望长安,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2、艰辛做就, , 。3、惜春常怕花草早, 。春且住, 、 。4、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 ,脉脉此情谁诉?5、休去倚危栏,夕阳正在, 。6、废沼荒丘畴昔, ,人世几欢哀。把栏杆拍遍学案 课 题把栏杆拍遍(第三课时)主 备纪晓苏审 定李保国学 习目标1、分析文中所使用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感受辛弃疾以及他的词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 史上的独特地位 。2、体会联想手法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 3、赏析作者巧妙

10、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的写作风 格。重、难点1、分析文中所使用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感受辛弃疾以及他的词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 史上的独特地位 。 2、体会联想手法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一、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选项( )A、戳穿 浅尝辄止 力挽狂斓 流连忘返B、班配 振聋发聩 忧心如焚 随声附和C、煎熬 共商国是 回肠荡气 丰功伟绩D、吊书袋 蓦然回首 千锤百炼 猝不及防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 、 、 、 、 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 A、扭曲 挤压 烧炼 拧绞 锤打 B、挤压 拧绞 扭曲 烧炼 锤打 C、挤压 扭曲 拧绞 烧炼 锤打D 拧绞 扭曲 挤压 锤打 烧炼3、将正确的顺序填在横线上。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 , , , 。才能炸响 才能燃烧 才能振聋发聩 才能飞翔二、问题探讨(一)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为什么说是独特的?结合文中语句分析。1、 2、 3、 (二)对比手法是作家们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文中使用了多处对比, 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试找出并分析。(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