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763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10现代幼儿教育理论1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二、关于人类智力的探讨三、多元智能理论简介四、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当前 教育改革的启示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简称MI理论)的著作。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 “多元智能”理论及相关的教育实验研究正在世界各地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二、关于人类智力的探讨二、关于人类智力的探讨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2、卡特尔的定型和不定型智力说;3、瑟斯顿的群因素说;4、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6、传统的的智力观把智力主要限于

2、 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加德纳认为,智力并不是某种神奇的、可以用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 只有少数人拥有。相反,智力是每个 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并表现在生活各 个方面的能力。 加德纳关于智力的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含义包括: 1.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 2.智力应能解决实际问题 3.智力与创新分不开 三、多元智能理论简介三、多元智能理论简介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语言智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表达和交流” 等。2、音乐智能:即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数理

3、逻辑智能:即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人们通常称这种智力为科学思维。 4、空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解决空间位置问题。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像力丰富,看一眼东西脑子中就能想像出这一物体的形状。5、身体运动智能:即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有些人动作灵巧,手足敏捷,在身体的平衡、协调、力量、速度、灵活性等方面比一般人好。6、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

4、,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7、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其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有相当一部分人自我认识能力强,善于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8、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洞察自然的才能。这种人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四、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四、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1、有助于转变教育观;2、有助于端正学生观;3、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观;4、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5、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论儿童的发展与教

5、育二、论儿童的家庭教育三、论活教育及实施原则一、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1、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的意义;2、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特点: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二、论家庭教育二、论家庭教育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3、要把教育的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方面。三、论活教育及实施原则三、论活教育及实施原则1、活教育思想的概况:“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

6、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2、什么是活的教育?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