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761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一、一、 炼字型炼字型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肯定肯定“ “好好” ”或肯定或肯定哪哪一一个个更好更好;解释该字的语表义和语里义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 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意境 二、分析意象类二、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人、景、物)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 ,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

2、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 ,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 ,关山(思家) ,长亭短亭(送别) ,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 ,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

3、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 ,折桂(科举及第) ,采薇(隐居生活) ,南冠(囚犯) ,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三、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意象情感)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 思想感情术语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分析

4、主旨型四、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 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 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 送别留念诗送别留念诗 田园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诗 闺怨闺愁诗闺怨闺愁诗 五、表达技巧类五、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这首诗歌采用何种写作手法?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技巧)大致包括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

5、想象联想)与实写;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 (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2合。从调动感觉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 ,听觉(声) ,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从直接与间接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

6、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 (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练习练习:(08 全国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江间作四首(

7、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 一 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 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 “拳”和“退” 。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退”字别致、 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08 全国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春日即事 李弥

8、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08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壬辰寒食 王安石3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

9、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 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B.颔联以“倾” 、 “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 分)答案:游褒禅山记 B “雪”隐喻了白发(1 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 对比(1 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 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

10、愁、 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 分)。(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 “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08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 ,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

11、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 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 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2005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明确: 4参考答案: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