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运发展战略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620356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海集运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海集运发展战略(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海集运发展战略中海集运发展战略的船队,共计 155 艘船舶,整体运载能力约达 489574 标箱。其中每艘运载能力 逾 4000 标箱的大型船舶逾 70 艘,平均船龄只有 440 年,占总运力的 8168。 年轻的船队使中海集运具有交货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竞争优势,令中海集运在 国际主干线上更具有竞争力。中海集运已先后开辟中国各港至日本、韩国、东南 亚、澳大利亚、欧洲(地中海)、美洲、西非、波斯湾等数十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和阔内沿海内贸线及外贸内支线。其中,美国航线共投入近 30 艘全集装箱 船进行远东北美的班轮服务,所涉及的内陆点多达 40 个;中国至日本、韩 国、东南亚各主要港口间航班密

2、度大、布局广,已形成网络运输的格局;欧洲、 地中海航线在国内直挂港口最多,投入运力最大;沿海内贸干支线,贯通中国南 北,途径沿海 30 余个大小港口,在国内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上整体实力最强。 以集装箱吞吐量计算,中海集运部分内贸航线于国内多个主要港口的市场占有率 逾 50,部分港口的占有率更高达 80至 90。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良的管理手段和众 多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全球货运代理网络为客户提供世界范 围内的门到门服务。 中海集运运用各种策略性经营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船舶运营的成本,形成了公 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船舶建造方面,公司凭借对市场走势的准确判

3、断,在行业处 于低谷时以较低的成本订购和租赁了大量新船,这些船舶建成投入使用时正逢行 业的复苏期。在船舶运营方面,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挖掘节约成本的潜力, 降低了船舶的运营成本。同时,公司业务以亚洲特别是中国为基地,大多数中转 可以安排在中国港口,由于中国港口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减少业务的中转成 本。 为积极应对市场波动,中海集运还实行一体化服务的经营策略,通过与国内 外重要运输公司签订联运战略框架协议,积极扩展多式联运模式。 中海集团加快了码头产业布局,先后与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营口港务 集团和天津港集团分别签署了合作合资协议,并且在我国渤海湾、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方合资经

4、营及管理了 16 个码头公司,形成了 35 个泊位,共 9500 米岸线和 1850 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除了投资国内的码头,中海集运还加快了 国外码头的布局。中海集运将向其航线所到达的枢纽港进行相关投资,因为码头 是稀缺资源,存在相当大的升值空间,会对集装箱业务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有利 于形成物流、码头、航运的上下游资源的整合。 与此同时,中海集运在资本运作方面也实现重要突破与进展:2004 年 6 月在 香港 H 股上市,2007 年 12 月在国内 A 股上市,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资产负债比例, 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扩大了品牌影响, 增强了发展后劲。 33 中

5、海集运发展历程 1997 年 10 月,中海集运在上海成立。与其他公司不同,中海集运从诞生伊 始,直接面对的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与无情。对于一个成熟市场的挑战者来说, 处境之艰难更是可以想见。中海集运成立之初,仅有 5 艘小船,合计 2140TEU 的舱位。这样的运力规模,不要说与国外航运巨头相比,就是在国内的集装箱班 轮公司中,也是弱而又弱的。 1997 年末,在船队规模等硬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打响品牌,赢得客户, 中海集运不等不靠,以精品服务为抓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开辟了“青 岛一横滨”和“青岛(上海)一大阪(神户)”两条全冷藏箱特快定时航线,成 为业界建设精品航线的先行者。199

6、9 年,刚在近洋航线站稳脚跟的中海集运, 又大胆地租入船舶,先后开辟了“中国一澳大利亚” 、 “远东一欧洲” 、 “远东一地 中海”和“远东一美国”等集装箱班轮航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近洋承运 人到远洋承运人的角色转换,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质的跨越。这时,距中海集运 挂牌成立,不过才两年时间。中海集运成立时,正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航运业阴云密布。在众多船公 司因处境艰难而被迫减少运力的时候,中海集运却从危机中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机 遇,果断出击,逆向操作,打出了低成本扩张运力的两记重拳:一是在集团与兄 弟单位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将一批已封存的散杂货船改造成全集装箱船,二是趁 着租船市场低迷,人弃

7、我驭,适时租入一批 2000TEU 以上集装箱船。这不仅使 中海集运以极低的成本增加了急需的运力,拥有了打天下的重要基础,还借以开 辟了自己的一系列远洋航线,实现了由近洋到远洋的跨越。2000 年,中海集运 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盈利年,这两记重拳功不可没。2000 年,为减少恶性竞争,保护刚刚起步的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中海集运 发起建立了内贸集装箱船东协调机制,并延续至今。协调机制为各家内贸船东提 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和谐关系、稳定运价、协调舱位、培养市场等方 面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各家内贸船东都能在规范有序的和谐市场环境中得 以健康发展,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这一协调机制可谓居功

8、至伟。从 2001 年起, 中海集运的内贸航线摆脱亏损,连年盈利,成为公司拓展外贸航线的有力后盾。 2002 年初,中海集运的运力规模已经攀升至世界第 16 位。但由于市场环境 恶化,中海集运遭受巨大亏损,仅 2002 年上半年就亏损近 7 亿元毛利。在这生 死关头,中海集运所考虑的,不仅仪是如何挺过困境,逆势扩张。更是如何保护 员工利益。中海集运领导层曾内部开会,特别强调不管公司如何困难,也要坚决 做到员工收入水平不下降,要优先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不受影响。 与其经营上的大手笔,大气魄相比,中海集运在生死一线之际,不裁员、不 降薪、不牺牲员工利益,其中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无疑更加令人感佩、叹服。正是

9、 这以人为本的患难真情,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使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共渡 难关,也为公司日后的大发展保住了一支充满朝气与凝聚力的宝贵人才队伍。 除了优先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中海集运在人才选拔上,也是以能力、素质为 准绳,任人唯贤,不看关系,不讲情面,为员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公 平竞争舞台。和谐的内部环境,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增强了 中海集运的核心竞争力。 2002 年 9、10 月间,美同西海岸码头工人罢工导致严重塞港,200 多艘船舶 动弹不得。根据事前对码头劳资双方谈判情况的密切跟踪与准确研判,中海集运 快速决策,快速行动,与时间赛跑,提前两个月调空箱回远东,并斥资订

10、造集装 箱 8 万 TEU。集运人的判断是:美西港口罢 T 使得东行集装箱无法卸船,必将 导致未来远东东行货严重缺箱。事件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集运人的眼光。当其他 船公司反应过来,也决定造箱的时候,却发现箱厂已根本没有空缺箱位了。中海 集运凭借这个漂亮的“时间差”净赚 6 亿多元,成为全球班轮公司在此次美西大 罢工中的唯一赢家,也成为中海集运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海集运于 2003 年对内地货运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成立了由中海集运控 股的八个口岸公司。改革解决了集团在揽货市场上的内耗与低效问题,从组织结 构上确立了中海集运在国内市场货源竞争中的优势。新的管理模式使中海集运可 以通过口岸公

11、司直接获取第一线的市场动态与经营情况,避免了信息传递失真: 各口岸公司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能直接获得中海集运的支持与解决,效率大大提 高。 2005 年 3 月,海关总署发布了开展同船运输以及干线捎带的试点工作的公告。 当其他船公司还在观望的时候,中海集运已敏锐的看到了这两项试点业务的重要 意义。他们迅速申办,积极试点推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了具体操作 管理方法。在公告发布后不到两个月,中海集运就开始了两项业务试点操作, 缓解了公司内支线运力紧张的矛盾,当年为公司节约外贸中转成本与支线成本合 计 90 多万美元。中海集运强悍的执行力,究其根源,除了拼搏向上的企业文化 因素外,更多地要归功

12、于中海集运的扁平化管理带来的快速反应机制。为解决公 司规模快速扩大与业务范围点多面广带来的管理问题,中海集运采取了压缩管理 层级、增加管理幅度、决策点前移、密切横向交流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进行 扁平化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6 年,中海集运已成为业界举足轻重的航运巨头,但集运人居安思危,开始改变创业时的粗放管理模式,大力实施精细管理战略,不仅要从市场上要效益, 还要从管理中要效益。例如,2006 年 9 月,中海集运开辟了内贸精品航线。以 精品航线建设为抓手,中海集运全面转变经营理念与管理思路。中海集运各口岸公司根据 精品航线的要求,为规避压价揽货抢市场的低层次竞争,转变思维,积 极创

13、新,多层次、多渠道开辟货源市场,天津公司与青岛公司打破思维定势,使 优质煤炭由以往的散货变为适箱货,将一些传统上由汽车、火车运输的货物变为 海上运输,成了他们的可靠货源;大连公司放眼国外,为俄罗斯原木提供海铁联 运,广州公司的北上货物也由以瓷砖为主转为以轻抛货为主。 2006 年末,中海集运根据对世界经贸走势的把握,预先调配,逐次升级欧线、 中东线运力。到了 2007 年初,运力调整到位后,欧线、中东线市场火爆,舱位 紧张,运价上扬,中海集运投入的大船全部满舱满载,获得了非常好的经营效益。 以 8500TEU 型“中海美洲”轮一个往返航次的毛利为例,相比在美线亏损 110 万美元,投入欧线却能

14、赚入 100 多万美元。当市场形势渐已明朗,其他船公司 准备跟进的时候,却由于最佳时机已过而徒唤奈何。2007 年第一季度,中海集 运成为全球为数极少的实现大幅盈利的班轮公司。 2007 年 4 月,在英国权威刊物(LloydS Loading List)举办的 2006 年度明星 企业评奖活动中,中海集运从众多班轮公司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年度最佳班轮 公司奖,以及地区最佳客服奖中的远东航线奖和北美航线奖,成为(LloydS Loading List)历年评比中第一个一次性赢得三项大奖的班轮公司。2007 年 8 月 8 日晚,中国海运控股的中海集运与韩国三星重工 8 艘 13300TEU 超

15、大型集装箱 船舶建造合同签字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签约建造 8 艘 13300TEU 超大型集 装箱船舶,是目前世界载箱位最大、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船型之一,将会进一步 提升中海集运综合实力和船队规模,继续保持和增强其在世界班轮公司中的领先 地位和竞争优势。 2008 年 1 月,中国海运 SAP 财务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集团信息系统建设 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提高集团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1 月 9 日,中海集运中国至德国汉堡海铁联运货物首发成功, “北京一汉堡国际集装箱 示范列车”从北京大红门火车站顺利发车。此条国际班列的成功开行,是中海集 团与中铁集装箱联手推动战略协作进程的

16、又一次新突破。512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 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中海集运以公司名义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灾区捐款 200 万元。并号召员工捐款约人民币 178 万元。 2008 年 9 月 9 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品牌盛典上,中海集装箱运输股 份有限公司一举问鼎“中国品牌价值冠军”(海运行业)和“2008洲品牌 500 强”两项大奖。董事总经理黄小文先生荣获亚洲品牌最具影响力人物奖。10 月 18 日,由中国企业报社、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名牌与市场 专家委员会、百年品牌网联合主办的“30 年中国品牌”暨“首届中国品牌国际 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该活动以中国品牌的力量为主题, 集中展示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品牌的崛起,并推选出“30 年中国品牌成就奖” 等 4 类奖项。中海集运荣获“30 年中国品牌成就奖” ,成为我国航运业唯一获此 殊荣的企业。 2008 年 12 月 15 日,在举世瞩目的两岸海上直航的开通时刻,中国海运“新 烟台”轮、 “新非洲”轮分别在津沪获两岸海上直航首发船殊荣。据统计,目前, 两岸贸易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