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868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副主编 郭娅玲一、本册教材的总体构想 n 初中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从个 人生活、学校生活为主,逐渐过渡到公 共生活、社会生活。 从关注自我、家庭 与学校,开始思考个人与社会、人类、 自然的关系。n 本册教材比起前三册教材要抽象、 枯燥些,教学难度也大些。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第五课 公私之间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第十课 尊重劳动

2、者,珍惜劳动成果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共五个单元,十四课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6课时)单元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自然的声音人类的朋友生活的必需 生存的空间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 环境被破坏做大自然的 朋友人类的责任 少年在行动课程标准n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 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课程标准 1.2.1)n2.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 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政策,树立可 持续发展意识。(课程标准3.4.5)n3.知道应从

3、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 会生命的价值。(课程标准1.1.2)教学目标:n1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我们“ 生活的必需”;n2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n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现状,了解 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认识到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所 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深切感受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 机;n4帮助学生理解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保卫人类 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学会关爱自然、善 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做环境的卫士。n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据估计,目前人们已命名 的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 约有50万种。据科

4、学家估计,世界上约有2 000 万5 000万种生物还有待发现和命名。n中国约有高等植物三万多种,仅次于马来西亚 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n地球上的生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种类的丰富 多彩。 nhttp:/ ong_6.htm(恐龙的灭绝)罗素:“参 差多态,乃 幸福的本源 。”n在人对自然的探索、改造过程中,要始 终以一种宽阔的视野、胸怀和眼光关怀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切忌为了眼前的 、局部的利益而牺牲自然界本身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 n“生物链”的说明 :飞蛾在吸食花蜜 ,蜻蜓捕食飞蛾满 足自己能量需要, 蜻蜓又被一只需求 更大的青蛙吃掉, 蛇又吃掉青蛙。对 于一条蛇来说,一 两只青蛙是远远不

5、够的,最后鹰吃掉 蛇。这个过程就是 “食物链”。n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即人既是自然性的存在 ,又是社会性的存在。作为自然的人,人要符 合自然规律,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社 会的人,人又要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在 生态哲学中,长期以来,“自然中心论”和“人 类中心论”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两者都 有偏颇。n思维的根本价值目标应该定位在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通过保护和建设自然环境促进自身的 发展。同时,人类自身的进步,也能够更加认 识自然存在的价值,从而对自然产生敬畏,更 好地保护和建设自然。哭泣的自然资源在枯竭 环境被破坏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调查显示,现 在世界上约有4000到1

6、万种植物面临生存 危险,原因在于人类对草药的需求量激 增,造成约1/5的药用植物正在灭绝。同 时,世界保护联盟(IUCN)濒危植物红 名单的分析表明,在5万种经常使用的野 生草药中,约有2/3遭到大规模采集,因 而越来越少或濒临绝迹。 n生物多样性缘何减少 ?n一是人口迅猛增加。 n二是生态环 境的破碎化。 n三是不可忽视的污染。 n四是外来物种入侵。 n地球母亲伤情加重:n全球变暖n大河断流n空气污染n物种消亡n做大自然的朋友n人类的责任n少年在行动n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自身做起,定下 了新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欧 盟通过法律,要求成员国力争在未来9年 里将本国的能源消耗量减少9。中国

7、在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今后5年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n根据上世纪里约地球首脑会议确立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 在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等方面,应比发展 中国家承担更多义务。 n最贫困国家是发达国家污染的受害者,发达国 家要支持贫困国家才公平。n美国在2006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拒绝重 返京都议定书。2001年,布什总统以“给 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为由,宣布美国 退出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而美国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这是“不可原谅的”,印度尼西亚环境专家阿 古斯普尔诺莫说,“美国不愿放弃其生活

8、方 式却牺牲了全球利益”。n有“百里画廊”之 美誉的广西漓江, 是桂林山水的精华 所在,更是桂林旅 游的“黄金水道” 。然而,漓江却“ 累了”。在兴高采 烈的中外游客背后 ,是它近年来苦不 堪言的“缺水”之 累。漓江缺水自然 还是人为? 第二单元:公共利益(6课时)n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共利益,学会正确处理个 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懂得在维护公共利 益、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承担责任的意义 以及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学习如何维护公共利 益,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 责任。n本单元遵循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实践的 逻辑。第一课“共同的需要”从感性认识着手 ,展示公共利益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二

9、课 “公私之间”在理论层面阐释公共利益和个人 利益的辩证关系;第三课“维护公共利益”阐 述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主体。n1.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 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课程标准2.2.5 )n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程标准3.2.3)n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课程 标准3.2.4)n3.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课程标准3.2.5)n4.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

10、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 行为。(课程标准3.1.5)n5.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 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课程标准3.2.2)n6.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 集体的荣誉。(课程标准3.1.4) 课程标准n教学目标n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的关系;n2引导学生知道实现公共利益的各种机制;n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重 要作用,增强维护公共利益的信心和力量;n4引导学生了解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 利益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n5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及社

11、会公民 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n共同的需要 n身边的公共利益n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n在“公共利益”的表达上,日本法律中多 次使用“公共福利”(public welfare), 英美国家多用“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表达类似概念。n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社会利益 个人利益 的联系与区别 n公共利益分为四个层面:一是最基础的 层面,应该是共同体的生产力发展;二 是公共利益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 受益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包括公共安全 、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三是社会每 个成员正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四是合 理化的公共制度。 n当今世界各

12、国立法日益重视社会公共利益 。以当代宪法为例,在社会利益方面的规 定有大量增加,涉及“公共福利”或“促 进公共福利”的规定在被调查的157部宪 法中有85个国家的宪法,占总数的59.9% ;涉及“公共利益”或“一般利益”之规 定者有96个国家的宪法,占总数的67.6% 。 n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 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 提高”。全会在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 谐社会作出的部署中,也把“建设服务型政府 ”作为重要内容。这些表述表明,公共服务和 公共管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

13、的必然要求。政 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公共治理的和谐,直 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n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已经 年月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 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 日起施行。nhttp:/ shhjzh/959488.htm(转型时期中国的社 会救助) n资料图片:2006年12月2日下午,伊拉克 首都巴格达市中心一个商业区连续发生3 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新华社/法新n1月9日,日本 首相安倍晋三 (前右)在东 京出席日本防 卫厅升格为防 卫省的仪式。 当天,根据此 前日本国会众 参两院批准的 法案,日本防 卫厅升格为防 卫省,防卫厅 长官升格为防 卫相。n200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1

14、5个成 员国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就伊朗核问 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当日一致 赞成通过含有制裁内容的伊朗核问题决 议草案。n2006年12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驻阿富汗 联军称,塔利班高级领导人奥斯马尼在美 军最近一次空袭行动中被打死。这是阿富 汗塔利班武装高级指挥官奥斯马尼接受巴 基斯坦GEO电视台采访的资料照片。 n里根时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图 n公私之间n相互信赖相互包含n矛盾与冲突n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 种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公共利益是独立于个人利益之外的一种特 殊利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公共利 益,就是个人利益的总和。 n二者的关系史普遍性

15、与特殊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公共利益寓于个人利益之中,而个人利益则 体现在社会利益的要求,是社会利益在各个个 别人身上的利益表现,并且受到社会利益的制 约。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 是它们可以互相转化的基础。 n公共利益源于个体利益,同时为个体利益的实 现服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赋予公共 利益更多的个体理性的因素,以防止“公共性” 脱离个体的正当利益。n因为只有维护好公共利益,才能真正享有自己 的利益。n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 未有。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 ,最终移民将达万人。这相当于一 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 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

16、28倍!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 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百万移民 开始了从1993年到2005年的大转移。保存 着老家的门牌号,带上蔬菜种子、石磨, 离开故土,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n故土难离,始终是 千百年来积淀在中 国百姓心中的情结 。然而,为了国家 大计,为了民族大 业,库区儿女挥别 家园,为三峡工程 让路。2002年,中 央电视台评选“感 动中国”年度人物 ,百万三峡移民获 得特别大奖。 n公共利益的维护n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n每个人的责任n参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非政府组织中,较大的 全国性非政府组织有近五十个。全国妇联、共 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总工会、中国红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