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子谱学和中子衍中子谱学和中子衍 射技术射技术布罗克豪斯 沙尔1994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一半授予加拿大安 大略省(Ontario)翰 密尔顿(Hamilton)马 克马斯特大学的布洛克豪斯(Bertram Niville Brockhouse,1918-- ),以表彰他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大约四五十年前,这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分别在加拿大和 美国的核反应堆工作从那个时代起,他们独立的致力于中子散 射技术的开发,并运用这一技术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重 大成果,对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995199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微子和重轻子的发现中微子和重轻子的发现佩尔 莱茵斯199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一半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 大学的佩尔(Martin L.Perl,1927-- ),奖励他 发现了轻子 ,另一半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文(Lrvine)加 州大学的莱茵斯(Frederick Reines,1918-- ),奖励他检测到 了中微子 佩尔和莱因斯是对轻子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物理学家。
这 是继鲍威尔(1950 年发现 T 介子),张伯伦与西格雷(1959 年 发现反质子),丁肇中与里克特(1976 年发现 J/ 粒子),鲁 比亚和范德米尔(1984 年发现 W± ,Zo 粒),莱德曼、施瓦茨布罗克豪斯沙尔佩尔莱茵斯和斯坦博格(1988 年发现 中微子有不同属性),夏怕克(1992 年发明多斯正比室)等人之后,国际科学界又一次将诺贝尔物理 学奖这一殊荣授予实验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人数占本 世纪后半叶的总领将人数的 12%从这一统计数字可以看出,50 年代以来,实验高能粒子物理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是物理学家引 以为豪的领域之一1996199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发 现氦现氦- - 3 3 中中 的超的超 流动流动 性性戴维. 李 奥 谢罗夫 R.C.里查森199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伊萨卡(Ithaca)康奈尔 大学的戴维.李(David M.Lee,193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 福大学的奥谢罗夫(Douglas D.Osheroff,1945-- )和 R.C.里查 森(Richard C.Richardson,1937--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氦-3 中的超流动性。
这三位低温物理学家原来是康奈尔大学一个低温研究所组的成员 戴维.李 1952 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59 年在耶鲁大学获 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以后就一直留在那里, 1968 年成为正教授戴维.李奥谢罗夫R.C.里查森19971997 年诺贝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尔物理学奖 --------激光冷激光冷 却和陷俘原却和陷俘原 子子朱棣文 科恩、 塔诺季 菲利 普斯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 (Stephen Chu,1933-- ),法国巴黎的法兰西学院和高等师范 学院的科恩-塔诺季(William D.Phillips,1948-- ) 以表彰他 们在发展用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的方法方面需哦做的贡献 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的研究,是当代物理学的热门话题,十几年 来成果不断涌现,前景激动人心,形成了分子和原子物理学的一 个重要突破口1998199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分数 量子霍耳效量子霍耳效 应的发现应的发现苏克林 施特 默 崔琦1998 年诺贝 尔物学理奖 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劳克林 (Robert B .Laughlin,1950--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与新 泽西州贝尔实验室 的施特默(Horst L.Stormer,1949-- )和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朱棣文科恩、塔诺季菲利普斯苏克林施特默崔琦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崔琦(Daniel C.Tsui,1939-- ),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具有分数电荷激发状态的新型量电子流, 这种状态起因于所谓的分数量子霍儿效应。
量子流体早在研究极低温度状态下的液氦和超导体时就已有所了 解在这些领域里,已经有好几位物理学家获得过物理学奖 例如,卡末林-昂内斯由于液氨的研究和超导电性的发现获 191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郎道由于液氨和超流理论获 1962 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巴丁、库伯和施里弗由于提出超导电性的 BCS 理论获 197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卡皮查由于发现氦的超流动性获 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柏诺兹和缪勒由于发此案高温超导获 198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李、奥谢罗夫和 R.C.里查森则因为发 现氦-3 的超流动性获 199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麽多的物理学 家受到如此殊荣,说明凝聚态物理学在 20 世纪有极大的发展, 而低温和超导在这一领域内又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分数量子霍尔 效应正是继高温超导之后凝聚态物理学又一向展新课题 1999199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 用的量子结构用的量子结构 胡弗特 韦尔特曼199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 荷兰科学家杰拉尔杜斯·胡弗特 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以表彰 他们在理论上解释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2000200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胡弗特韦尔特曼————半导体研半导体研 究的突破性进究的突破性进 展展若尔斯阿尔费 罗夫 基尔比 赫伯特克勒默2000 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移动及半导体研究中 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分别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约飞物理技术学院 的若尔斯阿尔费罗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伯特克勒默和德 州仪器公司的杰克 S 基尔比 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 的基础,特别是他们发明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 (芯片)20012001 年诺贝尔物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理学奖 ———— 玻色爱因斯玻色爱因斯 坦冷凝态的研究坦冷凝态的研究康奈尔 克特勒 维曼2001 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由 3 位物理学家共享获得者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埃里 克·康奈尔(Eric A.Cornell)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尔 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 )教授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的卡尔·维曼(Carl E. Wieman)教授,他们的主要研究工作为 原子物理领域中的“稀薄碱性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的 研究“和“对冷凝物的早期基础研究工作“。
若尔斯阿尔费罗夫基尔比赫伯特克勒默康奈尔克特勒维曼2002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左起--贾科尼、 戴维斯、小柴昌 俊2002 年度诺 贝尔物理奖授予 美国科学家雷蒙 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和美国科 学家里卡多-贾科尼 小雷蒙德-戴维斯来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天文学系, 小柴是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物理国际研究中心已经东京大学的 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他们“在天体物理学 领域做出卓 越贡献,尤其是他们发现了宇宙中的微中子”另一位获奖的是 美国华盛顿特区联合大学的里卡多-贾科尼,以表彰他“在天体 物理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尤其是他的研究引导发现了宇宙 X 射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