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界线)考前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611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界线)考前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界线)考前培训(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 测绘综合能力及 案例分析 (地籍测绘、界线测绘部分 ) 复习辅导广东省测绘学会 2012年7月测绘综合能力科目: 主要考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测 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理论和现行标准规范,分析 、判断和解决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 技术的能力。测绘综合能力科目涵盖: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于遥感、地 图制图、地理信息工程、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 联网地图服务、地籍测绘、界线测绘、房产测绘 、测绘航空摄影和海洋测绘等专业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第二科目测绘综合能力(地籍测绘部分) 复习辅导 地籍测绘考试基本要求 地籍测绘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 地籍要素调查

2、地籍图绘制 面积量算 地籍修测地籍测绘考试基本要求(流程) 1.根据地籍管理要求,依据地籍调查 方案,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实施地籍平面控制 测量 3.根据技术设计,制作用于地籍调查 的基础图(调查工作底图),实施地 籍要素调查 4.根据技术设计,测定界址点,制作地 籍图和宗地图,进行面积量算,建立 地籍簿册和数据库 5.根据地籍管理要求,实施权属变更调 查与测绘 6.根据地籍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 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 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第1章 地籍测绘概述 【考点直击】本章要掌握地籍测绘 的对象、内容、总则、成果、基本 精度、坐标系统、地籍图比例尺和 用

3、色、地籍册等方面,重点掌握各 种精度指标。地籍测绘的对象:城镇地区、 独立工矿区、 农村居民区地籍测绘的总则 地籍测绘的总则包括: 目的、内容、成果、基本精度、坐标系统、地籍 图比例尺和用色、地籍册等方面。 地籍测绘是获取和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 置、形状、数量等有关信息,为不动产产 权管理、税收、规划、市政、环境保护、 统计等多种用途提供定位系统和基础资料 。【不动产:地块和地块上的建筑物】 地籍测绘和地籍修测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 成果:地籍数据集地籍簿册地籍图 坐标系统: 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高斯正形 投影 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4、 地籍图比例尺和用色: 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 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 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采用1: 500 地籍图采用单色成图 基本精度 地籍控制点的精度 界址点的精度 建筑物角点的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 地籍控制点的精度 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 超过0.05m。 界址点的精度 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 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 要而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 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 差不超过相关规定。 建筑物角点的精度 建筑物角点坐标的精度等级和限差执行与 界址点相同的

5、标准 地籍图的精度 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 精度。 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超过图 上0.1mm,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相邻地 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地籍册 地籍测绘完成以后,应按规定编制地籍册 地籍册是以地块为单位综合表述地籍资料 和信息的表册,是地籍测绘成果之一 地籍册的内容从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 调查和数据处理成果中获取 地籍册以活页表格纸填写,按地籍子区或 地籍区为单位装订成册 实战题 地籍图比例尺的选用:城镇地区城区地籍 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郊区地籍图 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复杂地区或特

6、 殊需要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采用( )。 A1:100 B1:200 C1:500 D1:1000 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 【考点直击】本章重点要掌握平面 控制测量的方法、技术要求和精度 指标。 一般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 从高级到低级 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 平面控制点包括 基本控制点(一、二、三、四等) 地籍控制点(一、二、三级)地籍控制点 a密度: 城镇地区城区 100200米 郊区或建筑物稀疏区 200400米 农村地区 400500米 b地籍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有条件时 设置三个以上的保护点。 c地籍控制点要绘制点之记。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三角测量 三边测量 导线

7、测量 GPS定位测量 三角测量时,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确有困难时, 个别角可放宽至25。】 三边测量时,三边网主要技术要求:【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确有困难时, 个别角可放宽至25。】导线测量时,各级测距导线主要技术 要求: 导线应布设成直伸导线,并构成网形; 导线布成结点网时,结点与结点、结点与 高级点见的附和导线长度,不超过上表中 附和导线长度的0.7倍; 当附和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2时,导 线全长的闭合差可放宽至不超过0.12m。 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GPS网应布设成三角网形或导线网形,或 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以检核的图形; GPS网点与

8、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重合应不 少于3个,当重合不足3个时,应与原控制 网的高级点进行联测,重合点与联测点的 总数不得少于3个。 已有控制成果的利用: 控制测量前,应充分收集已有的控制成果 和资料,符合要求的充分利用;不符合要 求的,尽量利用其点位,并对有关点进行 联测。水平角观测 经纬仪的技术要求 a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读书差,不超过1格; b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 不超过2; c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1不超过10,DJ2 不超过15,DJ6不超过20; d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 生偏移; e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之差,DJ1不超过6,DJ2 不超过8

9、,DJ6不超过10; f光学对点器视轴于竖轴的偏差,在0.81.5m高 度范围内不超过1mm。 归心元素测量: 二等观测中观测点和照准点的归心元素, 测前和侧后各测定一次; 二等以下观测,只测定一次,长度元素量 至毫米,角度元素量至15。 测站归心和照准归心投影的示误三角形边 长,分别不超过5mm和10mm。 水平角观测的限差 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a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二组观测,每组应 包括2个以上共同方向;二组共同方向角值之差, 不超过该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b在高级控制点上设站观测低等级方向时,需联测 二个高等级方向。 c在三、四等导线点上,当只有二个方向时,应按 左、右角观测,

10、左角和右角计算得出的测站圆周 角闭合差不超过测角中误差的2倍。 d凡超限的结果,均应重测;当重测数超过总基本 方向测回数的1/3时,应全部重测。 距离测量 各级三角网的起始边、三边网或导线网的 边长,主要使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 定。 光电测距仪的等级: 级 测距中误差5mm 级 5mm测距中误差10mm 光电测距仪的限差: 气象数据的测定: 光电测距时需测定气象数据, 二、三、四等的温度测至0.2,气压测至 0.5hpa, 一、二级的温度测至1,气压测至1hpa。 测距边需进行倾斜改正(略)。 光电测距仪的技术要求 a光学对点器与仪器竖轴的偏差,在0.8 1.5m高度范围内不超过1mm;

11、b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应平行,最大偏离 角不大于30; c测距仪使用的配套棱镜常数最大互差不大 于标称精度固定误差部分的1/4; d检定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不大于标称精度的1/2; e测距仪重复测距,一次读数的中误差不大 于标称精度的1/4。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 算 观测数据的记录: 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记录必须字迹清 晰、填写齐全;外业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拭、不 准转抄。 观测数据的处理: 水平角观测、距离测量、GPS测量等外业测量资 料,应及时整理并进行各项改正,检查合格提供 计算。 三角测量、三边测量、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 检核(略)。 平差计算:

12、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网 分级进行统一平差或联合整体平差,平差 后进行精度平淡。 计算取位: 实战题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从高级到 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 A从局部到整体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高级到低级 D从低级到高级 第3章 地籍要素测量 【考点直击】本章要掌握地籍要素测 量的方法、技术要求,拓展掌握地 籍图图示。地籍要素测量内容 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 设置界址点标志; 界址点标志设置后,进行地籍要素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对象: a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b行政区域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 c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d地类界和

13、保护区的界线。 地籍要素测量方法 极坐标法 正交法(直角坐标法) 航空摄影测量法 界址点 界址点编号由区代码(9位)+点的类别代 码(1位)+点号(199999)组成。 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一般以地籍子区为单位装订成 册】 建筑物角点的编号除类别代码外其余均与 界址点相同。 地籍测量草图 作用: 地籍测量草图是地块与建筑物位置关系的 实地记录;地籍要素测量时,根据需要绘 制测量草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实地绘 制,原始数据不得涂改;图示符号按CH 5003地籍图图示执行。 地籍测量草图的内容 a界址点、线,行政界线,建、构筑物等; b平面控制网点及点号; c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 d地籍

14、区、地籍子区和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地籍 子区名称; e土地利用类别; f道路及水域; g有关地理名称,门牌号; h观测手簿中所有未记录的测定参数; i未检校二量测的线长和界址点间距; j草图符号说明、比例尺、精度、指北方向、日期 、作业员。 地籍测量草图的图纸: 原则上用16开幅面; 对于面积较大的地块,可用8开幅面; 图纸可选用防水纸、聚酯薄膜或其他合适的书写 材料。 地籍测量草图的比例尺: 选择合适的概略比例尺,使其内容清晰易懂。 地籍测量草图的绘制要求: 实地绘制,测量原始数据不得涂改或搽拭。 地籍测量草图图示: 按地籍图图示。 实战题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对象包括( )、行政 区域和地籍

15、区、地籍子区的界线、建筑物 和永久性的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 线。 A界址点、线以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 B行政区域和地籍区、地籍子区的界线 C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D地类界和保护区的界线 第4章 地籍要素调查 【考点直击】本章重点要掌握宗地 (块地、丘地)的权属、土地利用 类别、等级、建(构)筑物等调查 的技术要求。 一般规定 地籍要素调查在当地人民政府(国土管理部门) 领导下进行。 基本内容包括:地块权属、土地利用类别、土地 等级、建筑物状况等。 基本要求 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前收集有关测绘、土地 划拨、地籍档案、土地等级评估及标准地名等资 料;调查时逐宗填写城镇地籍要素调查表。 地块与编号 地块:地籍的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