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388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故乡》说课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说课内容一、教材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设计?1 七、板书设计 八、说课理念一、教材分析鲁迅的故乡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 元的第一篇小说,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是一 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 生启示和艺术的享受。课文以“我”回故乡和见闻感受为线索,运用 对比和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揭示封建 社会对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 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新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加深学生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二、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九年级的学生处 在由形象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变的阶段 ,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较薄弱,但有一定的积累 量,他们学过鲁迅的风筝、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了解鲁迅 的基本情况,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留有较深刻的 印象。所以教学中要采用形象生动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品味语言 理解情境(形象) 领悟作品内涵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 收获对社会、 自然、人生的 有益启示。欣赏文 学作品知识 能力层面情感 态度 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组

3、织学生合作、探究课标 要求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2(重点文章)(重点文章) 小说阅读教材小说阅读教材(阅读能力) 建构小说鉴赏能力七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八年级九年九年 级级初步认识 了解小说把握简单 人物形象掌握分析 人物方法初级中级高级具备小说鉴 赏基本能力知识目标:跳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的 句子,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并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能力目标:1、通过对闰土、杨二嫂前后变化的对比学习,理解运用对 比突出主题的写法。(教学重点)2、反复朗读文中精彩的语句,讨论说出句中“厚障壁、希 望”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

4、新生活的愿望,联 系当今实际,培养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四、教法学法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法;2、启发式教学方法,3、小组讨论法学法指导:1、勾画圈点法2、讨论法3、诵读法4、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五)课堂小结(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我们的故乡荥阳,美丽的和破败 的江南水乡图景,播放少年闰土 和中年闰土的图片,前后对比形 成视觉上的反差,以吸引学生注 意力,调动学生的感官。杨二嫂的变化? 3杨二嫂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泼辣刻薄 自私圆规(二)默读课

5、文,整体感知结合知识目标的问题设计:1、小说说是通过过塑造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在本 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呢?用圈点勾画法在课课文中 标标注描写人物语语言、动动作、外貌、心理的句子。并根 据这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准确的词语词语 概括 出来。评评价方式:学生自主评评价的方式人物分析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 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在三座大山压榨下乡镇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贫困 的厄运。塑造其目的塑造其目的(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结合能力目标,设计如下问题:1、闰闰土是小说说

6、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前后对对比 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写他的变变化,那么,作品是从 那几个方面来进进行对对照的?通过对过对 比突出了什么?2、杨杨二嫂是小说说中另外一个主要人物,要求学 生按照分析闰闰土的方法分析杨杨二嫂的形象。 (用“读 描写析形象挖根源”的方法,分析杨二嫂的人 物形象。) 能力目标的两个问题由学生小组计论完成 。目标标完成情况采用学生间间互相评评价的评评价方式。少年闰土外貌语言动作中年闰土迟钝麻木迟钝守旧健康朝气热情开朗勇敢机灵贫困苍老态度亲密无间障壁隔膜学生探究:从“小英雄”到“木偶人”,是什么导致 闰土如此大的变化?(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寻找闰土各方面变化大的 原因,探究其

7、变化的根源。)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团 体的探究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社会现象进行理解。 思考探寻导致闰土命运变化的原因? (一)多子(多子多福的封建意识)、饥荒(天灾)、 苛税、兵匪官绅(人祸,即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 (二)辛亥革命后10年间,军阀割据加重了广大人民生 活的痛苦,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三)闰土挑选“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托 神灵)。 重点(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1、结结合以上的人物分析,你能说说出文章所表现现的主题吗题吗 ? 2、曾经经是那样亲样亲 密无间间的一对对小伙伴,现现在却变变得

8、那样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们之间间已 经经隔了一层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认为这 “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们“如闰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 活”,也不愿他们们“如别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说说 说说“我”、闰闰土、别别人这这三类类人的生活是怎样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样的生活。 4、“希望是本无所谓谓有,无所谓谓无的。这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应该应该 怎样样理解这这句话话?结结合情感目标设计标设计 如下三个问题问题 :情感目标标的

9、完成情况采用行为观为观 察记录评记录评 价法。 情感目标标的完成采用反复诵读诵读 法,探究思考的方法来完成,空怀“希望”而不去奋斗,希 望就不能成其为“希望”;“希望” 渺茫,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 的追求,希望就能变为现实。 希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中心思想难点(五)重点语句赏析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 。它告诉人们: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 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 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 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10、这正如 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 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 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 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 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 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五)课堂小结通过故乡的难点教育,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 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抽 丝剥茧、求真探微的分析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文学 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小说说以“我”回故乡乡的活动为线动为线 索,按照“回故乡乡” “在故乡乡”“离故乡乡”的情节节安排,依据“我”的所 见见所闻闻所,着重描写

11、了闰闰土和杨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 亥革命前后农农村破产产,农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现实 ;同时时深 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传统观 念的影响,劳劳苦大众 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缚,造成纯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 人与人之间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发了作者对现实对现实 的 强烈不满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炽热 感情。六、作业设计1、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检测知识目标)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 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

12、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 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 _,这这是用的 _修辞。 2、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生活的这样麻木、悲惨的表面上的原因 是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 。 3、故乡中闰土的种种不幸,是为了引起人们对 的深层思索,激发人们 的强烈愿望。 5、小说中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有: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下面是对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本文表达 了作者对故乡过去贫穷的厌恶时对今日故乡富饶的喜悦。 B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陌生感和对故乡的将来寄予希望。C本文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

13、情:既有对故乡日渐富裕的喜悦,也有对 故乡种种畸形、病态的忧虑。七、板书设计9、故乡鲁迅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豆腐西施 杨二嫂 小英雄 中年闰土 期望 失望 希望八、说课理念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在知识上:通过筛选、品味文本语言,认识 闰土的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2、在能力上:通过对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会 运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3、在情感上:通过对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及 其人物变化根源的探究,使学生感受文学阅读的 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 2、分析人物形象(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中 年闰土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哪 些方面的描写展示闰土变化之 大的?(设计目的: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筛选语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外貌、语言、动作 三方面的描写,分别体现了中 年闰土怎样的特点?(设计目的: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细节的刻画,讨论分析人物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