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9350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过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 体对 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性 质判断以下观点: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活动。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3、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4、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1、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2、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3、学生教室里听课,老师上课。4

2、、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克隆动物的实验 5、工人做工、农民种地6、小行星撞击地球7、发射天宫一号8、乔布斯缔造了iPad、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 结论:实践是人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才是实践活动。比如人学习,就是改造主观世界所以不属于实践活动。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基本形式:P43专家点评(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一)实践及其特点 人类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 青藏铁路运行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合作探究:

3、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 铁路? 这与燕 子筑巢有何本 质不同?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 特点?探究三: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 量修好青藏铁路?从 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 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探究一:修建青藏铁路 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 构成?这些要 素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 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实践基 本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 具有 客观 物质 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为什么3、实践的特点:客 观 的合作探究: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 铁路? 这与燕 子筑巢有何本 质不

4、同?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 特点?探究三:能不能靠一个人的力 量修好青藏铁路?从 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 建青藏铁路的设想, 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探究一:修建青藏铁路 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 构成?这些要 素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实践主体的 主动创造性改造自然中创造出自然界 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 资料。改造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 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 有能动 性合作探究

5、: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 铁路? 这与燕 子筑巢有何本 质不同?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 特点?探究三:能不能靠一个人的 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 提出修建青藏铁路 的设想,为何至今才 变为现实?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探究一:修建青藏铁路 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 构成?这些要 素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 的活动,动物的 是本能活动)(3)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聚 焦 “ 青 藏 铁 路 ”50年代 探测考察90年代群策群 力共同规划2000后国富民强 施工机械化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

6、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合作探究:探究二: 为何修建青藏 铁路? 这与燕 子筑巢有何本 质不同?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 特点?探究三:能不能靠一个人的 力量修好青藏铁路 ?从孙中山时期就 提出修建青藏铁路 的设想,为何至今才 变为现实?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探究一:修建青藏铁路 是实践活动吗? 由哪几个要素 构成?这些要 素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主体 对象 手段客观的)(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 的活动,动物的 是本能活动)社会历史性(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

7、约)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 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结论: 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 是不存在的,但单个人的活动是存在。(单选)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 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 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 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 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 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 自然C小试牛刀:(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 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 什么移

8、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一)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1、含义3、实践的基本特征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重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思考:人的认识能从人脑中自己生出来吗?能从天上掉下来吗?能由客观事物自己跑到人脑中来吗?探究活动 P44西红柿原产于南美,但当地人一直怀疑 它有毒,取名“狼桃”而不敢吃。16世纪美 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中发现它,并把 它带回美国,种在自家花园欣赏。

9、直到18世 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尝它一 下。据说,这位画家在吃之前已经做好了死 的准备。但画家不但没死,反而第一个品尝 了西红柿的美味。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从中我们 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 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 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 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毛泽东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 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重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P44(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 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10、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才能完成。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名言评评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重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理解)(2)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 接经验获得认识的途径: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读书也能获得知识 ,读书也是认识的来 源”吗?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认识的来源,读书获得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认识的来源,读书获得 的知识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

11、实践。所以最终也来源于实践。所以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就是实践。实践注意: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探究活动: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 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 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 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人们实践中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提高人的认识

12、能力实践活动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知识回顾: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含义特点基本形式来源动力检验 标准目的、归宿用实践 来检验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 观点检验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探究:走近真理如何判断一种认 识正确与否?主观 认识客观 事物对照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 认识本身回答客观事物自身也不 能回答认识是否正 确地反映了它唯有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结论(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如何检验一种认识正确与否?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华东

13、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 ,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 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 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 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 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 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 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 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 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 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 益处。人的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证明,认识 对象本身也不

14、会“自言其明”。黄鼠狼不 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实践。名言评析: 事实胜于雄辩。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真金不怕火练。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 好猫材料一: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 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要了奶牛运 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 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 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材料二: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 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 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但是天下没有 地

15、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 。 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课本陶行知 的故事 ,谈谈你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知识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 认识 基础 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16、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实践感性 认识理性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现认识根 本任务认识的根 本目的知识拓展:认识的过程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易错易混(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 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 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单个人 的实践是不存在的。(4)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 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