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9310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蒙古草原地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蒙古草原地区:内蒙古第一节. 自然地理分区第二节. 草原之路第三节. 塞外风情 第一节. 自然地理分区呈新月形空间形态的内蒙古区域是高原、山地与草原的结合地带,在中 国历史上总是从中原农耕政权的观念上考虑,将内蒙古视为边缘地带。从地 貌上讲,内蒙古可以分成内蒙古高原区、阴山山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区、河 套平原区和大兴安岭山地丘陵区。1.内蒙古高原区:包括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 阿拉善高原。高原南缘为一系列山脉,南坡陡峭,远望如横亘的一列大坝 ,故有“坝缘”、“坝上”之称。东中部草原辽阔,是天然牧场,西部为荒 漠戈壁。2.阴山山地区:西起黄河后套平原以北,东至多

2、伦,由阴山、大青山及察哈尔低 山丘陵组成。这条东西向的山地形如屏障,在气候和农牧业生产上形成一条 重要的自然分界线。3.鄂尔多斯高原区:位于黄河大弯以南、明长城以北,是一块干燥的剥蚀高原。 河流稀少,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缘为毛乌素沙地。4.河套平原区:镶嵌在阴山山地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是一个断陷的冲积平原, 黄河及其支流纵横其间,灌溉农业发达。按地貌和生产习惯通常分成西部的 后套平原和东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耕地区。5.大兴安岭山地丘陵区:大兴安岭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带。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跨经度、纬度较大,内部气候差异显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一线的东部、南部为季风区,西部、北部属非季风的内陆干旱区,整体而言沿着大兴安岭向西南温度递增、降水量递减。内蒙草原冬季漫长、晴朗、干燥,夏季较短,降水丰富。大陆性气候造成内蒙绝大多数地区没有粮食作物赖以生长的充足积温和降水,却非常适合草本植物生长,适宜发展牧业。有史以来,内蒙古地区真正适合农业良性发展的地方只有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全区面积的1/4为戈壁、沙漠和沙地,戈壁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上,沙漠主要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沙地有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及科尔沁沙地。第二节. 草原之路横穿欧亚大陆中部的古代交通要道,除了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绿洲 之路)”外

4、,还有一条曾经也发挥着不可低估作用的北亚“草原之路”。沿 着丝绸之路的东西交往,使用最频繁的时期是从汉、唐至宋、元时代,在此 之前的远古和先秦时期,以及在17c以后的明清时代,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偏于 北方的草原之路。它是从中原黄河流域向北,穿过大戈壁,经蒙古克鲁伦河 流域到达贝加尔湖南岸,再向西行,经阿尔泰山北麓进入哈萨克草原,沿咸 海、里海北岸,越过伏尔加河下游,可以进入高加索和黑海沿岸,再向西即 可直抵欧洲大陆。由于这条欧亚内陆的交通线大多是在草原地区行进,所以 称作“草原之路”。北亚草原之路从公元前2000以来一直为东西交通所使用,只不过在张骞 凿空之后,其热闹程度逐渐让位于通过河西走廊前

5、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18c 开始,这条草原之路又重新繁忙起来,成为著名的“茶叶之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俄罗斯人初次品尝到从蒙古草原传到哥萨克 手里的中国茶叶,倍加赞赏,于是开始了与东方的陆路茶叶贸易。俄人选择 的道路就是当年匈奴人西迁的“草原之路”,只是在乌拉尔山以西,不再转 向黑海沿岸,而是直接通向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8c清朝的茶叶商人通过北亚 草原之路曾与俄人有过长达100多年的大宗茶叶皮毛贸易。同时输往俄国的还 有金银、棉布、绸缎、生丝和瓷器。第三节. 塞外风情一、家庭在晚清之前,蒙古平民家庭组成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下拥有23个孩子,长子、次子成年后分出去,只留下未成年的幼子跟随

6、父母,形成幼子最后守家赡养父母的习惯。儿子成年结婚分家,分出部分财产,其原则是:年长者多得,年幼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明人夷俗记中载蒙人分家:“夷人分析家产,大都厚于长子及幼子,如有四子,伯与季各得其二,仲与叔各得其一。”年长者最早离家独立生活,可分的畜群相对较多,等到次子、三子分家时,可分的财产越来越少,幼子要长期守家,赡养老人,必须留够今后所需。二、姓名草原民族接触动物较多,常为某些动物中所特有的优点或优势所打动而加以赞美,久之便形成以动物名称命名姓名的习俗。如:以拿脱里(鹰)、那海(狗)、巴尔思(虎)、不花(犍牛)、哈喇不花(黑犍牛)、乌兰不花(红犍牛)等。三、居住公元7c前,蒙古人的住

7、房是皮棚,那时有相当多的蒙古人以狩猎为生,把捕获的兽皮剥下来,覆盖在木头支起的架子上作为住房。8c以后,逐渐住进了毡房。用“蒙古包”泛指蒙古族的住房是在清朝满族和蒙古族频繁接触以后。满语称家为“博”,故满族把蒙古人的房屋称为“蒙古博”,博与包谐音,于是用汉字表达为“蒙古包”。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实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冬暖夏凉。蒙古包的开口即门是朝向东南方的(北方游牧民族多以东南方作为他们的东方),这既与草原民族崇尚太阳有关,也与他们居住在北方高寒地带,冬季多西北风、向东南开门便于抵御严寒和风雪有关,是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