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9283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六十六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一、学习要求1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地对待传统,唤醒尊崇传统的意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二、学法指导1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通读全文,在理清文章结构的情况下,了解文章涉及的一些主要概念的含义。3逐段精读,明确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4品位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文章严密的论证方法。三、课堂探究三、课堂探究(一)探究问题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什

2、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2.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3.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与“跟蜜蜂和 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类比。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虽然字相同但内涵不同,差异

3、很大,引出下文。4.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谈谈文化传统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如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重视团结统一,勤奋勇敢等,犹太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

4、很浓,大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5.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传统是财富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传统文化是祖 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统是包袱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是社会前进的包袱。6.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看待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

5、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7.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因为作者的意图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8.如何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一方面制约人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人的情感,左右人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因为文化传统的指令作用,它具有了凝聚力量,是集团的象征,对社会的稳固和国家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 在从头开

6、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 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 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出现某种不堪设想 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 也是不为过分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 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 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 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

7、服装以入时为美, 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 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 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 不因它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 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 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绝裂。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 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

8、 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 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1)“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 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既要承认传统的民族性,也要注意它的时代性,更要谨慎对待它的惰性,充分发挥人类的主管能动作用,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继承和吸收。(3)严密辩证的论证是本文的最大特点。试结合选段就此作简要分析。 这一节,以人之于衣服为喻,阐明了传统可为财富也可为包袱。这似乎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传统”的价值取向是由人的意志

9、决定的。于是作者接着论述,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是内在物,是人群共 同体的品格和精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是不是“传统”就决不受人的影响呢?为了明确这一点,作者又论述道:“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这样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周密而深刻地阐明了“传统”的特性,可谓思维严密。2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节选。作者学识渊博,学术造诣颇深,但读来我们却并不感到晦涩难懂。选取体会最深的一点谈谈理由。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教学设计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段。例如在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区别时说两者“差别之太,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

10、美”,在论述“财富”与“包袱”的关系时,教学设计文章写道“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固发育而定期蜕皓的角质表皮这就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从论证的角度看,教学设计文章在使用修辞手法,援引事例时使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这使说理形象、生动,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3阅读“财富和包袱”这一部分,以后面三个小节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做到严密论证的。这三节是节选部分的最后三节,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作用。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这里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等。再从正面分析传统为什么是财富而不是包

11、袱的道理,否定了前面的比喻的不当,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里和前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取的正确态度。(三)归纳总结主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语言特点:1.语言晓畅,条理清晰。这篇文章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但语言晓畅通俗,毫无生涩拗口之感。从结构上看,文章采取总分式结构,分小标题陈诉,因而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领会。2大量使用整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接近对偶的对举形式,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让读者眼到即明。3. 大量的比喻,使语言不乏生动性。如果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来论述抽象的文化概念,难免会令读者望而生畏。本 文在行文中使用诸如在“陷阱”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肉体超不出皮肤”“时装”等等,比喻来说明道理,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不乏文学色彩。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