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8122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诲人不倦hu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 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 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 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 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 教育思想?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5章,可把全文分成五 部分: 教育作用(第1章) 教育对象(第2、3章) 教育内容(第4、7章) 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 10、11、12章 ) 教师素养(第6、13、14、15章)。教育的作用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习染上等的下等的同“智”, 智者,形 作名愚者,形作名 “性相近,习相远”,是指人的天性

2、是相近的,由于习 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很远,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重 要意义。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说只有上等的智 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强调的是先天的因素。 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性相近,习相 远”这种观点。作为一个仁者,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更 看重的是后天教养的一面。 这两种说法,在孔子整个论语论述体系中,是不矛 盾的。前者 “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 ;后者 把“上知(智)”与“下愚”也作为一种“气质”,即 人的个性(不是本性),认为“下愚”是指那些自暴自 弃、自己不愿学习的人, “上知(智)”指那些“生 而知之”的人。探究: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

3、面又说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 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子曰:“有教无类。”种类、类别教育的对象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 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 ,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 教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 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 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 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论出生贵贱 少数贵族子弟: 司马牛、南宫敬叔 商人子弟: 子贡 大多数平民: 颜回、曾参、子路等 家无立锥之

4、地:仲弓 出狱犯人:公冶长 盗贼:颜涿聚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不分智愚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 宰我懒惰 不分年龄年龄最小的比孔子少五十三岁,也就是 孔子死时才不过二十岁;而较大的子路, 仅比孔子小九岁,年龄相差44岁。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 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 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 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可教也”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 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 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 ,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 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 一个极大的缺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

5、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 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 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 小是令人惊奇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 其 子也。” 用特别的听闻表修饰表承接离开,保持距离。 形做动独自站立,教育的内容第4、7章讲述的是教育的内容,从这

6、两章里得出孔子的教学有 哪些具体内容?历史文献、社会实践、待人尽心竭力、办事诚实可信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评析】 他重视学诗,更重视学礼,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 ,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 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 科学知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7、。”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女,弗如也。”想求明白却不 得的样子想说却说不 出来的样子用再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过去的事;动作名未来的事。动作名之同汝较好同比较赞同教育的方法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8、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 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什么;说。宾语前置句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之乎所以;使进;他所以;使退;他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

9、言诗已矣。”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 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启发示教学谈话式教学因材施教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 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 学:子游、子夏。辞令文献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

10、年), 享年40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 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 ,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 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 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 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 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 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 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 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 。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

11、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 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 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闵子骞冉伯牛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 岁,鲁国人。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 他的手。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 ,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 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 (德行科之一。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 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 以此作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 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 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气量宽

12、 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 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宰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 。 宰予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孔子常派遣他出使 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 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 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 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宰予任齐国临淄大 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 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宋大 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 改封“齐公”)。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 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见于 论语中

13、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 ,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 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 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孔子对子贡 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 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 ,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冉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 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 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 宰。他很能带兵打仗,他说服了季康子迎 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 子严厉批评,但这

14、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 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季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 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他生性豪爽,为人耿 直,有勇力才艺。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 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孔子对他 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 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 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与敌 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 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 ,被敌人砍死。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 个沉重的打击。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

15、,字子游, 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言 偃长于文学。他曾在鲁国做官 ,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 礼乐教化。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 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子夏是孔 子门高足,擅长文学。 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 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去 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 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 事。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 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 教育者素养

16、传述宾前私下形作动,得到厘正。宾前状后同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创作若果如此罢了句首语气词,不译不过代指“圣于仁”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 教育者素养重身教重古代文化重礼乐诲人不倦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 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