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8115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一册 文言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文言文复习的方法与要求:1、熟读背诵;2、归纳整理;3、选句翻译。一、熟读背诵:八篇课文都要熟读。背诵的部分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 ;劝学的全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皆以美于徐公。群臣吏民,受上赏; 受中赏;能 受下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2、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善假于物也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夺其时, ;谨 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未之有 也。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二、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每篇课文的注 释一,需要熟读并记忆)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 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勾践灭吴

3、选自国语。国 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也是国别史, 由西汉刘向编订,但史料的撰写当在先秦。左传、国语、战国策均为 先秦历史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 自论语。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 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系孔门弟子所 写。是有关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孟子是记 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 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思 想家旬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 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 篇7篇,外篇15篇

4、,杂篇11篇。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均属先秦诸 子散文。 (二)、一词多义:(课后练 习中共归纳36个,需要复看,并逐 个把握其意义)若、说、辞、鄙、微、之;知、复、既、劝、遂、当;朝、孰、诚、善、间;质、及、甚、少、异、为;如、方、与;数、发、直、兵、胜;绝、强、假、望、闻。(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 使动、意动用法4.动词作名词5.形容词作动词和名词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退,使动)(军,名作动,驻军)(鄙,名作动,把远地当作边邑 ;远,形作名,远地)(东,名作状,在东边;前一个封 ,名作动,使动,使

5、之成为边境)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6、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7、宦士三百人于吴8、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9、日食饮得无衰乎?10、赵王之子孙侯者(利,使动,使得利)(退,使动)(宦,使动,使做仆人)(洁、美、饱,使洁、使美、使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侯,名作动,做诸侯王)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1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15、端章甫16、鼓瑟希17、风乎舞雩(美,意动,认为美)(面,名作状,当面)(闻,使动,使 听见)(尊,使地位尊贵 )(端、章甫,名作动,穿着礼 服,戴着礼帽) (鼓,名作动,弹奏)(风,名作动,吹风)1

6、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生、死,形作名,活着的人、死了 的人;丧,名作动,办丧事。)(树,名作动,种植)(罪,名作动,归咎,归罪)(衣,名作动,穿)(王,名作动,成为王)23、非能水也 24、日参省乎己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6、秋水时至27、顺流而东行(水,名作动,游水、游泳)(日,名作状,每天)(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向下;一,数次作形容词,专一)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 节,按时令)(东,名作状,向东)(四)、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

7、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以上烛之武退秦师)5、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6、令壮者无取老妇。 (已,矣) (共,供) (说,悦) (知,智)(帅,率) (取,娶)7、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8、支子死,三年释其政。 9、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 歠也。10、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1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以上勾践灭吴)(免,娩) (政,征)(餔,哺;歠,啜)(摩厉,磨砺)(其,岂)(有,又)13、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15、祝曰:“必勿使反。”(以上触

8、龙说赵太后) 1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7、莫春者,春服既成。 (以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孰,熟)(耆,嗜) (反,返)(希,稀) (莫,暮)1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20、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以上寡人之于国也) 2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以上劝学)(无,毋。另有“无失其时”,“王无罪岁 ”)(颁,斑) (涂,通“途”)(輮,煣)(有,又;暴,曝;輮,煣) (生,性)24、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泾,径;辩,辨)(五)、古今异义的词:晋军函

9、陵越国以鄙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今齐地方千里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忌不自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六)、成语典故:卧薪尝胆匹夫之勇门庭若市弃甲曳兵五十步笑百步锲而不舍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七)、倒装句式的归纳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 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主谓倒置句1.宾语前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吾知也 子路.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苟

10、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唯利是图 (成语) 惟命是从 (成语)2.定语后置句: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触龙说赵太后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3.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 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赵氏求救于齐。 封之以膏腴之地。 触龙说赵太后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 子路申之以孝悌之义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4.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 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