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599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探析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和预警机制建设_管理科学 论文 管理科学论文 摘要:社会安全,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的安全和由一定 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 方面的和谐统一,良性运行;而社会安全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稳定 可言。如何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保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我们努力不懈的问题, 而找准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寻找有力的解决对策, 进行全面和准确的预警,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安全与稳定 突发事件 管理观念 预警机制 社会安全,应是由

2、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的安全和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和谐统 一,良性运行;而社会安全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稳定可言。安全与 稳定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基本期盼! 而社会又是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激荡与积累,都会影响到社 会的安全状态,社会的秩序运转,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是社会的重新“洗牌” 。如何维 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保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我们努力不懈的问题,而找准影响社 会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寻找有力的解决对策,进行全面和准 确的预警,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

3、理机制,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 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分析 1 社会主体方面的因素 社会主体是人,应当包括个人,法人与单位,团体与群体组织,政府,也包括国家。 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是社会存在的最重要的基础。人最终是决定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决定性因 素。在这里笔者只要想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的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几类特殊群体。 (1)农民工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农 民大量流入城市,对城市而言,产生了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给城市增添了 大量富有活力的年轻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流入城 市也增加了城市的负担,使城市中本来已

4、不堪重负的住房、交通、水电、燃料的供应显得 更为困难,同时也给城市中的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造成了极大混乱。在伴随 着“民工潮”而来的诸多城市社会问题中,城市市民最关注的是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相关 的社会治安问题。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使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而统计数据似乎也支持这种看法。 在我看来,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安全状况的恶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人们把两者联系 起来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户籍身份制度及部分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中国社会历来 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社会,不同身份的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以维护整个社 会的伦理秩序。传统社会的身份差异一直延续到今天,体

5、现在中国特有的户籍身份制度 上。户籍身份制度造成的整个社会对农民地位低下的看法延伸到进城农民身上。农民进 城后干的是城里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苦活,拿着低廉的工资,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 障,而且经常遭受城里人的歧视或侮辱。农民工与城里人两个群体彼此间的隔阂及部分城 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是造成农民工这一群体心理不平衡、犯罪率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农民工在各个方面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既被相对剥夺也被绝对剥夺有着共同的 认可。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的歧视;城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对 农民工的歧视;不少城市的市民和职工,形成了轻视和鄙视进城农民的偏见,常以高人一 等和极其傲慢的态度

6、对待他们,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的歧视;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孩 子们城市环境下也经常受到城里的成年人及同龄人的歧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不 满的种子,任由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安全被边缘化的 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难以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边缘化的 生活状态容易激发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大了社会矛盾, 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不能否认近年来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与外来流动人 口特别是农民的大量涌入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农民工并不是城市变得不安全的罪魁祸首, 把城市的治安状况恶化的责任完全推到农民工身上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农民工的

7、表现。 从法律、制度方面确立保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机制,使农民工能切身体会国家对 他们的关心;加强对城市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农民工,消除对 农民工的歧视;要从根本上使农民进城后不增加城市的不稳定因素,就要打破传统的、不 合理户籍身份制度。 (2)大学生 人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能够养活起自己的工作,是社会安稳的一个强有力 的支持。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辛辛苦苦奋斗十几年,如果毕业找不到工作,不能过温饱的 生活,那将是最大的悲哀。如此庞大的高知识量的人群若不稳定,会对社会稳定具有巨大 的隐患,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下,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在任何社会,大学毕业生都是最具活力

8、的群体。他们有勇气,敢于追求,因此理想与 现实的碰撞也最激烈。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更具有与其前辈和海外都不同的特征,在这个群 体越来越壮大的同时,一些先天的不足与后天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呵护,对社会、对人际怀有一些 不切实际的期待与认识;从小受到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学生在考分挂帅的同时,无缘进行 其它方面的锻炼,单调的生活经历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的生理年龄,心理性格 的发育成熟远远落后于知识与智力的进步;在大学扩招使更多人有机会利用升学改变命运 的同时,教育产业化的高收费也使越来越多的家庭难荷重负,一些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家庭 的压力、亲人的期待

9、,在心理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负担着成年人的烦恼;当前应届毕业生 就业难、毕业即失业,更使大学毕业生对未来产生了无尽焦虑。心理成熟的滞后、生活压 力的置前,使当代大学生提前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加上对现实的责任很少,对 未来的焦虑很多,大学毕业生成为心理最不稳定、最易于失控的群体。 在工作技能和心理适应性方面有所凭籍,大学毕业生才不会惧怕进入社会,才能拥有 独自应对生存竞争的信心。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学校的所作所为却与此要求南辕北 辙,它们的逐利行为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诱发了学生的“非理性”冲动。从成都三原 外语学校的强行迁址、河南升达招生时对学生隐瞒真相,到四川川大擅自决定对学生多选 修的学分收费,都是学校这一强势群体对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学生们求告无门, 只能以“非理性”的形式来夺得全社会的关注、争取摆脱不公正的境遇。当学校也成了赢 利机构时,不可能再期待它能够主动的、无偿为学生提供克服心理困境的服务,此时政府 应该主动介入。 (3)下岗职工,失业、待业人群 可以根据失业人口的基本社会特征和他们的 1/4 1234 下一页尾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