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5354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之探究【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学生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 新课程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炼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和掌握。例如:讲地图概念时,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马上就会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意味,难以言全,如何表达这个概念,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 (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 ,这时地图三要素水到渠成。然后引导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经过的主要街道,标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位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地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地去学会阅读地图,应用地图。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还原生活”的过程。

3、 二、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在生活中学习的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才能理解与把握。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难点,至于虚拟的立体图像,那就是难上加难。为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显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在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里是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星球号遇险

4、,我是星球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一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5,南纬 35,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地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的点画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 A 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 A 国救援分部立即行动!” 。 提问:救援部怎样迅速地判断出“星球号”的位置自然进入经纬网教学中,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经纬网现场教室。具体实施步骤是把标有经纬度的标牌放置在课桌上: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内的准确位置。2.让学生用经纬网说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并说出其经纬度位置。4.搭快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又快又准(位于赤道、本初子午线、东经 20、西经 30的同学等)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带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想说,积极主动。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而且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动,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