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498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 - 论文 关键字:教学 人才 宏观 培养 问题 生命 生物学 目前 学生 科学学 同济大学校长、生物学家裴钢讲了他目前遇到的一个小小困难:“我们实验室想招几 个生命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或者硕士毕业生的实验人员,发布招聘信息有三四个月了,一 直都没招到合适的人才。我们要求不高,只要能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就可以了,可是这 个目的也不容易实现。 ” 目前生命科学学科每年毕业的学生有 4 万5 万人,而我国生物行 业每年对人才的需求大概在 1.5 万人左右,除去读研、出国、就业的学生之外,还有 1 万 2 万毕业生要寻找专业之外的工作岗位。既然生命科学学科的毕业生有如此众

2、多的毕业生, 裴钢为何招聘不到他想要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出了什么问题? 11 月 2425 日,由高 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研究会教学研究会、教育 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有关高校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高校生命科学 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在论坛“院士访谈”这个环节,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施蕴渝、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 4 位中国科学院 院士、生物学家谈了他们对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的看法。 不识庐真面目 只缘身在“分 子”中 本次论坛“院士访谈”主持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生 物科学

3、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守怡列举了这样一些数字:2001 年,中国在世界上 生物学论文的比重只有 0.89,排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之后列 13 位。2007 年中国生 物学论文总数在世界生物学论文总量排名中大幅度上升,排第二位。这表明我国生命科学 学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 但乔守怡也认为,在生命科学学科内部重大领域、重大技术研究 方面,我国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表现为原创性工作少、技术优势少。 在生 命科学学科内部,宏观生物学更多的是对整个学科的宏观把握,是该学科的基础,如果忽 视宏观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整个学科的发展就有可能缺乏导向。 饶子和在会后接受记者 采访时说:在过去的

4、20 年里,我们过于注重微观生物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视野反而变得 狭窄了。本次会议就代表了目前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教学领域的一次反思, “以前我们过于 关注生命科学的微观领域,现在要把视线拉出来了” 。 乔守怡略加改动了一句诗词来表达 自己对宏观生物学的看法:“不识庐真面目,只缘身在“分子”中 ,没有宏观生物学的 指导,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工作。 ” 忽视宏观生物学课程 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导向的 变化伴随着该学科的发展,乔守怡会后对记者说,在上世纪 50 年代之前,高校生命科学教 学的基本内容是宏观生物学。上世纪 5070 年代,世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不仅仅是该领域的科学

5、家更容易做出成果、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科学大 奖,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以细胞、基因为主要对象生物产业也获得极大发展,创造出令人 瞩目的经济利益。 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及研究领域由宏观转向微观,我国高校的生命科学教 学课程的比重也相应地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以宏观生物学教学为主转为了以微观生 物学为主,言必称分子成了高校生命科学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这是我国生命科学学科人 才培养的第一次转向。 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的生命科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培养了大批人才。邓子新在“院士访谈”环节发言中说,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派出 了很多留学生到美国、欧洲等生物学传统强势的国家留学,作出了

6、很大的成绩,也有很多 学成归国,成为国内生命科学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带来了种种 问题,对宏观生物学领域教学的忽视让该学科的科研后劲不足,能做实际工作的人多了, 对整个学科发展具有自己独特理解的、真正具有生物学思想的人少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许崇任在论坛主题发言中 介绍:依据北京大学 1959 年的教学计划,宏观生物学课程占绝大部分,目前北京大学的宏 观生物学的课程只占 1959 年教学计划学时数的 1/3。 许崇任最近作过一个调查,统计了 1020 个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本科目前开课率最高的 13 门课

7、。调查显示生命科学类的两个专业中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也就是微观生物学课程占主导地位,宏观生物 学也有相当的比重。生物技术类专业宏观生物学的课程则被大大忽视了。 再次加强基础教 育 饶子和最看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思想的学生,在研究中具备这种宏观生物学层次的生物 学思想是很重要的,本科教学要培养本科生的这种生物学思想。 施蕴渝认为,要想从根本 上解决目前生命科学学科原创性工作少的问题,在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基础 教育、加强宏观生物学领域的教育。 中国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和国外都受欢迎,其 原因施蕴渝认为这与当年严济慈、华罗庚等一大批大师级的科学家到中国科大来教授本科 生有关,大师们不是

8、讲一次两次课走走过场,而是非常认真地开一门或多门课,耐心地教 授学生。1977 年以后,科大仍然保持这样的传统,基础课在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施蕴 渝本人目前仍然坚持为本科生开一门课,坚持讲一学期,就是秉承科大历来重视基础教育 的传统。 邓子新表示了他对生命科学学科教育的担忧,他认为现在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 宏观生物学的重要性,他说:“我现在招学生非常重视他的宏观生物学、如植物学、微生 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因为越来越多的新的科研增长点会越来越凸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的重要性。 ” 邓子新说,在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兼顾宏观生物学和微观生物学的平 衡导向问题,确定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是很重要的。

9、如何启发学生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更加 正确和客观地认识和把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目前生命科学学科科研工 作后劲不足的现状,推动该学科向世界前沿继续迈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再次加强宏观生物 学领域的课程,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微观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已是该学科发展可以预 见的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需要分层次 生命科学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 核心矛盾在于:一方面有很多的毕业生,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市场需求,这两个方面怎样能 更好地结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从学校方面来讲,裴钢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学生,什么 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最好的学校?这些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评价观念要有一个重新的梳理。裴

10、钢说:“目前我们有些过于强调基础研究的作用,不是说作基础研究的是一流人才,不 作基础研究的就不是一流人才。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还需要能够从生态、环境、免疫 等各个领域中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裴钢介绍了同济大学在生命科学学科的建设思路: “我们生物学科的建设不会很大,但是会很有特点,与其他学科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工 程学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 ” 施蕴渝说:“不同学校,应有不同定位。 学校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道路,不能千军万马走科研一条路。 ” 施蕴渝 说了她在东北林业大学访问时听到的问题,真正学林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能下到林场从事实 际工作。她认为虽然这也有社会

11、的问题,比如下面的条件比较差、工资太低,学生去了养 活不了自己,个人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等等,但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是问题的所在:不 要让所有的本科生都以考研究生为主要学习目标,也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技术 和能力。 施蕴渝提到温州的一个医科学校,这个学校虽然只是一个地方院校,但在培养验 光师人才和国际进行广泛的合作,学生就业非常好。 “对大学教育来讲,不能一枝独秀,满 园春色才是好的。 ”施蕴渝说。另外,施蕴渝不认为生命科学学科的学生太多,问题在于太 过集中在大城市就业,这个观念也需要改变。 邓子新则认为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另一个因素 是我国目前生物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从长远来讲,人才的出口决定 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继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会 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