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讲座--化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5317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6.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讲座--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13中考讲座--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13中考讲座--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13中考讲座--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13中考讲座--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中考讲座--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讲座--化学(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析12命题特点 建构13备考方略 第一部分:2012年中考试卷分析(一)整体稳定多年以来,理综试卷的信度、效度、 区分度、难度以及卷面形式、题型、题量 等都基本保持固有风貌。但必须注意的是 ,由于课标和教材的修改,导致2013 年的中考命题一定会有适当的变化。一、2012年宁夏中考化学试 卷的整体印象(二)内容稳定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兼顾各种版本,搜集各种素材 作为命题情境,突出基础知识的 考查,选取的“考查内容”基本不 变。(三) 覆盖率最大化绝大多数试题均体现“一题多点”的 鲜明特色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C. 组

2、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 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 数一定相等知识点多,跳跃性强 。考查学生如何利用 概念进行判断7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 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1时,丙的质 量一定等于甲、 乙的质量之和“图象法”也是化学 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以此考查学生 “学科方法” 的应用 能力及跨学科综合 能力(四)注重能力水平考查几乎所有试题都是从应用层面切入问 题, 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 活,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STS”教育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

3、给人体补充 的元素是( )A. 钙 B. 铁 C. 锌 D. 碘29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 (选填“ 混合物”或“纯净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 的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 属于合金的是 (选填序号)。 a. 黄铜 b. 不锈钢 c. 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 。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 为 。关注社会热点,以稀 土资源为素材,

4、考查学生 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 中的重要作用。(五)重视“过程教育”和“科学探究 ”选取若干个探究要素考查学生科学素养35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 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 Cl3浓溶 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 ,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 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 据,小红做了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 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 单质,则反应

5、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 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 此类物质。(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 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 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 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 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将黑褐色物 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 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拓 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 质: 。题目较

6、好的考查了学生 描述、分析、对比实验现 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运用实验结论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 思维能力。3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六)非常重视实验考查此类有关实验操作 及原理的试题每年均考 。试题的四个选项各不 相同,每年如此,意在 尽量扩大实验技能的考 查面30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 魔术:能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13 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 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 质可能是 溶液。(2)此过程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 是 。(3)最

7、终溶液为无色, 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 中性? (选填“能” 或“不能”),理由是。此题内容灵活,创 设的实验情景真实、有 趣。意在让学生感受化 学的神奇,提高学生对 化学的兴趣 (七)框图推断题依然为必考试题,意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1图14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 。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 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 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 该题改变了

8、传统框图题 模式,由封闭型改为开放型 ,图形简洁明了,主题明确 ,知识线索清晰,信息含量 大,开放性强。试题涉及到 9种物质,5个反应。 (八)基本概念的考查亦明亦暗课改要求“淡化概念”,其目的是不 要把概念强调过死,而不是削弱概念的 教学。恰恰相反,概念是人类思维的触 角,是学生解题的敲门砖,是认知一切 事物的基础,因此,不重视概念教学是 曲解了课标。课改后所命制的试题中,概念的考 查方式“明”少“暗”多,甚至无处不在。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 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D.

9、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 数比为121考查化学式的内涵 和外延是“必考点”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的蒸发 B. 食物的腐败 C. 金属的冶炼 D. 蜡烛的燃烧 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蜡是晶体 B. 棉花是合成纤维 C. 石墨是绝缘体 D.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第8小题每年均为“物 质变化”的考查。且8 、9小题的“拼盘”中 几乎全是化学内容(九)关于化学计算题的考查课改后的计算题命制:“简化、淡化” 3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 后进行如图所示 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 气体

10、的质量为 g。 (2)此过氧化氢 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该题以图示辅助文字 传达实验过程和数据信息 ,情景真实,阅读量小, 考查学生信息的搜集、分 析以及处理能力。 (十)纯粹考查“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题目很少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 合理的做法是( )A. 煤炭直接燃烧 B. 秸秆焚烧还田 C. 开发清洁能源 D. 提倡多开汽车环境问题每年必考。此 题立意新颖,情景生动。试 题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增PM2.5指标为素材,考 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意在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十一)理综试题的命制选

11、择题依然是以“拼盘”为主,而 第27、28小题每年均有创新。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蓄电池充电:电能一化学能B发电机工作:电能一机械能C. 萤火虫发光:生物能一光能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一内能一机械 能“能量转变”作为理 化结合点,成为每 年必考内容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 的是A用红外线能验钞B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 氮肥D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 溶性杂质理化知识在生活中 的实际应用12.图3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选取材料来源于教 材中的实验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 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 ”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

12、没有运用该方法的 是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 系“控制变量法”作为 一种常用的“学科 方法”是考查的重 点取材于课本, 体现回归教材27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 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 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 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 升高了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 c水=4.2x103J/(kg),c煤油=2.1x103J/(kg)理综填空题(27

13、、 28题)每年均为纯原创 ,为整套试卷增加亮点 。28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 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 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 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 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 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 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题创设“理化 综合”实验情境,难 度适中,新颖独特 ,很有创意。二、2012年中考化学试卷 结构及知识分布 (一)试卷结构和分值题题 型选择题选择题填空及简简答 题题实验实验 探 究题题计计算 题题 化

14、学综综合综综合化学 题题 号1910 1427、 2829 313536题题 数953211分 值值181014675(二)近三年中考覆盖的 知识点1、中考内容在课标中 的体现:涵盖 5个一级主题,18(19)个 二级主题,共一百多条学生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五条)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二十二条)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六条)地球周围的空气(四条) 水与常见的溶液(九条) 金属与金属矿物(五条)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七条)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三条) 微粒构成物质(四条) 认识化学元

15、素(五条) 物质组成的表示(四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四条)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三条) 质量守恒定律(三条)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六条)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三条) 化学物质与健康(四条)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四条)内容标标准学习习目标标预预估 难难度备备 注一级级主 题题二级级主题题考试试内容个 数认认知 性技 能 性体 验验 性 一 、12化学与 社会发发 展化学物质质与 健康钙钙、铁铁、锌锌、 碘4了解0.96一 、22保护护好我们们 的环环境 化学与能源 、资资源利用新能源开发发、 污污染物来源、 环环境监测监测4了解 认认 识识0.95一 、32科学探 究学习习基本的 实验实验 技能气密性、固、液 药药品取用、过过 滤滤4学 会0.94一 、42身边边的 化学物 质质 化学与 社会发发 展水与常见见的 溶液 保护护好我们们 的环环境水污污染、溶液、 硬水软软水的区分 、保护护水资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