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52793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二)(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人类这会早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原始农业:人类这会早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现代农业: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现代农业: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 传统农业:奴隶社会传统农业:奴隶社会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以牛田”-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农民的地位和处境贫者无立锥之地 -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工程的进步区域经济的发展 -经济中心南移“以牛田”曲辕犁(唐代)原始农业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始)刀耕火种铁农具再度演进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神农能殖嘉谷”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1. 1.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1 1)生产工具:)生产工具: 石器石器青铜器青铜器铁农具。铁农具。材质:骨、木、石材质:骨、木、石青铜、铁青铜、铁制作方法:原始打制、磨制制作方法:原始打制、磨制金属金属 灌溉灌溉- -翻车(三国)、筒车(唐朝)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播种播种- -耧车。耧车。 耕作耕作- -犁壁(西汉)、曲辕犁(唐)2 2)耕作技术:)耕作技术:刀耕火种刀耕火种耒耜耒耜铁犁牛耕。铁犁牛耕。3 3)农业动力:)农业动力:人力人力畜力畜力自然力。自然力。a. a.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农业生

3、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b.b.特点特点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 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落后性)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世界领先2. 2.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1)商周: “五谷”已种植。 (2)两汉:西汉使者将西域的葡萄、石榴、 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 内地。 (3)明朝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 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作用)3. 3.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重要的发展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重要的发展区域(1)隋唐时期:江南的圩田、围湖造田和向 山要田 (2)明清:贫瘠荒滩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3)重要的发展区域:秦汉-

4、关中地区,魏 晋-三吴地区、成都平原,隋唐两宋-江东 地区的苏湖地区,明清-两湖地区4.4.经验总结:经验总结: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4.4.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落后性)铁器牛耕(落后性)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5 5 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

5、年左右)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的目的: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历代统治着重视农业,“以农立国”的思想 赋税制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五谷六畜2.男耕女织3.精耕细作: 出现:春秋、战国、秦、汉 成熟:魏晋南北朝 逐步成熟:隋唐 全面成熟:宋元 继续发展:明清4.4.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个体农耕经济=自耕农经济1.含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 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保

6、守性、落 后性、脆弱性3.形成: 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 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成长原因:有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土地所有 制的确立);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生存 需要;统治者重农政策。不利:规模小、条件简陋、简单再生产,难抵天灾人祸; 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5.影响: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 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 之一。 拓展:拓展: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 化,具有

7、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 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历历史时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土地 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二、古代土地制度2.土地制度的演变:时时时时期期主要制度主要制度特点特点演演变趋势变趋势变趋势变趋势 及原因及原因原始原始 社会社会逐渐奴隶社会土地瓦逐渐奴隶社会土地瓦 解,被国有制取代解,被国有制取代奴隶奴隶 社会社会封建封建 社会社会土地国

8、有,西 周叫井田制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瓦解标志:初税亩) 封建土地所有 制:封建国家 所有制(屯田 和均田制)、 地主所有制、 农民所有制。地主占有大 部分土地,迫使无地少 地的农民依 附于他们。封建政府和 皇帝还直接 掌握一部分土地。 春秋形成战国确立春秋形成战国确立明清成为农业生产 发展的桎梏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私田 出现、战争频繁怎么确立?封建经济发展和 各国变法运动井田制井田制出现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奴隶主将强管理 发展: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秦 国正式确立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实质

9、:周王的一种土地私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瓦解:u 私田增多 u 战争频繁,劳动力不断减少 u 战果各国变法兴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u 税法改革:1.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 2.鲁国:初税亩3.战国(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 得卖买均田制均田制 发展: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目的:保证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 评价: 积极:1.抑制了土地兼并;2.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3. 提高了农民的上产积极性 局限:1.土地不均依然存在;2.人地矛盾;3.政府剥削、掠夺劳动 力;4.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西汉:编户制度 北魏:租调制

10、 隋唐:租庸调制、三长制 唐朝中期:两税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摊丁入亩和地丁银趋势趋势:税时;税形;税种;税标;人头税最终废除3.古代中国重要的赋役制度:一条鞭法一条鞭法 实行原因:土地兼并严重; 清丈地卓有成效; 白银的流通评价:1. 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 2. 简化手续的征收办法 3. 以银代役、计亩征银内容:积极:减轻了社会积弊; 缓和了社会矛盾; 维持 统治的短期稳定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积弊摊丁入亩摊丁入亩 时间:清(康熙) 实行原因:1. 统治者贪婪,额外多征 2. 一条鞭法并未完全废除丁银,存在积弊 3. 土地兼并、农民逃逸,难以落实 4. 富户转嫁负担,农民反抗4

11、.土地兼并:发展:战国:随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开始大量被兼并 汉代:土地买卖与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 途径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商业资金大量用于买田置地 危害: 1.农民遭受剥削;2.社会矛盾激化;3. 税收减少;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4.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徭徭 役役兵兵 役役(均田、限田)(均田、限田)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佃农佃农抑抑 制制 兼兼 并并 地主地主自耕农自耕农田田 赋赋人人 头头 税税田田 赋赋地地 租租土土 地地 兼兼 并并沦为沦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激化矛盾新新 的的 封封 建建 国国 家家新的自耕

12、农新的自耕农轻轻 徭徭 薄薄 赋赋死死 亡亡 或或 逃逃 亡亡5.租佃制:产生于战国汉代比较普遍宋朝日益普遍明清 进一步发展发展:发展趋势:1.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2. 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影响:1.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2.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3.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产生雇佣劳动关系原因:土地兼并1.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过程: 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 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 经济差距明显缩小,为经济重心转移创造了条件; 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经济重心继续

13、南移; 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 心,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 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 三.经济中心的南移2.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 (1)南方自然条件好;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 展 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3)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 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4)统治阶级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 ; (5)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 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3.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外来的先进生 产

14、工具、生产经验,能推动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者的重视,南方 的一些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 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5)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 一定的影响。(6)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 移的过程。(7)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 向海洋的过程,为宋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创造了条件。 (8)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 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 到南方。 (9)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转移 也有影响 (10)南方过度开发,破坏环境,影响可持续 发展水利技术进步水利技术进步 1、原始社会后期:

15、大禹治水 2、春秋: 3、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4、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 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凡 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6、两汉:漕渠、白渠 、王景治黄河 、坎井 7、隋朝: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8、唐代:设渠堰使官职 9、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推行,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10、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连 接原有运河,即京杭大运河。 11、明清:灌溉工具改进芍陂中中 国国 古古 代代 农农农农 业业业业 发发发发 展展表表 现现现现生生产产产产工具工具耕作方式、方法、技耕作方式、方法、技 术术术术与制度与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水利灌溉溉溉溉基本基本 模式模式原始原始 农业农业农业农业石刀、石斧、石犁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经经经经常迁徙常迁徙 )氏族公社公有氏族公社公有集体集体 劳动劳动劳动劳动商周商周耒耜和少量青耒耜和少量青铜农铜农铜农铜农 具具“ “耜耕耜耕” ”或或“ “石器石器锄锄锄锄耕耕” ” 、懂开沟排水、除草、懂开沟排水、除草 培土、培土、沤沤沤沤肥和治虫等肥和治虫等 (走向定居)(走向定居)井田制的形成井田制的形成 和瓦解;封建和瓦解;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所有制的 确立确立 春秋春秋 战战战战国国铁农铁农铁农铁农 具,牛耕具,牛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