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5270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加强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 罗夫2009年3月日共同按下红色“重启”按钮。美方本打算以这 件礼物预示美俄关系出现“新开端”,未料想却把按钮上“重启” 的俄文单词拼成“超负荷”。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 ,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

2、1.1亿。参战国 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损失总数达 40000亿美元。 希特勒 墨索里尼 裕仁天皇 “二战”结束了,战争的风云在尘埃 中落定。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 昔日战时的盟友将何去何从?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 有永恒的朋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对峙。 冷战 热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 约 华约二战后期,美、 苏、英反法西斯 盟国在雅尔塔会 议上就战后世界 安排达成一系列 协议。“二战” 结束后美国和苏 联失去了战时同 盟的基础,双方 关系开始发生变 化。图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前排左起 分别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3、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二战时美苏为什么会合作?双方的合作基础是什 么?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欧洲为中心美苏两极格局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这样描述英国:“我的 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 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而中间坐着的 却是一条多么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实力的发展时间美国武装部队军费开支1939年33.5万人12亿美元1945年1230万人900多亿美元美国不但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 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还垄断着原子弹 ,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

4、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 更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 力量就得挑起 领导的担子并承担 责任。 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 Harry .truman,1884-1972, 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1945年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军队:1140万;飞机、坦克、大炮数量仅次于美国;1949年制造原子弹成功;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 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 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 害对方的主权。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

5、义国家示意图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和苏联两国在社会制度 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 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作为目标。美国积极、 反苏。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什么是“冷战”?COOL WAR泛指美苏之间除直接的军事行动外的其他一切敌

6、对形式。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 等。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由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均渴望和平,加上美苏双 方都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 发,双方将两败俱伤。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 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成因?丘吉尔(18741965) 英国政治家、作家、演 说家、历史学家。曾两 次出任英国首相(1940 1945,19511955)

7、 ,1953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铁幕”演说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 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 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 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 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 响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 犯它们。” 摘自丘吉尔1946年在 富尔顿的演说和平砥柱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 3.初期表现: 4.第一次高潮: 5.正

8、式形成:“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柏林危机 北约和华约无论是谁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 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 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 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 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 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 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极权主义政权” 指_,“少 数武装分子”指_,“外来压力”指_,美 国对“外来压力”的态度_社会主义政权 共产党苏联 反苏杜鲁门主义内容:1.要求美国援助土耳其和希腊;2.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

9、主义对抗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乔治卡特里克 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美国五星上将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 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 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10、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 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思考: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美国是慈善家吗?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针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欧洲复兴计划”成立经互会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

11、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经济对峙 )1949年,美国策动了联邦德国 的成立,民主德国也在苏联支 持下建立了。图为东西柏林 的分界线柏林墙的一段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5. 正式形成:北约和

12、华约北约和华约北约:1949年,美、英、法、意等12国成立北约。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欧洲控制。华约:1955年,苏联及大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 立了华约。目的:为了对抗北约。意义: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北约”召开会议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5. 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 6.冷战的影响“冷战

13、” 的影响?1.世界分裂成两部分,西欧依靠美国,东 欧依赖苏联;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大战;4.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A级(又称“阿尔法”级)是前苏联第三代攻击核 潜艇,也是一级充满神秘色彩的核潜艇。该级艇长81.5 米,宽9.5米,水上排水量2310吨,水下排水量4320吨 ,A级的另一特点是使用钛合金建造艇壳,极限潜深可 达700米,这也是世界潜艇之最。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前苏联“飞毛腿”导弹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

14、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5. 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 6.冷战的影响 7.冷战中的热战1905年日本占领;1945年美苏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以北 纬38为界;1948年分别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1950年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入侵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 ;1953年7月,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半岛备忘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

15、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5. 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 6.冷战的影响 7.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及其影响朝鲜战争 的影响:使中美关 系完全破裂 ;“冷战 ”从欧洲扩 大到亚洲。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

16、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5. 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 6.冷战的影响 7.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及其影响 越南战争及其影响越南原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 法国撤离;1945年法国重返越南;越南北方人民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抗 击法国殖民者;1954年,法国撤出。美国在越建立政 府;1955-1975年越南抗美救国。越南备忘196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美国军队在行进中美国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被俘虏的美军美国国内的反战游行示威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开始标志:“杜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