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14954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完必过的马原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注:整理者:李容凤,此资料只针对考试通过,若意取高分,请大家结合课本深究)预测题型:选择题:10 道(概念型) 辨析题:2 道(给出一句话,先判断:对/不对,再阐述原因)简答题:4 道 (按书就搬,答其关键点则以)分析题:1 道(原理 加理解)论述题:1 道(阐明观点,并加入自身思考)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哲学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

2、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一章 1、什么叫物质?什么叫意识?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反映,即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构造现实没有的理想世界

3、);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用计划、方法、经验等观念,去改变世界);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调节和控制)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哲学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4、?”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述题)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

5、互制约,共生于物质生产实践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可见,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计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

6、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4、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知主观臆想的。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2)联系具有普遍性。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具有

7、内在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务处于一定的联系中。第三,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要素和功能已无法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就是无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活动性的产物,它从

8、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战胜旧事物。第二章1、什么是实践?作用是什么?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

9、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包括感觉、知觉、判断、推理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第一,指导作用;第二,解释作用; 第三,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两者关系: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亦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要同非理性主义划清界限。4、真理的定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5、简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

10、章2、辨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习惯的束缚,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人实际,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3、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基本矛盾是什么?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

12、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4、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作用)(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傲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

13、,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和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他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有哪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

14、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

15、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选择题理解)矛盾普遍性表述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

16、地位的矛盾。方法论启示: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兼顾全局,抓关键 3)从个体到普遍再到个体8、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矛盾的运动规律9、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处在否定的阶段的事物仍具有片面性,需要进行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10、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 p128、p139 论述题)有些人是起推动历史的进步作用,有些人是起阻碍历史的反动作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或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无论是谁,在历史上发挥作用,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阻碍历史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