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本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4945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样本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样本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样本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样本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样本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第一章第三节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于涡阳第四中学倪晋龙,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这节课。这节课是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内容选自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原电池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高一必修 2 第二章学习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以铜锌原电池为载体,简单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本节内容以

2、高一必修 2 原电池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在高考中有以前的“了解”变为“理解”。高考题型有选择题向大题突破,例如今年的安徽高考化学最后一题就涉及到电化学知识。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能用此原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2、三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根据电极反应

3、,电流方向,电子的流向等原电池原理判断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索原电池反应的化学原理;(2).通过小组共同构建原电池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总结评价和学习经验分享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简单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下面,为了

4、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教学策略):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主要是我校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借助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和挑战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2.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三、说学法(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以说对原电池

5、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知道这些原电池知识是不够的,这一节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展示诊断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及设想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设计为六个教学环节:下面我从这六个教学环节来介绍:环节一【导入新课】:为了尽快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我以寻秦记中的电影片段入手,引入这堂新课:环节二【新旧知识衔接】:由 于 必 修 2 和 选 修 的 学 习 相 隔 时 间 较 长 , 故 需 要 带 领 学 生 简 单 进 行一 下 复 习 回

6、 顾 。 同 时 , 也 为了新知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具体做法是演示番茄实验: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让 学 生 回 忆 , 接着引入新课:从以上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深入研究一下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环节三【学习新课】: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环节三,活动探究,在此,我设计了二个问题(1)将锌粉放入 CuSO4 溶液中,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能量变化情况(2)以锌粉和 CuSO4 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请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将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实施你所设计的实验。学生分

7、组进行实验设计环节四【展示诊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1)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有什么特点?写出电极反应式?(2)电流流向?(3)离子流向?环节四【检测提高】:环节五【课堂小结】:环节六【总结评价,学习体验分享】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五、说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认真阅读和聆听!若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附: 板书设计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三节原电池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b 、有电解质溶液c 、构成闭合的回路d 、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Zn):Zn-2e =Zn2+ 氧化反应正极(Cu):Cu 2+2e =Cu 还原反应总反应:Cu 2+ Zn =Cu+ Zn2+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离子: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