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911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回顾:1、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2、理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3、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特点和意义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醒站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美国时代周刊上的邓小平封面1976年1月1997年3月 1979年1月 1979年2月 1983年9月 1985年9月 1986年1月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历史年代时段特

2、点 过渡 时期恢复时期改造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1949-1952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1953-1956三大改造 1956-1966曲折发展 1966-1976严重破坏 1976-1978停滞不前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 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时 期)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内涵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人民群众集会庆祝1 1、酝酿发端:、酝酿发端: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拨乱

3、反正拨乱反正 (1 1)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 (2 2)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形成过程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人民群众集会庆祝1 1、酝酿发端、酝酿发端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 (1 1)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二)形成过程背景:“文革”结束 “左”倾错误的继续(两个凡是)这是经过华国锋批准的1977年2月7日 杂志、 联合社论解放军报人民日报 红旗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原则)1 1、酝酿发端:、酝酿发端:20

4、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拨乱反正拨乱反正 (1 1)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二)形成过程背景:“文革”结束 “左”倾错误的继续(两个凡是)结果:意义: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个人崇拜和 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 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A、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 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上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

5、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1)提出的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借鉴借鉴提供了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国际环境环境2 2、形成:、形成:8080年代年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形成过程:1982年9月1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隆重举行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致开幕词 (1)提出的背景 (2)过程2 2、形成:、形成:8080年代年代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6、路(二)形成过程: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 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能很好 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1988年9月)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 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

7、会主义,台湾 、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 变。两种制度 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3、深化:20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方日报发表邓小平南 方视察讲话的主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德一家 企业时讲话 。(二)形成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

8、之旅的?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3、深化: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计划经济的束缚,为中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发展, 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的进程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 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 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 行舟,不进则退。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内容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强调以经济

9、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意义: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深化: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南方谈话,使“发展才是硬道理” 深入人心(2)“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十五大”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97年9月)邓小平理论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祖国统一(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外部条件政治保

10、证战略步骤 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发展道路祖国统一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改革目标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 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道 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人类历史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 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等重

11、大时代问题; 列宁主义:回答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 革命运动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向何处去的问题。(四)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四)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 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 南。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 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 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4.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邓小平理论是

12、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武器,为我 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3.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科学体系。(四)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知识巩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2、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和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 么?它在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中的创造性理论是什么?体现了其思想精髓是 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4.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试列举几例。5、“文革”结束后,中国经历了哪两次思想解放? 分别为哪两次会议奠定了思想基础?体现出邓小平 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井冈

13、山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平赎买、逐步过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中共几代领导 核心平稳过渡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 大”上亲切握手在党的“十六大”上, 胡锦涛当选总书记。(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提出背景:(1)国际背景: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更为激烈。(2)国内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第三代

14、 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创新理论。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发展过程(1)提出: 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1.提出背景: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发展过程1.提出背景:3.主要内容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发展过程1.提出背景:3.主要内容4.历史

15、地位(1)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 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 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 性地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 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 重大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 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4.历史地位(3)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体系;(4);(5)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6)其精髓是: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