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664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源远流长求同存异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公民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目标1.偶考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2.常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3.必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考点一 中华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真题题回放 命题题感悟1.(2015安徽文综综,7,4分)中华华民族精神传传承了中华传统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经成为为凝聚

2、人心的纽带纽带 。下列古语语涵义义与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的中华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对应 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 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 一解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意思是, 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这和“自强不息”意思相同,A项是正确答案;B侧重修身普世;C强调无为而治;D项强调重视民意,均对应不正确。答案 A2.(2015福建文综综,29,4分)下图图是汉汉字“文

3、”的书书写变变化过过程,从中我们们可以解读读出( )汉汉字的产产生与发发展是一种自然现现象 汉汉字在历历史变变迁中进进行传传承和发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华 文化的变变化与发发展有其固有的规规律A. B. C. D.解析 本题以汉字的发展演变为情景,主要考查了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总结表达能力。“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是文化现象;能称得上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是优秀文化,不是所有文化,舍去,选。正确答案D。答案 D3.(2015福建文综综,30,4分)燕赵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诞纤丽 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长城饮

4、马饮马 ,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华文化源远远流长长的特征B.生动动地展现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风采C.说说明了中华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显了中华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正确答案B。 答案 B命题领悟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多以 选择题 的形式呈现,近两年也出现了主

5、观题的考查形式。 2016年备考,应重点关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所反映 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意义等相关知识。核心突破 融会贯贯通1.认识认识 中华华文化的三大特点(1)中华华文化源远远流长长历程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 发展汉代、强盛隋唐、 扩展宋元明表现与 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 的 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 文 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 和 科 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性一

6、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 文化呈现鲜 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 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 现 多样化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 、习俗等因素,在文化 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 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2)中华华文化博大精深(3)中华华文化的包容性2.弘扬扬和培育中华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发展中,中华华民族形成了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团结统团结统 一、爱爱好和平、勤劳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时代性、先进进性特征。(

7、2)为为什么民族精神是中华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华民族之魂。中华华民族精神始终终是维维系中华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纽带 ,支撑中华华民族生存、发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动中华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动力。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综合素质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际竞 争力的要求,是坚坚持社会主义义道路的需要。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设的重要任务务,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终保持昂扬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态,全面推进进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建设进设进 程,为为中华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发展强基固本,实现实现 中华华民族的伟伟大复兴兴。(3)怎么样样最重要

8、的是发挥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理论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必须继须继 承和发扬发扬 中华华民族的优优良传统传统 。必须须正确对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积极吸收借鉴鉴国外优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敌对势 力对对我国进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图谋 。必须须把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创新为为核心的时时代精神相结结合。必须须立足于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义伟 大实实践,建设设社会主义义核心价值值体系。【前挂后连连】1.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识点的内在联联系(1)民族精神对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对人们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远持久的。(2)民族精

9、神与综综合国力。弘扬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综合素质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际竞 争力的要求,是铸铸造中华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为中华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发展强基固本。(3)民族精神与优优秀传统传统 文化。中华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绵延数千年的优优秀传统传统 文化之中。是中华华民族在长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实践基础础上形成的优优秀传统传统 文化的结结晶。弘扬扬民族精神,必须继须继 承和发扬发扬 中华华民族的优优良传统传统 ,要珍惜和爱爱护护中华华民族历历史上形成的优优秀文化传统传统 和党的优优良传统传统 。(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发展创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时代性、先进进性 特征,民族精神是在

10、不同的历历史时时期、特定的历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是与时时俱进进的体现现。根据时时代的进进步、世界的发发展和 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发展民族精神。 (5)民族精神与中华华文化。中华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华文化的精髓, 是中华华民族之魂。中华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现为 民族精神的 力量。 (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设。加强文化建设设包含弘扬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设的要求,可以 反过过来推进进文化建设设的发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义核心价值值体系建设设。弘扬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有利于推动动社会主义义核心价值值体系建设设,发挥发挥 社会主义义 文化的导导向和示范作

11、用。2.弘扬爱扬爱 国主义义的现实现实 意义义(1) 爱爱国主义义与民族精神;(2)文化与人的关系角度;(3)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4)社会主义义先进进文化建设设角度;(5)思想道德建设设角度。十九、有关“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题答题题要素 (1)为为什么要这样这样 做?提示 现实现实 要求作用意义义思想文化现现状(高举举火炬、极为为重要的任务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纽带 、精神支柱、精神动动力、中华华民族之魂)。弘扬扬和培育中华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义(全民族综综合素质质、国际竞际竞 争力、社会主义义道路)。(2)怎样样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示 旗帜帜传统传统 文化外来文化时时代精

12、神实实践“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理论论体系)。优优良传统传统(继继承与发扬发扬 )。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鉴与融合)。民族精神与时时代精神相结结合(相辅辅相成、相互支撑)。立足于实实践(传传播者、弘扬扬者和建设设者)。疑误误排查查 清除盲点1.自然环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2015广东东文综综,31)2.英雄家书书激发发了人们们的爱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质力量。 ( ) (2015北京文综综,27)3.现现代传传媒丰富和扩扩展了中华华餐饮饮文化的内涵。( )(2014新课标课标 卷,19)4.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发展。( )(2013安徽文综综,9)5.中华华民族精神具有博

13、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质。( )(2013四川文综综,6)提示 1. 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2. 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3.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4. 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5.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命题预测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传 承的知识。 2015年国家重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建设的素 材,极有可能作为2016年命题点出现。热点素材 命题预测弘扬扬抗战战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2015年9月3日是伟伟大的反法西斯战战争暨暨

14、中国人民抗日战战争胜胜利七十周年。抗战战精神是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的伟伟大民族精神的时时代体现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团结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实实现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伟大斗争中的精神结结晶,是值值得我们们永远继远继 承和弘扬扬的宝贵贵精神财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具有时时代性、先进进性特征,根据时时代的进进步、世界的发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发展民族精神。1.2015年9月3日是伟伟大的反法西斯战战争暨暨中国人民抗日战战争胜胜利七十周年。牢记历记历 史、缅怀缅怀 先烈、勿忘国耻、圆圆梦中华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举行纪纪念活动动的重要意义义在于( )创创造中华

15、华文化新的辉辉煌,实现实现 中华华民族的伟伟大复兴兴 弘扬扬和培育以爱爱国主义为义为 核心的伟伟大民族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华儿女风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为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伟大实实践注入新的时时代精神A. B. C. D.解析 举行纪念活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的情怀,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因此符合题意;明显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不符合题意。B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巨大发发展,这这不仅仅仅仅 在于我国拥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这个国家遇难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为安的魄力。这说这说 明中华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华民族之魂 弘扬扬了中华传统华传统 文化 可转转化为为物质质力量 随时时代变变化不断丰富发发展A. B. C. 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D3.新时时期的山东东精神植根于中华华民族传统传统 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东这 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阵地,体现现了鲜鲜明的时时代特色,是新时时期山东东人民开创创新事业业的重要精神动动力。这这表明( )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