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4474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第四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了解;了解“重农抑重农抑 商商”、“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等政策及其影 响;响;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多种土地所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田里不鬻。礼记王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井田制有哪些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 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1、原始社会

2、土地公有制有何特点?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 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各国的税制改革的推动 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春秋:BC594年鲁国“初税亩”: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封建社会以地主土 地私有制 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 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 何危害?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1)土地兼并严

3、重(2)大量自耕农破产;国家财政 赋税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3)土地私有制探究2:历朝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有哪些?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l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l政府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 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l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垦,促 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l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 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P17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

4、营的主要形式 是lA.众人集体生产 lB.田庄规模生产 lC.个体农户耕作 lD.官府募民耕作C5、史学家钱穆认为:“均田制是郡县制下 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面 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均田就是井田,井田就是均田 B、井田比均田更能体现中央集权 C、均田比井田更能体现中央集权 D、井田和均田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重视。C6、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l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 的情况l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l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l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 赋税的依据明朝的“鱼鳞图册” D北宋是否抑制土地兼并?7 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

5、室连田阡陌,为国富室连田阡陌,为国 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这表明北宋政府A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B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 地政策(宋史食货志),顺应了土 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所谓“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 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 私有产

6、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 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 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 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 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 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 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根据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二、“重农抑商”1、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具体表现(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农本商末,鼓 励农业生产

7、,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4、结合学思之窗分析农抑商政策的影响8、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 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D9、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 ,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

8、皆足为农资 ,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 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C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海禁: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清理走 私,保障社会安定起见,采取的一种禁阻民间人 士非经过官方许可,私自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一 种政策。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对外交通、贸 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 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 ,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 1、明清为什么实行“海禁”与“闭锁关国 ”?(1)明实行“海禁”原因

9、: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2)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10、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 ,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 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 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 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 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11、有史料记载:

10、“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 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 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 明 ( )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C(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 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世界 隔绝,逐渐落后 (3)某种程度上起到过自卫作用。2、 “闭关锁国”的政策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小结:古代经济政策1、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 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

11、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 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D巩固练习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 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C3、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 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 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C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 ,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 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 D禁止走私贩运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