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471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医技医术传承现状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强巴赤列的藏医传承背景: 强巴赤列大师于 1928 年出身于藏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西藏有一定名气的藏医,所以也 可以说他是三代藏医世家。他的祖父名多吉坚赞,1858 年出生于西藏拉萨。他幼年聪明好 学,拜了许多藏医名师,曾师从西藏著名藏医学家达玛森格。多吉坚赞藏文化及藏医知识 渊博,达玛森格称多吉坚赞是他一生中培养的藏医药方面众多学徒中最优秀者。他将毕生 学识与实践经验全部传授多吉坚赞。达玛森格用过的药囊和一百多种配方精典配方未衰 之宝串亦赠送了多吉坚赞。强巴赤列大师的父母特别珍惜这两样珍品,是他的“传家宝”。 现在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生产藏

2、药 300 多品种中,也有许多配方未衰之宝串的配方。多 吉坚赞传给强巴赤列的恩师钦绕诺布一个治疗伤寒的秘方。在他去世多年以后的 1945 年, 拉萨瘟疫流行,钦绕诺布曾用这秘方救治患者,疗效甚好。多吉坚赞曾应邀至不丹王国给 国王治愈了疑难病症。强巴赤列的父亲贡觉维色从小也跟随自己的父亲多吉坚赞系统地学 习藏医藏药,后来又拜了著名藏医学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保健医生斋康基巧堪布 强巴土旺为师,成为拉萨较有名望的医生,后来担任西藏地方政府的朵让台安(三品官) 的保健医生。 强巴赤列五岁时开始学藏文,13 岁学习藏医藏药,18 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藏医和藏 药双学科特等毕业证。他接受的是藏医

3、正规的九年制教育,二十出头的强巴赤列已是精通 藏医和藏药理论,能独立采制药材,背起药箱为病人解忧的医生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担任拉萨市藏医院院长, “文革”期间支配更多的时间,强巴赤列下决心在 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编写了藏医基础学等一套共 13 本教科书。这 套教材不仅成为西藏区内的藏医教材,而且成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 通用的藏医、蒙医教材,对民族医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经典教材。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先后建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西藏藏医学院,举办十几次藏医培训 班等多形式培养了许多藏医人才,他还担任了国家三部委师带徒导师,西藏藏医学院硕士 研

4、究生和博士生导师,在藏医教育上做出了不可替带的贡献。 一、藏医药传承的起源与发展 藏医药学是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它借鉴 和吸收兄弟民族及周边国家医学的精华,结合西藏的条件和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不 断研究,反复实践,逐步提高,形成的一门融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制剂 和特殊治疗等方面的体系,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与众不同的本民族医学体系,是祖国医学宝 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已有 24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 24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藏医药为了保障西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在漫长的藏医药历史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藏医学家,比如公元

5、前 400500 年左右的常 松杰普赤西(香雄本教医学的形成时期,此时常松杰普赤西将其父亲绕弥吴齐所著诸多 医典予以发扬光大) 。3 世纪的通格妥觉坚(著名藏医学家,他任吐番王朝二十八代妥妥 日年赞太医,从那时候开始吐番王朝就有了保健医生,拉妥妥日年赞是四十二代吐番王朝 中寿命最长,活了 120 岁,说明保健医生对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医术非常高明) 。8 世 纪的宇妥宁玛云旦贡布(他出生于公元 708 年,在现堆龙德庆县境内,活了 125 岁。他对 藏医的最大贡献是编著了四部医典 ,吸收和总结本民族千百年来经过无数医学家的不懈 探索、创造并批判地吸收周边其它民族医药的精华,最终形成的具有本民

6、族特色,且系统的完成藏医学理论体系巨著。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纳余沟创建了藏医史上第一所医院和 藏医学院。培养了三千多名藏医药学生,还制定了首次藏医医务人员的职称) 。10 世纪的 宇妥萨玛云丹贡布(他是老玉妥云旦贡布的第十三代后裔,对四部医典相应的补充 完善,并普及到全西藏) 。14 世纪的强巴朗杰扎桑,15 世纪的苏嘎年姆尼多吉(1415 世纪藏医历史上出现了争鸣和伟大的两个派,一个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昂日县境内,高寒地 区,平均海拔 4000 米左右,著名藏医学家强巴朗杰扎桑创立了强巴派;西藏山南地区低 海拔,著名藏医学家苏嘎年姆尼多吉创立了苏嘎派) 。17 世纪的第司桑杰加措(他最大贡 献是

7、创建了规模较大的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编著了四部医典注释本蓝琉璃 ,主持绘制 藏医八十副彩色挂图 ,它直观的图画系统地介绍藏医药学理论及实践技术,不但在祖国 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历史上亦属罕见。因此,挂图既是我国藏族文化宝 库中的珍品,也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 。18 世纪的第玛格西旦增平措(他编著了 晶镜本草 ,是藏医历史上最为规范的本草之一,书中记载了 2997 种藏药材) 。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斋康强巴土旺(他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活跃在西藏医学界和宗教界的 一位显赫人物,曾经担任拉萨藏医历算学院的第一任总管,布达拉宫的基巧堪布系达赖在 宫内的最高待从僧管

8、,三品,管理宫内一切事物等重要职务。他还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保 健医生。曾随十三世达赖喇嘛到过北京和印度。他的渊博学识和精湛医术便他成为藏医一 代宗师,他培养了包括藏医学家钦绕罗布和强巴赤列的父亲贡觉维色在内很多优秀的藏医 历算人才) 。阿曲巴钦绕罗布(拉萨门孜康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的创始人,先后培 养了一千多名藏医药和天文历算优秀人才) 。他们对藏医药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 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 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藏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把藏医药纳入西 藏医疗卫生工作的战略

9、重点,在藏医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保障西藏人民群众健康、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西藏政治局势稳定中越来越发挥 出自身独特和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亲切关杯和国家各有 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藏医药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 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把继承、提高和发展藏医药作为工作重点,以提高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作为藏医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加强 藏医药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科

10、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文化建筑和产业发展,努 力促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藏医药业开创了新局面。 二、藏医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截至 2008 年底,在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的带领下,全区全面系统地传承以及构建医疗机构, 现全区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 18 所。其中,自治区级 1 所(这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该院 创建于 1916 年,当时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的院长、著名藏医学家钦绕罗布兼任院长,培养了 一千多名学生。国医大师强巴赤列是其中最优秀弟子之一) ,地区级 6 所,县级 10 所,现 建 10 所县级藏医院,乡镇民营 1 所,没有设藏医院的县在县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藏医科

11、。 全区地区级以上藏医医疗机构藏医病床达 650 张,全区藏医药工作人员 2139 人,其中技术 人员总数 1879 人还有农牧区个体行医的民间藏医 297 人。藏医药技术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 人员的 19.9%,地区以上藏医医院病床占全区病床总数的 7.4%。目前,山南、昌都、那曲、 日喀则和林芝 5 所地区级藏医院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藏医医院”评审,自治区藏医院也通 过了“三级甲等藏医医院”评审,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 随着各级藏医院综合管理进一步规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地区级以上藏医医院诊疗人次从 2003 年的 37.99 万人次增加到 200

12、8 年的 60 万人次, 全区藏医诊疗人次占全区总诊疗人次的 33.9%。全区 20 所县级藏医院和 60 多所县藏医科 能够运用藏医艾灸、火罐、药浴、放血和牛角吸等特色和适宜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 慢性病和疑难病的诊治。部分县级藏医院及藏医科利用本地藏药材资源能够自制 100 多种 常用藏药制剂,不仅满足本院(科)的临床用药需求,还可以满足本辖区内的乡镇及村里 的部分藏药需求。 三、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藏医专家强巴赤列的总指导下,西藏藏医学院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学、研、产 相结合的办学发展思路,完善了全国藏医本科教学大纲 ,填补了藏医教育、教学历史上 没有教学大纲的空白(

13、后来,强巴赤列院长又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进行连续不断 的汇报之后,于 1985 年 1 月英法唐书记答复之后,强巴赤列院长等领导正式着手师资队伍 和医学教材的筹备工作。1989 年 9 月 8 日,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正式合 并,升格为西藏藏医学院。现在西藏藏医学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 2008 年,该校已有 64 名硕士研究生和 2 名博士生毕业,为全国培养了 1311 名藏医药大中 专毕业生,目前在校生总数 1194 人。 藏医药继续教育成效显著。开展了国家名老藏医药专家师带徒继承项目,第一、二、三批 共 36 名徒弟已正式出师,并成为各级藏医药机构的

14、骨干,第四批 8 名指导老师和 16 名继 承人的继承项目正在实施。先后开展了 300 多名地区级以下藏医药机构技术骨干和 50 多名 藏医急诊急救技术骨干的培训。截至 2008 年底,已招收了 455 名西藏农牧区无学历藏医专 业技术人员在西藏藏医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中专学历教育,179 名学员已顺利毕业。 积极推进“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2009 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的 30 位国医大师中,西藏自治区国家级专家强巴赤列荣获“国 医大师”称号;自治区确定 16 位名老藏医药专家为首批“西藏自治区名藏医”。 四、藏医药科研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国医大

15、师强巴赤列的总顾问下,进一步加强了藏医药科研机构建设,2006 年 6 月自治区机 构编制委员会特批准组建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目前,藏医药研究院已经具备藏医药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与临床研究和藏医天文历算研究能力和条件,具有传统和现代 相结合的研究资源优势,藏医药研究院的建立对藏医药的创新和推动产业化进程将起到重 要的作用。 藏医药文献典籍的挖掘、整理、编著和出版工作进展顺利。整理和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很 高价值的论著和专著。具有一定影响的论著有:四部医典形象论集 、 中国医学百科全 书藏医分卷 、 藏传天文历算大全 、 甘露本草明镜 、 四部医典八十幅彩色唐卡系列挂 图全集 、 晶镜本

16、草 、 藏族历代名医略传 、 四部医典大详解 、 中华本草藏医分卷 等。2007 年出版了藏药方剂大全 、 藏医药学大辞典 、 藏药方剂现代研究和四部 医典彩色挂图解难蓝琉璃之光等藏医药巨著。完成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藏药处 方大全 、 诀窍金升等 11 部文献的整、出版工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课题藏医药 大词典的编写、出版以及后藏地区藏药材普查的研究工作,自治区藏医院自筹资金 整理、印刷 100 多部藏医药古籍文献。 在对经典方、验方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总结和整理出了治疗肝病、骨折、皮肤病、妇科病 等各种疾病的优良配方,经临床应用观察和资料分析,为新药的开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对十味龙胆花等四种传统藏药进行了剂型改造,在传统处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 工艺研制成纯天然藏药新药的基础上,近几年新研发了 2 个外用新药,并于 2005 年获得了 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批件,3 种新药品种正在研发当中。 自治区藏医院于 2008 年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