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461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心理学 (实用心理学实用心理学 )单元辅导)单元辅导 2 2(第五(第五八章)八章)第五章第五章 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思维、想象与问题解决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思维、想象的基本过程和类型、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和想象的个别差异,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育实际说明对思维、想象培养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节 思维、想象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活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与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主要表现在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二)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元认知性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一)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的抽象逻辑思维;没有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的语言。从思维的个体发展来看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二)区别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不同;思维和语言的生理机制不同;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和语言的构成要素不同;思维的规律与语言的规则不同三、想象及其作用(一)想象的概念想象(imagination)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形象指人脑对旧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形象。(二)想象的作用预见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代替作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

3、过程 第二节 思维、想象的类型一、思维的类型(一)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实践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想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基本单位是表象,主要心理成分有表象、联想、想象等。2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二)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以及答案的多寡不同可分为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集中起来,思路朝着同一个方向聚敛前进,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也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

4、思维、辐射思维。(三)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可分为分析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一种严格遵循逻辑规则,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与结论的思维。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而是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四)根据创新程度不同可分为常规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习惯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五)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5、。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二、想象的类型(一)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二)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三)根据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第三节 思维想象的过程一、思维的过程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过程,这就是思维的过程或称思维操作。(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和具体化二、思维的形式

6、:概念、判断、推理三、想象的过程3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再造想象形成的条件: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思维的积极活动;原型启发;灵感。 第四节 思维、想象的个别差异一、思维的个别差异(一)思维的类型差异(二)思维品质的差异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三)思维的性别差异(四)问题解决的差异二、想象的个别差异(一)想象的类型差异再造型与创造型 浪漫型与现实型(二)想象品质的差异主动性 丰富性 生动性 现实性 新颖性的差异(三)想象的性别差异 第五

7、节 思维与想象的培养与训练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一)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三)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四)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五)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二、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一)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表象储备(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想象习惯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和种类(一)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

8、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二)问题解决的种类二、问题解决的策略(一)算法策略(algorithm strategy):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4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二)启发法(heuristic 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启发性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和爬山法。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一)专家和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二)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

9、际关系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训练(一)要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四阶段论认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二)要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因素、心理因素等第六章第六章 注意与注意力的培养注意与注意力的培养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外部表现及功能,了解有关注意的理论,能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品质,积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第一节 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现代心理学将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性:指向性、集中性。二、注意

10、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生理运动的变化三、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四、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整合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第二节 注意的理论一、注意的选择性理论模型(一)过滤器理论模型由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认为注意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它按照“全”或5“无”的法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一些信息通过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其他通道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二)衰减理论模型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 1960 年提出,认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随的信息也可通过过滤装置,但被衰减,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过而得

11、到高级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三)反应选择理论模型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后经诺曼(D.A.Norman)加以完善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的反应选择。(四)多阶段选择理论模型约翰斯顿与汉斯等(Johnstone(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的时间特性。分狭义和广义的两种。(三)注意的分配定义: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条件 :(1)多种活动中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程度;(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6(四)注意的转移定义:指根据

12、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是注意的动力特征,也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影响因素:(1)原来注意紧张度和活动的性质;(2)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一)自我暗示法(二)情景想象法(三)培养间接兴趣(四)记录法(五)自我奖惩法(六)训练听课技巧第七章第七章 情绪情感及其调控情绪情感及其调控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情绪、情感、心境、应激、道德感等基本概念,深刻认识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绪情感的类型和情绪理论,分析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掌握积极调控情绪的方法。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一、

13、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是指人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既是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又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与情感相比,情绪较不稳定。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三、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一)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区别认识活动是通

14、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情绪和情感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和突发性。(二)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7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也有反作用。近年来提出的情绪智力概念,充分体现了情绪情感与认识的紧密联系。三、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一)适应功能(二)动机作用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三)组织作用促成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的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

15、四)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五)感染作用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六)迁移作用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四、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大脑皮层在情绪和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型及表情动作一、情绪的类型(一)传统的情绪分类礼记记载“七情”分法,即喜、怒、哀、乐、爱、恶、欲。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Descardes)认为人有 6 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二)现代心理学分类基本情绪: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 4 种情绪。这些情绪与基本需要相联

16、系,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三)情绪的存在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性,可分为以下几种: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二、情感的类型(一)道德感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与实现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二)美感8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予以评价产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三)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三、表情动作(一)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表情动作主要有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 第三节 情绪理论及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情绪理论(一)生理反应理论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是詹姆士(W.James)和卡尔兰格(C.Lange)提出的,也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与机体变化有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