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4614432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1010 篇篇(篇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系统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主线,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一、*年主要成绩及做法(一)着力深化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一是全面完成“六统一”工作。努力推进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全部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六统一”工作,突出了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重要性。二是严格划分事权,夯实基层责任。按照上级精神,对市县乡三级事权进行了划分,努力夯实属地管理责任,织密监管网络

2、。三是针对体制改革后运行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向政府进行汇报,争取支持。市政府罗建华副市长、谭启源副秘书长带队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具体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解决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共包括 5 大项 14 小项内容,对基层内部机构设置,监管所管理体制、统一执法办案标准、办公场所、专业装备设施、经费保障对内容均进行了明确。全市新增设 35 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新设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并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全面完成“六统一”工作,对市县乡三级事权进行了划分,打通了监管“最后一公里”。(二)推进“四化”监管,确保依法

3、依规监管。市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四化”建设任务分解的通知,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和痕迹化工作。一是推进监管规范化。出台滁州市食品药品事中事后监管细则滁州市药品流通日常巡查制度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不断规范执法程序和结果公开,市局连续 8 年被评为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二是推进监管信息化。不断推进明厨亮灶和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下辖六个县均已建成视频监控中心,全市共接入餐饮服务企业 500 余家,定远、全椒、天长实现了学校食堂的 100%覆盖。强化“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监管中

4、的应用,天长在各乡镇所全部建设远程监控分中心,建立二级监控网络,全椒将餐饮企业、农村宴席备案等监管档案录入监控系统做到实时调阅,定远将远程监管延伸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三是推进监管网格化。推行“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市 99 个乡镇街道(社区)划分成 62 个责任区,明确了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协管责任人,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定人、定岗、定企、定责”。四是推进监管痕迹化。结合规范化建设,以“全程留痕、随时查控”为标准,所有的工作都要留下工作痕迹,做到有计划、有处理、有结果、有签字,形成完成的监管档案。(三)多项措施并举,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监管工作。在

5、全市启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建立“风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分类-监管强度分级”的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根据食品药品企业风险因素评定情况,实施不同层次的监管,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化、科学化,信息化。截止 12 月 30 日,全市共完成食品药品企业初次分级 11978 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 421 家、食品小作坊307 家、食品流通企业 6998 家、食品餐饮服务企业 3042 家、药品生产企业 17 家、药品流通企业 897 家、医疗企业企业 296 家。(四)全面开展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一是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与农业部门签订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合作协

6、议书,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构建食用农产品全程无缝监管衔接制度。二是按照“四个突出”原则,深入开展农村“扫雷”、学校及周边、网络订餐、药械违法经营等各类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食品药品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2 万余家次。三是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立案 374 件,侦破涉刑案件 37 起,公安部挂牌督办 3 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5 起。四是强化示范创建,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实名登记制,创建规范化农贸市场 3 家,建成食品安全示范街 25 条、示范店 2600 余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 “规范药房”创建达成 70%目标。(五)措施迅速有力,全面完成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

7、级监管工作,实时掌握食品药品企业风险因素,实行精准化、科学化监管。*年,全市共完成食品药品企业初次分级 11978 家,基本实现了药械全环节和食品生产环节的全覆盖。全年共抽检食用农产品 1827 批次,食品 761 批次,药械1267 批次,抽检数量比去年增长 60%。市食品药品检验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配备大型专业仪器 20 余台,规模在全省领先。全市共建成 17 个乡镇监管所食品检验室和 64 个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室,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二,基本实现了我市主要农贸市场的全覆盖,食品快检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和好评。(六)加大宣传培训,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权力流程图

8、和权力运行结果,将日常监管、监督抽验、案件查处、产品召回、提案建议办理等信息纳入主动公开范围,政务公开工作连续三年受市政府表彰。二是科普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周、药品安全月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 50000 余份,制作展板 20 余块,接受群众咨询 3000 余人次。联合市科协以社区为主阵地,在全市建成 50家科普宣传站,通过开设讲堂、播放视频、悬挂挂图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了科普宣传专题视频;联合滁州日报社开展选拔食品药品安全“小记者”活动;在药品企业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 20 家。全年共处理各类投诉举报和咨询 267件,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治理

9、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格局逐步形成。(七)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局不断提升产业规范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政策信息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四个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省局和市政府签订的支持苏滁现代产业园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力度,推进我市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和天长医疗器械板块建设,服务“调转促”大局。目前,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拥有滁州养元饮品、安徽凯源粮贸、安徽凤宝粮油、安徽银鹭食品、安徽盼盼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医药行业全年生产产值达 20 亿元,同比*年增幅 15%。二、*年工作安排(一)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抓好各类创建工作。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

10、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引领,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争创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级联创相结合、逐步推进与滚动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统筹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资金扶助相结合,做好各类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力争我市进入全省第二批创建序列;二是加速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天长、全椒创建第一批示范县成功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督促指导来*顺利通过第二批示范县验收;三是持续推进小作坊、小餐饮、农贸市场、规范药房等示范创建工作。(二)强化抽检风险预警,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继续强力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工作,在巩固药械全环节和食品生产环节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食品流通环

11、节和餐饮消费环节的风险分级评定覆盖率。探索推进“风险分级监管+双随机”模式,在开展分类检查过程中,融入“双随机”的机制,使监督检查的精准性和公平性、有效性结合起来。继续强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抽查检验工作,在全面完成国抽、省抽和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的基础上,扩大市抽、县抽的覆盖面,提高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构建科学、及时、权威、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三)突出监督执法核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日常监管,突出“一大两小三重点”,强化全过程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准出衔接,加强上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管。突出抓好餐饮业食品安全,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顺应群众需求

12、,探索开展“放心肉”、“放心鱼”、“放心蔬菜”市场或专柜建设。监督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 GMP、GSP 等质量管理规范。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针对产品不合格,风险监测有问题,投诉举报线索实以及风险高的监管对象,加大飞行检查和暗访力度。继续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开展药械经营、违法添加、网络订餐、农村食品、校园及周边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重处,提升监管威慑性和权威性。(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监管专业水平能力。一是加快乡镇标准所建设速度。制定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加大督查推动力度,力争年底实现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率达到 70

13、%以上。二是加大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为龙头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快提升县级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拓展信息化监管应用力度。结合风险分级管理,推广应用移动终端现场执法和监管即时数据上传,推动执法过程痕迹化、数据电子化。总结天长市乡镇所二级监控中心全覆盖的经验,选择部分县市予以推广,将“千里眼”不断向基层拓展。四是继续开展监管大培训。在连续三年监管队伍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标准化所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的监管人员培训机制,为每个监管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创新培训方式,开展更有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升培训效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

14、伍。 (篇二)今年以来,我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总局的安排部署,按照既定目标和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9 月中旬,国务院食安办督查组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给予充分肯定。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取得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召开创建推进会、现场会,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截至目前,已有 20 个区县申报市级评价验收,143 个街道、149 个乡镇

15、、433 个社区、39 个商圈、38 个种植基地作为示范创建单位,引领辖区创建工作。将食品安全源头污染治理纳入创建工作,“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等行动有序推进。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创建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认同感进一步提升。二、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根据国家总局统一部署,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火锅类食品、网络订餐、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虚假违法广告、非法医疗美容等 10 余项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印

16、发了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火锅检验规范(试行)和*火锅经营行为规范。为确保十九大前后的食品药品安全,严防严控风险,从 8 月初开始,分四个阶段,在全市集中力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实行表单式排查、清单式整治、销号式管理,并推动建立“区县分局旬研判、市局月研判、市食安委季研判”的风险排查研判工作机制。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各区县开展排查整治的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现场督查,局党组专门听取督查情况汇报,对各区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逐个“把脉会诊”,对发现的问题隐患逐一整改落实。三、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全市食品药品风险管控平台,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抽检检测、食品快检、举报投诉等系统上线运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发布预警,消除隐患。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监管人员、职责、要求和目标四匹配、四到位,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日常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高风险产品、疑似问题产品、“黑名单”企业产品等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抽查。在食品生产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