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RTK技术及应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412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NSSRTK技术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GNSSRTK技术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GNSSRTK技术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GNSSRTK技术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GNSSRTK技术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NSSRTK技术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NSSRTK技术及应用(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NSS-RTKGNSS-RTK技术及应用技术及应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张张 凤凤 录录主要内容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 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 3、GNSS RTK测量设备 4、GNSS RTK测量要求 5、数据处理与检验 6、成果提交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1、 单基站RTK测量单基站RTK测量方式是临时架设1个(或多个)基 准站,在小区域范围内采用电台或GPRS、CDMA等无线 通讯方式向流动站用户发播差分改正数的一种测量方 式。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2、网络RTK测量网络RTK测量的用户需要在城市CORS系统服 务中心

2、经过申请、登记、注册。获得系统的授权后, 方可登陆系统,得到系统提供的服务。网络RTK用户 可以在CORS系统的有效服务区域内的任何进行网络 RTK测量。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1、GNSS RTK测量技术概述3、后处理动态测量(PPK)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有一些通信信号较弱或覆 盖不到的困难地区,无法实时进行单基站RTK和网络 RTK测量,现场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的模式进行 RTK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具体做法是:在测区选择一个基 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或 几台接收机先在任一开阔地带观测数分钟进行初始化 测量,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 ,移动接

3、收机在观测点进行测量。1、GNSS RTK测量技术GNSSRTK测量作业方式比较: 1、单基站RTK与网络RTK测量比较,有以下几点不足 : 单基站RTK的作业受距离制约, 定位精度不均匀、 可靠性差。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2.1 GNSS RTK平面测量按精度应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图根和碎部。各等级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 对应于GNSS控制网的一、二、三级及地形测图的图 根和碎部等级,并根据各等级的精度要求制定了最小 边长,而不是平均边长。 为了保证高等级控制测量的精度均匀性,本条对一 级GNSS控制点布设强调了应采用网络RTK进行测量。

4、 对于表中的相邻点间距离和边长相对中误差的规定 是总结了城市测量中布设等级导线的经验,结合满足 常规测量对边长相对关系的要求后制定的。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 城市测量规范CJJ8中对布设一、二、三级导线 的测距精度优于15mm,边长最大限差放宽2倍。 再根据GNSS RTK测量绝对定位精度可靠、点间相对 精度较差的特点, 相对于城市测量规范CJJ8对边长的要求进行了 适当的放宽,在规范中规定了相应等级的相邻点间距 离和边长相对中误差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2.2 利用RTK测量方法布设控制点时,点位选择应符 合规范的规定。 图根和碎部RTK测量是布设最底层的控制点和测设地 形

5、、地物特征点,实测点位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满 足最低测量条件即可,以工作需要为主。 一、二、三级RTK控制点测量要照顾到下一级控制布 设的需要,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本条控制点的点位 选择要求应与GNSS网点相同。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2.3 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况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RTK测量精度很大程度受到卫星分布状况影响。这里的卫星 为RTK流动站和基准站的共视卫星。 为保证流动站和基准站收到足够多数目的卫星信号。单基站 RTK测量时,基准站要选择在空旷平地或者地势高处。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2.4 RTK测量时,开始作业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应 至少在一个已知

6、点上进行检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控制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 2 在碎部点上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5mm。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 静态GNSS控制网测量可以通过基线精度、重复基线差及 环闭合差和平差等作业过程对成果进行检验; RTK测量每个测设点都是相互独立的,点与点之间没有直 接关系,对于因意外产生的粗差无法发现。因此,为提高 RTK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仪器各种设置正确,测量过程中 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已知坐标点进行测量校核,以检查用户 站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坐标转换参数的准确性。 本条规定作业前应在测区内或周边至少校核一个已知点 ,并记录和计算校核结果。

7、控制点校核较差,依据新布设 的控制点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5cm。 碎部点校核较差,依据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来制定。2、GNSS RTK测量技术要求2.5 利用已有RTK测设的控制点时,应进行坐标或几 何检核。 对已有的RTK控制点,可以作为RTK测量时的校核点 ,也可以作为同等级布设的控制点。该校核点如果要 作为控制点使用时,应与新布设的控制点统一。统一 进行控制点间的边长、角度以及坐标检核,应达到精 度要求。3、GNSS RTK测量设备3.1 RTK测量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收设备应包括双频接收机、天线和天线电缆、 数据链设备、数据采集器等; 2 基准站设备应能发

8、送RTCM标准格式差分数据; 3 流动站设备应能接收并处理标准差分数据; 4 宜选用固定误差不超过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超过 2mm/km的RTK接收机。3、GNSS RTK测量设备 单基站RTK和网络RTK使用的设备有些不些不一样。 单基站RTK作业时一般需要单基站、流动站和两者 之间的数据链,网络RTK作业时流动站可以直接使 用基准站的网络差分信号。 单基站RTK和网络RTK的流动站设备都具备通讯、接 收卫星信号和差分数据处理的基本功能,只是进行 数据通讯的方式不同。 流动站设备的选用是根据国内外主要仪器生产厂家 的精度指标制定的,一般均可满足RTK定位测量的 要求。3、GNSS RTK

9、测量设备3.2 接收设备的检验: 1 GNSS接收设备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 (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JJF 1118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周期宜为一年; 2 新购置的或经过维修的GNSS接收设备应进行检验 ,内容包括一般检验、常规检验、通电检验和实测 检验。 3 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链连通检验; 4 数据采集器与接收机的通信连通检验。3、GNSS RTK测量设备3.3 接收设备的维护: 1 接收设备应有专人保管,运输期间应有专人押送 ,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晒、防尘、防蚀和防辐 射等防护措施; 2 接收设备的接头和连接器应保持清洁,电缆线不 应扭折,不应在地面拖拉、

10、碾砸。连接电源前,电 池正负极连接应正确,观测前电压应正常; 3 当接收设备置于楼顶、高标或其他设施顶端作业 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在大风和雷雨天气作业时, 应采取防风和防雷措施;3、GNSS RTK测量设备4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对接收设备进行擦拭,并放 入有软垫的仪器箱内;仪器箱应置放于通风、干燥 阴凉处,箱内应放置干燥剂并及时更换; 5 接收设备在室内存放时,电池应在充满状态下存 放,并应每隔12个月充放电一次; 6 接收机发生故障后,应由专业人员维修。4、GNSS RTK测量要求4.1 单基站RTK测量 4.1.1 基准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点位附近不应有大型建筑

11、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水域 等强烈干扰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点位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并有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 ;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对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经检查点位稳定可靠的, 可充分利用; 点位选定后应现场作标记、画略图。4、GNSS RTK测量要求2 测前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三脚架安置GNSS接收机天线时,对中误差应小于 3mm; 在高标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到基 板上,投影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对角线 应小于5mm; 天线高应量测至毫米,测前、测后应各量测一次, 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并应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 果; 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并应

12、记录在GNSS外业观 测手簿备注栏内 。4、GNSS RTK测量要求3 仪器对中、天线高的量取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接收机 中的天线类型、天线高量取方式以及天线高量取位置 等项目设置应和天线高量测时的情况一致。天线高的 记录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 4 基准站的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不应低于10。5 选择无线电台通信方法时,数据传输工作频率应按约 定的频率进行设置。 6 仪器类型、测量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 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设备参数应在随机软件中 正确选择。 7 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坐标 转换参数等计算参数应正确输入。4、GNSS RTK测量要求 单基站R

13、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基准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业半径和效率。若基准 站选择不当,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和无线通讯信号 传播质量无法保证。该基准站支持的所有流动站都 不能顺利作业,或者造成基准站频繁迁站,影响工 作进程。 基准站的设置要与当前作业方式匹配,还要与流动 站的模式匹配。4、GNSS RTK测量要求4.1.2 RTK观测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GNSS天线、通信接口、主机接口等设备连接应牢固可靠; 连接电缆接口应无氧化脱落或松动; 2 数据采集器、电台、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 电源应充足; 3 数据采集器内存或贮存卡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 4 接收机的内置参数应

14、正确; 5 水准气泡、投点器和基座应符合作业要求; 6天线高度设置与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应一致。4、GNSS RTK测量要求4.1.3 坐标系统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已知点的地心坐标框架应与计算转换参数时所用地心 坐标框架一致; 2 已有转换参数时,可直接输入; 3 已有三个以上同时具有地心和参心坐标系的控制点成果时 ,可直接将坐标输入数据采集器,计算转换参数; 4 已有三个以上参心坐标系的控制点成果时,可采用直接输 入参心坐标,并在控制点上采集地心坐标,计算转换参数 ; 5 计算转换参数的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及周边; 6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不应超过2cm。4、GNSS RTK测量要

15、求 根据目前仪器设备使用的情况,主要提供三种转换 参数的作业方式。 一种是已有该区域的坐标转换参数; 二是事先可以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同时具有地心坐标 和参心坐标成果的控制点; 三是事先只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具有参心坐标成果的 控制点,其地心坐标需要实地采集获取。从使用方 便和精度考虑,应按上述三种方式顺序选择。4、GNSS RTK测量要求 一般来讲,在城市测量中由于收集到的控制点来源、精 度不一定统一。所以他们相互间的符合性很难一致。坐 标系统转换参数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利用重合点来拟 合计算的。参与拟合控制点的分布对于参数计算、测量 成果的精度都有很大影响。 由于无法准确规定拟合的控制点分布,只能

16、用均匀分布 来限制拟合误差在作业过程中的扩大。同时,为了控制 转换参数的精度,依据测设的RTK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基 准站不超过5cm的要求。拟合控制点能控制作业区域前提 下,转换参数残差应小于点位误差的1/3。 对于高程转换,可根据实际资料和测量的目的进行设计 。4、GNSS RTK测量要求4.1.4 在未知点上设置基准站进行RTK测量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测区应至少有三个分布均匀的已知点; 2 基准站点的等级应低于已知点等级; 3 RTK测量成果最高等级应定为图根级。4、GNSS RTK测量要求 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也是一种常用的作业方式 。基准站经过各项设置启动后与流动站建立了通讯 关系。 通过流动站在已知点上采集地心坐标,然后求解坐 标转换参数,再进行RTK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一般 适用于小区域范围。 通常在小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