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4355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下册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第一课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件陕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永不褪色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十四课 看图回答问题:下面两张图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请各用一句通俗形象的话来评价他们的功勋。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南巡讲话开国大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历史飞 跃1、两次历史性飞跃 创创 造 者被称为为历历史事件 历历史意义义被实实践 证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 和建设设的 正确的理 论论原则则 和经验经验 总结总结取得抗日战战争 和解放战战争的 伟伟大胜胜利。建 立了新中国。 取得了社会主 义义革命的胜胜利 。取得了社会 主义义建设设的巨 大成就第一次飞 跃理论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 泽 东毛 泽 东 思 想党的 七大

2、(1945)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 导地位。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并逐步 走向胜利。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1935年遵义会议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 了毛 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45年 延安 七大1976年9月9日毛泽东 逝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四 十一年的历史进程发生了一系列重大 的变化!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 人民结束了亡国奴的历史。历史回顾历历史事件 反映了全党的意志 、人民的意志;为为 党和社会指明了前 进进方向;有利于 进进一步开创创社会 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 新局面;有利于人 民的

3、幸福、国家的 富强、民族的复兴兴第 二 次 飞 跃理论 成果主 创 者被 称 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设 有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邓 小 平邓 小 平 理 论党的 十五大 (1997)历史意义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明确写进党章。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了生产力,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使人民生活水 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78年1

4、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和国家工作重 心的转移,开始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 导集体,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回顾看邓论的形成过程:(教材75页图后的小体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 继承 毛泽东思想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伟大创举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在邓 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邓小平理论 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个圈第二菱形的内 容。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5、段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推动发展 外部条件: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外开放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领导 依靠力量:全体人民 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谈一谈你对“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 来了”v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 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 人民结束了亡国奴的历史,从此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实行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加快了中国经济的步伐,使人民的 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

6、以,邓 小平使中国富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 于1989年月2324日在北京举 行,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从此,形成了以江泽民同 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历史链接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 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作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义江泽民同志为核心 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 历史地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进行理论创新,逐步

7、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内容和意义何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5至77页的内容。 在课本上勾画出以下内容:(1)回答的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内容(3)本质(4)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关系(6)历史地位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3、“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 马克思 主义的 最新理 论成果 (十六大 )(1) 回答的问题(2) 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的愿望

8、、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5)关系是基础和前提、目的和归宿的关系(6)历史地位有4点 教材77页ABCD(6)“三个代表 ”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 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 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合作学习阅读第76页村党支部书记郭 秀明的事迹介绍,同桌讨论: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那些 行为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述材料中体现这一点事实的有: (1)郭秀明患病后仍带领群众上山挖坑 植树,建绿色银行,(2)先后四次修路 让村子早日脱贫致富,(3)建村小

9、学, 拔掉穷根。他在南坡的那座房子使全村最 旧的。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自觉践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崇高的精神风范。合作学习看图片,并回答:下列事例分别践行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哪一项 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神舟”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三峡电站”v道德街居民唱响道德规范歌 北京市东城区的学生们在老师 的带领下,朗读歌颂中华传统 美德的新编三字经。 我国政府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体 现三个代表中个的哪个内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v胡锦涛:要让困难家 庭孩子都有学上胡锦涛:询问陕南农民收入增加情况中国共产党代

10、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8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都江堰市察 看灾情时,蹲坐在废墟上对着孩子说,我是温家 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现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局等6个部门组成 的“三下乡”服务队为农民送来了科技信息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事 例1.实施搬迁式移民帮扶工程 2.实施农民贷款干部担保帮扶工程 3.实施万名干部“一帮一”扶助、再就业援助 、对困难学生资助、特困热线救助、社会 互助等“五助”帮扶工程 4.人

11、人技能工程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也不断地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理论来作为指导思想, 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前进!那 么,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提 出了那些重要思想呢?v阅读教材77页下半79页上半部分,思考并 回答下列问题:v.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v.科学发展观有何历史意义?v.什么是科学发展观?v.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回答: 1、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4、“三个代表”的关系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1、 坚持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性飞跃 第二次飞跃诞生了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及精髓(十五大)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 帜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科学含义及灵魂 (一)两次历史 (七大)本堂课总结回答的问题有四个 p75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内容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二)“三个代表” 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 c 代表中国最广大(十六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系: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