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40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把握心理契机做好激励转化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起码的师德。 “情感的激发”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只有关心爱护学生,加深师生感情,才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才能对其实施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教育,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 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班主任来说,班上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注 意圈”里,但在一个班集体里,总结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 行为习惯上、心理品质上有“困难”,不如别人,给班主任工 作带来麻烦,因此常受到指责。分析造成其落后的原因,除自身 因素外,家庭、社会及班主任工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部分 学生与优秀生一样,自尊心

2、都很强,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 他们,应从“爱”做起,讲究工作方法,充分了解其心理,运用心 理激励原则,把握最佳契机,使其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 挥出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把握最佳心理激励契机,应 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时刻。 一、当自尊心理萌发时 任何人都有获得他人新生的心理需求,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 现自己的存在和作用。这就是说:人人都有自尊心。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在自尊心支配下,能对进步 坚定信心,进而焕发蓬勃向上的自强力。因此,当学生身上闪现 出自尊、自爱的火花时,正是心理激励的最佳契机,教师如能抓 住这瞬间的机缘,因势利导,给学生以恰如其分的心理激励,定 会唤起自强之心

3、,促其积极进取。学生“行”与“不行”,老师起着 关键作用。 孩子年龄小,有时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稍遇挫折与失 败, 会产生自卑,认为自己不行。而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行” 中发现“行”,帮助孩子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最行、最值得骄傲和 与众不同的长处。 我班原有这样一名学生,曾先后几次偷拿同学的东西和钱,进行 多次教育后,他也表示改正,可时间不长又重蹈覆辙,我非常气 愤,令其写检查,请家长,这回准“触及灵魂了”。万没想到,没 好几天,他“老病”又犯了,我想,一个犯过错误的学生想改正错误,从什么地方能证明自己改正错误并被老师同学所认可呢?这 就需要成功,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他成功的自尊自

4、信。于 是,我用平和、坦诚的证据和他交换看法,并和班干部商量决定 把班上的图书交给他管理,他非常愿意干,每天他来得最早,好 几十本书一本一本登记一遍,哪位同学、什么时间、借了哪本书 都记的一清二楚。一段时间下来,图书不但一本不缺,而且原来 有些破损的还都给修补好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同学们也报以热 烈的掌声,从此他真的变了,原先的“毛病”再没犯过,而且学习 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 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 最好手段。 ”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人以“分数”论“英雄”, 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很

5、大,受到家长、老师、 同学过多的冷遇,自尊心受到伤害,教育不当,他们会产生逆反 心理,甚至采取对着干的态度,干脆破罐子破摔。因而要尽可能 地保护学 生自尊心,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 看出,教师的目光中饱含深情,态度中蕴藏着期望,表情中充满 关怀,从而使其自尊火花重新闪现。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 导,循循善诱,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懂得自尊 不等于虚荣,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自我严格要求和良好表现的 基础之上的。 二、当创造心理萌发时 后进生贪玩,很少死记硬背,不大受作业的约束,他们往往 比 优秀生有更多的看、听、想机会,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不受定势 的影响。他

6、们常常别出心裁,萌发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对创造活 动萌发出极大的兴趣,在“小制作”、 “小发明”活动中大显身手,制 作出不少作品。对此,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他们通过努 力,一旦获得创造的初次成功,就会力求避免失败,继续制作出 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此带动其全面进步。所以使他们在任何一个 领域中获得第一次成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 导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进一步探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转变。 但由于后进生认识水平差,在创造的同时有时会伴有违反常规的 行为,有时出现与动机相悖的结果。对此,教师不要把他们想得 太坏,批评要注意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有遇到挫折的思想准备, 培养他

7、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出挫折的原因,想出应付挫折的 办法,最终变失败为成功,战胜挫折。三、当补偿心理萌发时学习落后生一般都想把学习搞上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 难以实现。因此,内心深处常常产生内疚感,迫切希望在其它方 面加以补偿。因而他们常常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劳动, 助人为乐、争做好事,教师就利用这可贵的补偿心理,让后进生 在某一点上先取得成绩,然后促其全面转化。为了让落后学生重新找回失去的信心,燃起上进之火,我 在班内采用激励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班内 设立了 “积极答题小勇士”、 “爱动脑筋小一休”、 “勤劳小蜜蜂”、 “卫生小白鸽” 等十几项光荣榜,建立激

8、励式联系本,记录下孩子每一个进步的 足迹。光荣榜刚一贴出来,班内就沸腾了。学习委员兴奋地说: “老师,我想成为咱班得奖最多的同学!”“小淘气”李 X 边看边嚷: “还有纪律进步生呢,看来这回我也有戏上光荣榜了!”我问站在 榜前的王 X:“你想上哪个光荣榜?”王 X 低着头看着脚尖不说话, 我摸着王 X 的头,鼓励他说:“你很讲卫生,肯定能评上卫生小 白鸽,只要你上课敢举手,一定能被评为积极答题小勇士,我 相信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第二天,王 X 早早就来到教室打扫卫 生,我当众嘉奖他为“卫生小白鸽”,在同学们带动下,他也举手 要求背诵课文,可刚背到一半,就忘词了,茫然地站在那里,我 鼓励他说:

9、“别着急,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行!”大家一齐用期盼 的眼神看着他。终于,王 X 顺畅地把课文背完了,教室里响起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将他积极发言,评为“积极答题小勇士”的事 记在联系本上。从那以后,王 X 变了,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变为班 内活跃的一分子。教师用激励的方法引导调控孩子发展,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强意识得到培养。学生用“我敢试一试”取代了“我不敢”, “我能行” 取代了“我不行”,变“老师逼我做”为“我要做”,学会了和自己比较, 扬长补短。四、当自卑心理萌发时当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难以取得一致,极易 使学生的心理平衡产生倾斜。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处于 逆境时,往往会情绪低

10、落。这时,他们的心理最脆弱,最容易萌 发出自卑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此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获得理 解、同情、帮助的强烈愿望,渴望能有人指点、迷津。班主任应 该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们会产生感激之情, 认为老师没有看不起自己,班集体没有遗弃自己,从而激发起积 极性,走出低谷,完成转变。有一次,刚接手一个新班,学生张 X 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 生活,环境造成了他纪律散漫,思想上不求上进,打人、骂人、 学习一塌糊涂,甚至逃学。同学们都躲着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察分析,他需要真诚的关爱。他家离校较远,中午不回家,常用 奶奶给的钱买零食或玩具。我发现后找他聊天,告诉他这样做对 身体有害,

11、午饭必须吃好、吃饱。每天硬逼他按时吃午饭,有时 看着他吃。冬天嘱咐他穿好衣服,有时放学赶上下雨,帮他借好 雨具再走,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渐渐地,他知道我关心他,话 也多起来,有时主动为班里做一些事,几个星期后,他能按时完 成作业了,和同学关系也比较融洽了。五、当新奇心理萌发时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进生比优秀生好奇心更强,在转换新的 环境时,新教师上任时,新学期开始时,他们都会产生新奇感。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出,任何学生面对新的环境,会萌发新的 希望,产生新的打算。他们往往把开学初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 取进步的新起点。这是心理激励的最佳契机。针对学生这种心理 需求,我在新接一个班开学时说了这样一段

12、话:“我不想了解你的 过去,也不愿意知道你的缺点,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开始。大家都 一样聪明,一样勤奋好学,一样热爱集体,全体同学是站在同一 起跑线上。 ”我的这段开场白,不仅给落后生卸下了包袱,而且增 强了自信心。在配备小干部时,我使用了一些后进生担任科代表、小组 长。班里有的同学马上说:“李 X 经常不写作业,还让她”。 我立即回道:“还没留作业,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写。 ”“以前”“没 有以前, 只有现在。 ”李 X 是个个性较强,但学习习惯较差的女孩子,对我 的做法看得出她的神情中有惊异、有羞愧、有需求,同时我也看 到了希望。开学第一次作业,李 X 如数完成,尽管作业中有错误, 但字却写得很认真,我毫不犹豫地给她批“优”。三个星期后,李 X 的母亲来到学校,她说要看看这个新换的老师用什么绝招,让她 的孩 子能这么自觉地坚持完成作业,这可是上了四年学从没发生过的 事。其实,我只是借新学年、新老师这个有利条件,抓住了她想 重新开始的心理需求,给她创设了改变的环境,帮助她塑造新的 “自我”。从此,李 X 攀援着我抛给她的“梯绳”沿梯而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只要班主任用爱心换取信任,用 细心对症下药,用耐心对待“反复”,用诚心温暖感化,正确把握 心理契机,那么一定会加速落后生的转化,使人人走上自信健康 发展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