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322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 一给下列字注音一给下列字注音 王好战 ho 弃甲曳兵 y 数罟不入洿池 c g w 衣帛 y 鸡豚狗彘 tn zh 庠序 xing 饿 莩 pio 二一词多义二一词多义 凶: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 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察: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小大之狱,虽不

2、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兵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 穷兵黩武 (3)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 将兵万人 直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

3、、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数数 Sh (1)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C (4)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 (5)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u (6)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于于 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以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之之 填然鼓

4、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2胜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三、通假字三、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罪归罪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 (认真

5、从事)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五、特殊句式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倒装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固定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译为“只罢了。 ”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这是呀。 ”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曰非我也,兵也?” 六、重点词语六、重点词语

6、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312.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劝学劝学的知识点整理的知识点整理 字音 木直中(zhng)绳

7、輮(ru) 槁(go)暴(p) 就砺(l) 参(cn)省(xng) 须臾(y) 跂(q) 生(xng)非 异 跬(ku)步 骐骥(j) 驽(n)马十驾 锲(qi)而舍之 金石可镂(lu) 鳌(a) 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有” 通“又” 。 3、虽有槁暴:通“曝” ,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 ,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资质,禀赋。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

8、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 ,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自己检查、省察。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 ,定语 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模式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 。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 ,使成为。 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

10、,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而: 顺风而呼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寒

11、于水 而致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绝江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 吾尝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承接:而神明自得 锲而不舍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 之:锲而舍之:代词。 青,取之于蓝 :代词。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

12、穴无可寄托者:的。 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 , “的人” 。 焉:风雨兴焉 兼词, “于之”合音,在这里。 圣心备焉 助词,了。八、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 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

13、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 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啊。过秦论过秦论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一、通假 1、约从离衡(通“横” ) 2、合从缔交(通“纵” )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 4、赢粮而景从(通“影” ) 5、百有余年(通“又” )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 7、孝公既没(通“殁” )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 9、威振四海(通“震” )二、古今异义(古/今)二、古今二、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 (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 3、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5、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