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分离技术导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405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层析分离技术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析分离技术导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柱层析分离技术,柱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柱层析分离的分类和基本原理硅胶柱层析的应用,目录,柱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过程,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 柱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快速分离过程自动化操作,2. 柱层析分离的特点,1.按分离机理不同分类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析凝胶过滤柱层析2. 根据流动相的物理形态不同分类气相柱层

2、析液相柱层析超临界柱层析,柱层析的分类,柱层析的分类,3. 根据操作压力不同分类低压层析分离(0.5MPa)中压层析分离(0.55MPa)高压层析分离(550MPa)4. 根据层析分离的规模大小分类分析型(一次进样量 20 g/d),柱层析的基本原理,利用待分离物质中各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不同,通过多次相互作用将不同组分逐渐分离。,柱层析的基本原理,1.吸附层析原理: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传统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磷酸钙等。特点:应用最早,价格较低;选择性低。新型吸附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疏水作用

3、层析、金属鳌合层析等。,柱层析的基本原理,2.分配层析原理:其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其原理类似于液液萃取,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其中,固定相是由固定液与载体结合后形成的。正相层析: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反相层析: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柱层析的基本原理,3.凝胶过滤柱层析原理: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分子筛色谱。由于大分子和小分子在通过色谱柱时,所通过得路径不同(大分子进入空隙,小分子进入孔内),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不同,从而得到分离。其固定相为凝胶,流动相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缓冲溶液。主要用于脱盐、分级分离和分子量测定等。,

4、图9-10 凝胶过滤层析原理,本章教学要求,基本要求:掌握色谱(层析)分离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常用层析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固定金属离子亲和层析。难点:常用层析法的分类及其合理选用。,7.1 层析技术导论,一、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二、层析分离的分类三、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四、层析理论五、层析过程和仪器设备,一、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层析分离技术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在生产实践中使用。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用碳酸钙作吸附剂,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他把干燥的碳酸钙粉末装到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然后

5、把植物叶子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入管中的碳酸钙上,萃取液中的色素就吸附在管内上部的碳酸钙里,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管内形成了数条相互分离的色带,当时茨维特把这种色带叫作“色谱”(Chromatographie)。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纯净的石油醚称为“流动相” 。因此,层析分离又称色谱分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 CR)或色层分离,本章统一使用层析分离这一名称。,7.1 色谱技术导论 一、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过程,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

6、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 层析分离的基本概念:,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快速分离过程自动化操作,2. 柱层析分离的特点,7.1 色谱技术导论 二、层析分离的分类,1.按分离机理不同分类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2.按固定相形状不同分类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3. 根据流动相的物理形态不同分类气相层析、液相层析、超临界层析4. 根据操作压力不同分类低压层析分离(0.5MPa)中压层析分离(0.55MPa)高压

7、层析分离(550MPa)5. 根据层析分离的规模大小分类分析型(一次进样量 20 g/d),7.1 色谱技术导论三、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原理: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传统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磷酸钙等。特点:应用最早,价格较低;选择性低。新型吸附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疏水作用层析、金属鳌合层析等。,1. 吸附层析,7.1 色谱技术导论三、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原理:其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其原理类似于液液萃取,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其中,固定相是由固定液与载体结合后形成的。正相层析

8、: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反相层析: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2. 分配层析,7.1 色谱技术导论三、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原理: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又称分子筛色谱。由于大分子和小分子在通过色谱柱时,所通过得路径不同(大分子进入空隙,小分子进入孔内),流出色谱柱的时间不同,从而得到分离。其固定相为凝胶,流动相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缓冲溶液。主要用于脱盐、分级分离和分子量测定等。,3. 凝胶过滤层析,图9-10 凝胶过滤层析原理,7.1 色谱技术导论四、层析理论,1分配系数2层析曲线3理论塔板数4分离度,1分配系数,在层析过程的某一时刻,如果流动相中样品的浓度为

9、Cm,固定相中样品的浓度为Cs,则分配系数K定义为:K=Cs/Cm。如果在整个层析过程中,Cm与 Cs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分配系数K为常数,那么该层析过程称为线性层析;如果Cm与 Cs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出现其他的函数关系,那么相应的层析分离过程就称为非线性层析。,1分配系数,为了更好地描述层析过程中Cm与 Cs之间的关系在分配层析中直接用分配系数K表示在吸附层析中衍生出分离因数在凝胶层析中衍生出分配常数Kd,1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在分配层析中 ,分配系数:类似于溶剂萃取中的分配系数 K=cs/cmcs、cm分别为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K为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浓度较低时,

10、 K为常数线性色谱;当溶质的浓度较高时, K为溶质浓度的函数非线性色谱。在层析过程中,分配系数较大的组分,迁移速度较慢;而分配系数较小的组分,迁移速度较快。因此,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种物质很容易通过层析过程进行分离。,1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在吸附层析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描述被分离物质在液相和固相中的浓度关系,常采用吸附等温曲线来表示。,a单分子层吸附;b多分子层吸附;c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混合吸附。,1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分离因数:某一瞬间被吸附的溶质量占总量的分数(表示): =cs/ct=cs/(cs+cm)01:当=0时,此种溶质不与固定相产生吸附作用,或固定相已无空余的结合位点,此时溶随流动相以

11、同样的速度移动;当=1时,溶质全部被吸附在固定相上,且不随流动相移动。在柱色谱分离中,有效的分离通常要求值至少为0.8。,1分配系数分配常数Kd,在凝胶层析中,引入一个分配常数Kd ,它表示某溶质分子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空隙的分数。 凝胶色谱柱的总体积Vt分为三部分: Vt=V0+Vi+VmV0凝胶颗粒之间空隙的总体积(即外水体积) ;Vi凝胶颗粒内部空隙的总体积(即内水体积) ;Vm凝胶颗粒基质本身所占体积。某溶质分子充满层析柱的体积(即洗脱容积Ve)为: Ve=V0+ Kd Vi Kd=(Ve-V0)/ViVe被测分子的保留体积(见层析曲线) V0可采用一个分子量远超过凝胶排阻极限的有色分

12、子来测定,此时的保留体积V1即为层析柱的V0 = V1;Vi可以选用一个可自由扩散的小分子(如中性盐)溶液来测定,此时的保留体积V2= V0 + Vi,1分配系数分配常数Kd,0Kd1当Kd=0时,意味着溶质分子完全被排阻于凝胶颗粒的微孔之外,而最先被洗脱;当Kd=1时,意味着溶质分子完全不被排阻,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凝胶颗粒的微孔中,而最后被洗脱。 在实际操作时,有时会出现Kd1的情况,表明除了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外,还存在着吸附作用。,2层析曲线,在柱层析中,常用层析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即色谱图)来表示层析效果。,图9-3 层析曲线示意图,2层析曲线,(1)基线(2)保留值(3)相对保留值(4)

13、区域宽度,2层析曲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在条件稳定时为一直线(如图9-3中的ot)。,(1)基线,2层析曲线,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层析柱内停留的时间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相应的流动相体积来表示。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2)保留值,2层析曲线,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如图9-3中的OB);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流动相的保留时间(如图9-3中OA所示)。调整保留时间( tR ):指扣除了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如图9-3中的AB), tR = tR - tM 注意:当固定相一定,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任何物质都有一定

14、的保留时间,它是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参数。,(2)保留值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2层析曲线,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待测组分浓度极大值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VR = F0tR( F0为层析柱出口处的流动相流量,即体积流动率,单位:ml/min。) 死体积(VM):指层析柱内除了填充物固定相以外的空隙体积、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及检测器空间的总和。 VM =F0tM调整保留体积(VR):指扣除了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VR = VR VM 。,(2)保留值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2层析曲线,指组分2和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是一个无因次量,即: r21 = tR2 / tR1 = VR

15、2 / VR1注意: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层析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层析柱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3)相对保留值r21,2层析曲线,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1)标准偏差:当层析曲线(色谱峰)呈高斯分布时,曲线两侧拐点之间距离的一半,即峰高0.607倍处峰宽的一半(如图9-3所示)。2)半峰宽: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如图9-3中的GH。注意:由于半峰宽容易测量,使用方便,所以一般用它来表示区域宽度。 3)峰基宽度Wb:即通过流出曲线的拐点所作的切线在基线的截距,如图9-3中IJ所示。Wb与的关系:Wb 4。,(4)区域宽度,3理论塔板数,在二十世纪50年代,层析技术发展的初期,Martin等把层析分离过程比作分馏过程,并把分馏中的半经验理论塔板理论用于层析分析法。反应不同时刻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布以及分离度与柱高之间的关系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N=5.54(tR/W1/2)2;N=16(tR/Wb)2N-理论塔板数 tR-保留时间W1/2-半峰宽 Wb-峰底宽度理论塔板高度:H=L/NL-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