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962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常见的修辞 比喻: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 动、具体、形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说明,易于理解。 比拟: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印象 ,易于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 引起共鸣。 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 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扩大、缩小、超前):能深刻地表现 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感情,从而引起共鸣,通 过对事物的渲染,引起人们的想象,有利于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醒目、 顺口,互相映衬补充。 排比:增强语势、使内容层层深入, 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内 容,使文章有

2、波澜。 反问:加强语气 引用:加强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反语:使语言幽默,增强讽刺的力量 反复:强调 对比:强调突出辨析 一、比喻与比拟 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 的裙。 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人的言行、思想。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 物的情态、动作。 例:大伙竖起耳朵听。美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美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 了 分别是什么修辞? 关键区别:比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 的事物永远不出现。 如:家乡的小路,像背井离乡的游子 ,留恋故乡。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 。二、设问与反问 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不表 示肯定或否定。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

3、否定的内容 。答案就在问句中。 设问主要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 发思考;反问主要加强语气,表明 情感。 三、借喻与借代 借喻:侧重“相似性”,是两个事物 ,可以改为明喻 借代:侧重“相关性”,是同一事物 ,不可改为明喻。 例: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上 脸来例题(注意诗歌鉴赏中) 1、“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 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 。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便都 是怪物。” 一句运用了 、 、 修 辞手法?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 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 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 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 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 开

4、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 照的清辉。 (04春) “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 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 含义是_ 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门的,但光有 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 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 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 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 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 体了。(2000春) 最后一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 _,“本人”比喻_。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这个风 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这个风格是 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为那遥远的 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 是地地道道的“人”渠。 一个姓林名则

5、 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 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 字。(01春) 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用了排比,赞美了林则徐独特的人格力量,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 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 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分析表达效果 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长 城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旁观者的伏 尔泰的眼光的尖锐和深刻。他说长城 不能证明中华民族的卓越才能,言外之 意,中华民族还是有一些能证明其聪明 才智的东西的。例如都江堰和这个伟 大水利工程旁边立的一块写有“深淘滩 低作堰“铭文的纪念碑,就足以证明中 华民族的才智。 文章最后引入都江堰作为例子,其用 意是作业 仿真演练6:2,9 仿真文言一:27 仿真现代文三:1 优化教程P1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