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752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粤教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 诗、词、曲 诗三百 楚辞 乐府诗 五言诗 近体诗(格律诗) 词 曲 词:(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曲:(分类)散曲和杂剧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特征是抒情言志。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等) 另一个重要特征为讲究音韵之美。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 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 ,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 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 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 的格律。 近体诗分为律诗

2、、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 言和七言两种。诗歌形象的鉴赏 文学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 景象。 1、人物形象 鉴赏依据人物(肖像、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节。 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诗歌鉴赏考点一 2、景物形象 抓住带着诗人强烈主观情感的事物,即意象, 由这些意象构成的整体与诗人的情感,即意境 。 3、事物形象 主要指咏物诗里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 描写对象。常与象征手法联系。墙角数枝梅, 凌寒 独自开。 遥知不是 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 赏,用雪喻

3、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 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 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 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 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 通的地方。 分析形象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 形象。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何寓意?作者笔 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 形象(品质)?请分析。 答题三步走:1、“复述”(用自己的话描 述)诗词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 象类别(景、物、人);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及寓意; 3、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

4、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 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 2008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 世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 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 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 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

5、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 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 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 勇气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 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刻画了一个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乐观者的形象。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不畏严寒的自然属性。运用 了拟人手法。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 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

6、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 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 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诗歌语言鉴赏 一、语言风格 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 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 默讽刺、生动形象、绚丽飘逸 二、炼字 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颜色词诗歌鉴赏考点二悠然见南山。(“见”无意识,自然地映入眼帘。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的鲜明对比道出了时序的匆匆。)分析炼字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这一

7、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或某字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 答题三步走: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运用了怎 样的修辞,到达怎样的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 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 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 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 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 景象(意境)。 03年全国卷诗歌手法鉴赏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 静结合),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对比、设问 、反问、双关、互文、用典 三、表现手法 衬托、渲染、象征、比兴、铺陈、联想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