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3652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编定体制和内容(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 诗诗 经经参考书籍1.诗集传(宋朱熹 著),传本极多,今本 有1958年中华书局根据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 刻本;1980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排印本;1989年 岳麓书社出版古典名 著普及文库本,是为 通行本中最为简明完备 者,尤利于初学者所用 。参考书籍2.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 疏,十三经注疏本),该书为诗经学影响最 大、传播最广者。参考书籍3.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著,中华书局 2011年版),该书收辑 西汉以来鲁、齐、韩三 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 ,折衷异同,加以考核 说明。参考书籍4.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

2、95年版。 5.诗经译注,周振甫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6.诗经直解,陈子展著,复旦大学出版1983年版 。 7.诗毛诗传疏,(清)陈奂撰,中国书店1984年 影印本。 8.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著,中华书局1986年 点校本。 9.诗经与周代社会,孙作云著,中华书局1979年 版。 10.诗经别裁,杨之水著,有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和中华书局2007年版。 11.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陈致著,上海古籍 出版社2010年版。 12.清代诗经学研究,何海燕著,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参考书籍 书影(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3、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五节 诗经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的编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称诗或“诗三百”, 收集了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 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有6篇“笙诗”。诗在西汉时被尊为经典,称诗经,成为“五经” 之一,成为官书。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 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诗经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有载的也可能不确。诗经中有少数作品记录了具体的作者,如左传闵公二年明确记载许穆夫人赋载驰,又如诗经中提

4、到“家父作诵”,“吉甫作诵”,“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奚斯所作”。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上有广泛影响的“ “献诗(陈诗)献诗(陈诗)” ”、“ “采诗采诗” ”、“ “删诗删诗” ”之说,透露之说,透露了了诗经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作品来源:献诗说、采诗说1.“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礼记王制:“命太师

5、陈诗以观民风。”左传襄公十四年:“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 夫规诲。”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作品来源:献诗说、采诗说2.“采诗”说: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6:“宣王十五年”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 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 ,而知四方。”诗经中的一部分诗是民歌,据古书说,这是周王朝派 出专门的官员到各地去采集的。官员的名称,各书不同,如“ 行人”、“遒人”、“轩车使者”、“逌人使者”等;但他们 “采诗”的职责是相同的。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

6、二章 诗经诗经的作品来源:献诗说、采诗说由上可见,采诗和献诗在周代很可是以一种制度的形式存 在的,目的是为当政者了解下情,得到劝戒。当然,与采诗有所不同的是,献诗既可以自作的,也可能 是采集而来的。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作品来源:献诗说、采诗说3.3.“ “删诗删诗” ”说:说:史记 孔子世家:“古者 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 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 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 ,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 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 成六艺。”(史记卷47)中国古代文

7、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此说在汉代以前的书上没有记载,始于司马迁。后汉书 艺文志亦载:“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 五篇。”宋欧阳修发展史记汉书的说法,归纳出孔子删诗 的删章、删句、删字的三个原则。明顾炎武则进一步为孔子不删“淫诗”作辩护。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首先怀疑孔子删诗说的是孔安国,他认为古代诗歌决不会 有三千多篇,孔子决不会删去十分之九。孔颖达、朱熹也不赞 成删诗说,清代学者朱彝尊、赵翼、崔述等力证孔子没有删诗 ,只是订正乐调。 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孔子在论语中常说:“诗三百”,可见三百篇 早就是定数,

8、不是孔子删后定的。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二)如果古代真有三千多篇诗,被孔子删去十分之九, 那么在先秦古书中一定会提到许多逸诗,但实际上逸诗只有二 三十分之一,可见孔子不曾删诗。(三)史记上所说孔子删诗只“取可施于礼义”的。 现在诗经中还保存着的“淫诗”,孔子为什么不删削?逸 诗见于仪礼的,如肆夏、新宫,都被王朝所采用 ,认为“可施于礼义”的,孔子为什么要删削这些合礼的诗?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四)据左传,吴国季札到鲁国参观周乐,鲁叔孙 穆子让乐工为他唱诗,乐工演奏歌舞的十五国名与风、雅、 颂的次序,和今本诗经相同,那时

9、候孔子才八岁,不可 能删诗。(五)古代外交家常在宴会上“赋诗言志”,有时让乐 工歌唱诗句,所以他们必定有一个基本相同的本子。如果诗 真有三千多篇,当时的士大夫和乐工记不了这么多的诗。(六)孔子自己没有说过删诗的话,只说“诵诗三百” 。删诗之说,是司马迁说的。学者不信孔子自己说的话,却 信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我们认为,孔子虽未曾删诗,但应对诗经进行过一番 文字和音乐加工,对保存诗经做出了很大贡献。论语 子罕云:“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诗三百大体成书于孔子46岁之后。据赵翼廿二史劄记史记有后人窜入条的考证,说明史记是有后人窜改的

10、地方。关于孔子删诗这一段记载,可能 也是后人窜改过的。总之,孔子删诗说虽极有影响,但不可信 。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孔子删诗说二、诗经的体制(结构和分类)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构成,“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分别为31篇和74篇,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各为31篇、4篇和5篇,共40篇。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诗经中的诗都是配乐的歌词,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这三类应该是以音乐为标准来区分的,它们原本也

11、是音乐曲调的名称。其实,关于风、雅、颂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两说:从音乐角度划分的“音乐说”:郑樵“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总序)。从内容体裁角度划分“意义说”:毛诗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者也。”(毛诗正义卷一)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总体上来看,“风”是各地民间的曲调,“雅”是王畿所在地的曲调(其中“大雅”和“小雅”也可以是音乐上的 区别),“颂”是用于宗庙祭祀配合舞蹈的曲调。产生时间:诗经诸诗篇产生的时间先

12、后不同,一般认 为“风”(“豳风”等为西周,其他东周)、 “雅”(“大 雅”和“小雅”的大部为西周,“小雅”小部分为东周)和“ 周颂”产生于周代;“鲁颂”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商 颂”产生于春秋时期(为殷商后裔的宋国)。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分布地域:诗经地域分布十分辽阔,一般来说,“ 雅”作为宫廷乐歌和“颂”作为祭祀歌,都是贵族作品,当 主要分布在西周和东周的首都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 。而“风”单从十五国风的名称来看就知道分布极广,甚 至超出了当时中原的范围,遍布黄河中下游以及江汉地区, 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和湖北等省的全 部或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13、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1.二南毛诗说它是文王时代的诗,郑笺和后来的崇毛 派都这么说。但经过后人考证,认为汝坟、何彼秾矣 、甘棠、野有死麕等,都是东迁以后的诗。它的 写作技巧远胜于周颂,周初不可能产生这样成熟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二南产生的地域,关雎说:“在河之洲”,指 的是黄河。汉广说:“江之永矣”,指的是长江。黄河 和长江之间有汉水、汝水,这就是汉广所说的“汉有游 女”,汝坟所说的“遵彼汝坟”。在黄河和长江的地区 ,二南诗中简称为“南”,就是樛木所说的“南有 樛木”,汉广所说的“南有乔木”。草虫所说的“ 陟彼南山”,殷其雷所说的“在南山之阳”,“南山” 指的是它北面

14、的终南山。这和韩诗序所说的“其地在南 阳、南郡之间”相同。“南阳”即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 北部。“南郡”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二南二南的产生地包括河南的临汝、南阳,的产生地包括河南的临汝、南阳, 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等一带地方。在十五国风中是最南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等一带地方。在十五国风中是最南 的。的。二南二南的作者多为妇女,反映她们劳动、恋爱、归宁的作者多为妇女,反映她们劳动、恋爱、归宁 、思夫等生活与思想感情。还有一些礼俗诗,如贺婚、祝多、思夫等生活与思想感情。还有一些礼俗诗,如贺婚、祝多 子诗。从音乐上说来,它可能受了南音的

15、影响,子诗。从音乐上说来,它可能受了南音的影响,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音初篇音初篇说:说:“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 乃作歌,歌曰: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召公取,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召公取 风焉,以为周南召南。风焉,以为周南召南。”这是这是二南二南的地方性。的地方性。左传左传 说: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汉阳诸姬,楚实尽之”,二南二南的产生地,后来都的产生地,后来都 被楚国吞并,所以有人称它为被楚国吞并,所以有人称它为楚辞楚辞之源。之源。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 第二章 诗经2.邶鄘卫春秋时人认为它都是卫诗。今本诗经,邶19篇 ,鄘10篇,卫10篇,可能是毛公随意分的。卫风 都是被狄人灭亡(公元前660年)以前的诗。定之方中 则产生于文公季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