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540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 副本(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鹤峰一中 邹高灵学习习目标标定位 了解:1.灾情的历史发展变化。 2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 掌握: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应用: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核心要点突破教材深化透析学业水平达标第3节基础自主梳理正面影响负负面影响表 现现进进行生态环态环 境建设设,使生 态态系统统_,增加 环环境的_超强度开发发利用 _、破坏 _,造成环环境 恶恶化,致使环环境更不稳稳定 ,导导致 _举举 例修建水库库可以稳稳定局部 _、减轻轻 _的发发生;植树树 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 减少_、_ 的发发

2、生破坏森林和草场场植被,使 _加剧剧, 过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导致地 震或塌方等基础自主梳理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良性循环环 稳稳定性自然资资源 生态环态环 境多种自然灾害频发频发水循环环 旱涝涝灾害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沙尘尘暴思考 1地表环境是指地面状况吗?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地面状况不等 同于地表环境。陆地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环境, 地表处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密切 接触的地带,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所, 因此地表环境等同于陆地自然环境。地面状况 仅是陆地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其特 定的空间位置决定。地面状况的改变会影响大 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质、能量运动和转

3、化 ,从而影响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最重要灾损:_。 (2)最活跃的受灾体:_。 (3)影响人自身易损程度的因素:_、灾 中的应急措施、_。 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易损性差异 (1)建筑用地与耕地:同级地震,建筑用地易损性远 远_耕地。 (2)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 用地减少,洪水径流增加,加重城市_。 (3)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受灾体的_,从而 减轻_。人员伤亡 人口 灾前防范意识 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大于洪水灾害 易损程度 自然灾害的损失思考2城市化对城市洪水的发生有什么影响?【提示】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城市化后,城

4、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渗进土层的通道,不仅使城市失去市区的水源,使地下水位下降,而且使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大雨倾盆的时候,街面变成了“河面”,加重了城市洪水灾害。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对对灾情 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经济 看从灾害环环境看区域特征人类类活动动区域特征人类类活 动动“缩缩小”_ _雄厚、 _稳稳 定建设设 _ ,迅速 _灾害 _区_“放大”社会经济经济 基 础础薄弱、时时 局动荡动荡 、人 心失稳稳_灾害高风风 险险区_社会经济经济 基础础 政治防灾系统统救援高风险风险迁出减灾不力进进入思考 3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

5、孕灾环境 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下表所示:举举例效果 防护护林建设设、退耕还还林、天 然林保护护直接或间间接减少水土流失、 荒漠化、洪涝涝、干旱等自然 灾害的强度 退耕还还湖、平垸行洪、不侵 占行洪区避开受灾高风险风险 区改善作物种植结结构,发发展适 宜区域农业资农业资 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涝灾害、寒 潮、病虫害的可能 合理利用草场场可以减少草场场退化、鼠害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 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 响人类的_不断增多,_在扩

6、大。灾害种类影响范围核心要点突破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彽方法突破 如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上认识人类活 动对地表环境稳定程度的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 ,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的影响也是如此 。人类活动对其中某一个要素产生影响,就会诱 发其它因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 自然灾害,如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例例1 1(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_坡,原因是什么? (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

7、的问题是 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 果?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 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 影响因素。第(1)题,西坡坡度小,且有植被保 护,故在暴雨时水土流失较轻,东坡则严重。 第(2)题,由图中地下水位线及地面以上多城镇 分布可分析出该地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与过 量开采地下水有关;若继续发展会造成地面沉 降、建筑物坍塌等。第(3)题,植被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若森林被砍伐,将使地下水补给 减少,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 变化大,洪水水位抬高。【答案】 (1)东 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2)过度

8、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3)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1)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 亡是最重要的,人员伤亡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 要标准。 (2)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这主要是因为: 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 、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 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类型的易损性 (1)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 利用易损性不同。 (2)城市用地扩大,耕地

9、、林、草用地减少,加 重城市的洪水灾害。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主要是因为( ) 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 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能影响到自身的易损性 人能根据灾兆进行预报 A B C D 【解析】 在自然灾害中,人及各种社会活动的 产物都是受灾体,人之所以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是因为人的各种行为既能影响自身的易损性,也 能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答案】 B例例2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 小”地区人类类活动动对对灾情的“影响” 社会经济经济 基 础础雄厚、政治 稳稳定的地区有足够够的财财力和

10、物力 来建设设防灾系统统,在 灾害发发生时时,能够够迅 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 产产生活能“缩缩小”灾害的影 响社会经济经济 基 础础薄弱、时时局 动荡动荡 、人心失 稳稳的地区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 施“放大”灾害效应应, 进进而导导致社会矛 盾激化,天灾人祸祸 并行2.在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 小”灾害系统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 灾情四个方面,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孕灾环境 、受灾体的作用,“缩小”或“放大”灾情。方法突破图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例例3 3(1)从甲图到乙图承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 大的

11、是_。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 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 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解析】 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承灾体 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图中农田面积扩 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 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 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答案】 (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 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 区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 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 减少灾害

12、损失。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 灾害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述 ,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又是最易损的受 灾体。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人类类社 会发发展 阶阶段原始社会农业农业 社会工业业社会社会经经 济发济发 展 水平人口、财产财产 密度低经济经济 有所发发 展,人口相对对 集中人口、财产财产 高度集 中,资产资产 密度大减灾能 力抗灾能力极 弱抗灾能力不高抗灾能力提高,灾 后恢复加快灾情人员伤员伤 亡人员伤员伤 亡, 财产损财产损 失巨灾伤伤亡人口增多 ,普通灾害伤伤亡人 口减少,财产损财产损 失 巨大方法突破如何认

13、识不同的人类社会时期灾情的差异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 灾害种类(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 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 灾情成反比。 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以上三个因素方面 存在着较大差异,成灾特点是不同的。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例例4 4(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 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说 明判断的根据。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 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 好哪些工

14、作?【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 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 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 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 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 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第(4)题,从灾 害预报,加强抗灾、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 (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 水平高。 (2)乡村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 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由ABC比重增大。 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 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 (4)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增强建筑 的抗震能力

15、设计和加固;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 建设;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 力。教材深化透析一、教材P21思考 “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 可以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 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 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 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 ,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 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 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 、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 化、鼠害。 二、教材P22思考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 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 别?”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 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 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 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