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471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 系概说第一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 质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构成元素 (一)语文课程理论 1、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2、语文课程论:是关于语文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体系 (二)语文教学理论 1、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并获得 成果的全部行为方式 2、语文教学论:是关于语文教学的原则、过程、方 法等方面基本理论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畴 (一)语文课程论的研究范畴 1、为什么教学语文? 2、语文教学什么? (二)语文教学论的研究范畴 1、语文教学是什么? 2、怎样教学语文?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它是为培养合格

2、语文教师,将语文课程 与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于一体的应 用理论课程。它的理论从语文实践中概括而来,又用 于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学习这门课程,应既重理论又重实践, 并注意两相结合。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 务一、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象即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有关语文课程与教 学的事实及问题(“静观其变”) 二、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即发现和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变化 中不变的本质特点(“万变不离其宗”) 三、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即将所学理论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缩 短成长差距与时间(“以不变应万变”)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 变第一时期(19021918):孕育期侧重研究语

3、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第二时期(19181924):国文教授法独立成科。侧重研究语文教师的“教” 第三时期(19241939):国文教学法由侧重研究语文教师的“教”,进一步拓展到同时 研究学生的“学” 第四时期(19391978):语文教材教法研究范围由“教”与“学”,在拓展到语文教材第五时期(19781989):语文教学论由以前只重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再到现在同时 重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第六时期(19891997):语文教育学由以前只重语文“教学”的研究,再到现在同时重 语文“教育”的研究 第七时期(1997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但缺乏终极目 标发展演变特点的总结一

4、、由最初对语文教学具体方法和技术的研 究到对:教法、学法、教材等教学要素展 开全面研究; 二、再由对教学实践层面上升到教学理论层 面的研究; 三、然后再由语文教学范畴扩展到语文教育 范畴。 具体概括,片面全面,过程终极目标发展演变规律的启示一、要多元素、多层面、多范畴地对语文课 程与教学展开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二、既要积累丰富的具体实践经验,又要掌 握深厚的理论基础三、既要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活动过程有全 面认识,又要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 标有把握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的发展)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课程教材: 1、蒙学阶段: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

5、 2、提高阶段:“四书五经”,昭明文选、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千家 诗等。一方面突出了语言文字工具的独特性,一 方面也紧密结合了社会文化的需要。二、古代语文课程教学的文化遗存 (一)可以继承的经验 1、识字教学:(参见教材23-24页)集中识字,韵文化,文道互用,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2、阅读教学:(参见教材25页)重吟诵,重背诵,重博览,精思熟读,圈 点批注3、写作教学: (参见教材25-26页)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从模仿入手, 先放后收 (二)必须思考的问题 1、“先德”地位 2、泥古 3、死学 4、脱离语言实际 5、脱离应用实际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件大

6、事 一、语文单独设科开始了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二、“国文”名称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 1、语文教育宗旨具有了现代性(参见教材33页) 2、由“先德教育”进到“文道统一” 3、开始重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区别的根本标志四、语文学科的定名意味着语文教育在观念和行动上的根本转变 五、“工具说”理论的确立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根本特性 六、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1、语文教学大纲颁为语文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 改革全面启动 2、多样化的当代语文教材出版 3、众多有影响力的优秀语文教师和独特语文教学方法涌现 (参见教材51页) 4、对语文

7、课程与教学反思和理论研究更为深入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语文课程的内容元素及其特性 1、语言(源):工具性 2、言语(流):工具性 3、言语文化及其作品(衍):人文性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语文课程的其他重要性质: 1、基础性 2、实践性 3、民族性四、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九义部 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素养:语文学习的平时修养2、全面:指语文学习应有的素养结构1)语文知识素养:各种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能力素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 力3)语文智力素养:语文记忆、感受、

8、思维、联想与想象4)语文思想品德素养:语文学习中应有的思想认识与道 德品质5)语文审美素养:语文美的发现、感受、理解、鉴赏、 创造6)语文学习身心素养:语文学习中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状 态(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内涵丰富的特点,应注意:熏 陶感染,价值导向,尊重独特体验。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注重:培养语文 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 3、语文课程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应重视:培养学生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部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9、素养,充分发挥 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 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 重建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 (一)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发展:即,全面、平衡、终身发展总的方向: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二)价值转型中应追求的理念: 1、教育民主:尊重学生受语文教育的平等权利,提 供高质量语文教育 2、理解多元的文化: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能互融 3、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学语文,在生活中学用语文 4、发展个性:个性即天性,由个性培养创造性二、语文课

10、程目标重建 (一)新的知识观:知识与能力重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也同等重要 (二)新的学生观: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发展的对象 (三)新的环境观:语文课程不仅仅依存于学校教育,也依存于社 会大生活,要紧密联系生活第三节 语文课程目标解读一、九义语文课程目标解读 (一)“一个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总的架构:“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 1、 “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五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主要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主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3、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

11、四)文本研读例说: 1、总目标部分1)1-3条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1条,着重在:语文的人文素养的全面育成第2条,着重在:语文的文化性传承第3条,着重在:语文的良好心理品质养成2)4-5条主要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4条,着重在:对语文智力,对学习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提 出了要求第5条,着重在:对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3)6-10条主要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第6条,着重在: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要求第7条,着重在:阅读能力的要求第8条,着重在:写作能力的要求第9条,着重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第10条,着重在:传统的和现代的语文自主学习的一般能 力2、阶段目标研读方法例说1)首先在一个“领域”的纵向上选择某一个观

12、察点,接着将此 点在四个学段不同的表述进行对比,解读其中依据学生学 习发展规律所提出的要求。例如:“识字与写字”领域,关于默读要求的表述(1)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一学段)(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二学段)(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第三学段)(4)“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可以发现,第一步要求从有声读过渡到不出声读,学习和 掌握默读的方法;第二步,则要求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默读 能力,能运用默读方式思考问题;第三步,则提出了速度 的质量要求;第四步,是在小学的

13、基础上,对默读速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2)是在一个学段内,选定某一个“领域”,将其全部表述进行 横向比较,解读其中结构性的要求。例如,第四学段“阅读”的15条目标:(1)1-3条,对阅读基本方法提出了要求。(2)4-5条,对阅读过程的阅读方式提出了要求。(3)第6条,对阅读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提出了要求。(4)第7条,对阅读常见文学作品样式提出了要求。(5)8-10条,分别对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和简单 的议论文提出了相对应的要求。(6)11-12条,分别对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提 出了要求。(7)第13条,对语文基础知识提出了要求。(8)14-15条,对搜集信息资料和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

14、。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解读 (一) “一个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总的架构:“三个维度”、 “五级阶梯”和“两个基点” 1、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五级阶梯” “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 、 “发现与创新” 3、 “两个基点”“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主要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主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3、管控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四)文本研读例说: 1、总目标部分1)第一阶梯:积累与整合是就语文学习过程的基本方式方法而言,指出 应重视对语言材料和

15、语文知识积累,重视对语文 知识、能力、方法以及人文素养等要素的整合。 明确打基础要扎实、素养提高要全面的道理。2)第二阶梯:感受与鉴赏是就阅读过程对感受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发展提出的 要求。明确了“品味语言”,具有和提高语言感受力的重要 性。也特别要求,重视阅读过程的体味美和感受美,以及 培养高尚情趣、提升审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3)第三阶梯:思考与领悟是就阅读过程对思考力、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提出的要求 。“领悟”和“探讨”是其主要学习思考方式,“严密性、深刻 性、批判性”是其学习思考必须具备的品质,“独立思考、 质疑探究”是其必须养成的习惯。同时,“乐于进行交流和 思想碰撞”也是必须的。4

16、)第四阶梯:应用与拓展是就语文运用提出的要求,其总的要求是“ 正确、熟练、有效”。比较明确具体地指出“ 开阔视野”、“发展兴趣特长”、“跨领域学习” 、“拓展学习范围” 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 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要求在应用 和拓展中应当关注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多 元文化的理解、当代文化生活状况的了解 、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等,以加强文化修 养。5)第五阶梯:发现与创新这是在普通高中阶段对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上的要求 。这里着重强调:(1)掌握发现和创新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如,“观察”语 文现象,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究意识”和“发现 问题的敏感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学习用历 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2)具备发现和创新的心理动力的重要性,如,“对未知 世界始终怀有强烈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 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3)对发现与创新过程应具备的品格也提出了要求,如“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