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3290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秋兴》实用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甫(公元712-770) ,汉族,字子美,河南巩 县(今郑州巩义)人,世 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 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 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 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 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 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 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 ,时间是(755-762),安史 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 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 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 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 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 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 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 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 在途中

2、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 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如何鉴赏诗歌?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借助 课文注解,平时积累的知识);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表现手 法,诗眼,然后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 者的生平,挖掘诗歌的内涵,体味作 者抒发的思想情感。总之,阅读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 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 平,了解作品生活的时代背景。其次, 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 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 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以及有何表达效果,传

3、达了什么情 感?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步骤,试着分析鉴赏诗歌 ,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是什么意思?2、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3、找出诗歌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构成 了一个怎样的图景?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兴”就是 诗经中“赋比兴” 的“兴”,即借秋天之 景抒发内心的情感。内容展示点评合作探究19组A29组A1合作探究28组A28组A1合作探究37组A27组A1延伸拓展16组A26组A1延伸拓展25组A25组A1表现手法4组A2其余同学等待抽 查背诵抒情手法3组A2修辞手法2组A2描写

4、手法1组A2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般的秋霜使两岸的枫树林衰 败飘零,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更加萧瑟 阴森。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澎 湃,边塞上风云滚滚,阴沉沉地压向 大地。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像 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孤独的小 舟系向岸边,也系着我怀念故园的心 情。寒风阵阵,催促着妇女们拿起剪 刀裁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傍晚时 分,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的捣衣 砧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

5、白帝城高急暮砧 。明确:意象有: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江波,塞上秋风,阴 云,菊花,孤舟,泪,寒衣,刀尺, 白帝城,暮砧等。特点:凄凉,萧瑟,阴沉,萧条、 残败等。描绘了一幅秋露清冷、秋气萧森, 草木凋落,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 ,塞上风云阴沉密布,白帝城中捣衣声 声的苍凉的秋景图。明确: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 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凋伤”意指安史 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 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 、山,暗指国家)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 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

6、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 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4)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 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5)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 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 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到处都在赶 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 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 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 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 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2、这首

7、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首联:借景抒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 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 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 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 作者低沉心境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 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 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 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 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因此,这两句 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触景生情 ,抒

8、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明确 :(2)借景抒情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 苍凉的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 羁旅之愁。3、你认为这首诗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抒发了诗人家 国之悲,羁旅之愁,思 乡之情。 1、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1)小题。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 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 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

9、、 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v( 2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 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 比喻“暮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 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 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 情。 v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 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 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 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 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 酸。“乾坤”,即天地。“腐儒”

10、,迂腐的读书人,这里 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 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 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 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 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 深!v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 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 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 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 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 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 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 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

11、”,长夜 。 v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 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 ,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 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 。“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 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 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v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 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 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 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 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 ,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 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v 评解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 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 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论这首诗说:“味之久矣, 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 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 、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 。”确实,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