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874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刘雪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职业技术兰州职业技术 学学 院院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题目: 系系 别:别: 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系 专专 业业 ( (方方 向向) ):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 年年 级、级、 班:班: 1414 级会计级会计 9 9 班班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刘雪艳刘雪艳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周一沁周一沁 20162016 年年 1111 月月 7 7 日日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保护国

2、有资产安 全的重要目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货币资金开支的合理、 合法和货币资金回收的安全可靠,防止贪污舞弊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保证 会计资料的正确,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现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问 题集中表现在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上,针对企业货币 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原因,是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货币资金内部 控制体系建立不完善、忽视其关键点导致了漏洞、缺陷的发生,这些缺陷的存 在,损害了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合法性、效益性。货币资金业务是现 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货币作为流通手段 ,可以与任何财 产物资、商品交换,尤其是现

3、金,既便于携带又便于储存,因此就成了营私舞 弊和贪污盗窃的猎取目标。哪里有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哪里就有可能发生舞弊 行业,而货币资金业务数量大、范围广,单位在资金筹集、材料采购、费用支 付等各项经济活动中都会发生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发 生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可能。其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种类的业务不可比拟的。 可见,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内部控制 是建立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而在现实工作中,尤其作为基层单位,我认 为财务制度不规范的地方很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很不健全,比如在 收取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因实际工作的复杂性,没有正确使用分权、授权和

4、稽 核控制而上级主管单位没有对基层财务作定期的审核、检查、指导,并对出现 的问题没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1999 年全国人大修订的会计法强化了从 国务院财务部门到各单位“任何”个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严格的规范了单位 负责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性成 为会计法的主线。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 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 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 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现状来看, 大多数企业没有注重岗位分工、授权批准

5、制度的建立,导致了现金和银行存款 漏洞的发生。根据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结合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设计 一套切实可行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对于落实国家关于货币资金的 各项宏观管理制度,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与核算,从而保证货币资金在对外财 务会计报告中的恰当披露,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和正常有效运转,促进企业生 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运行,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从控制环境入手,健全有效的内控框架,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 的内部控制制度。 (2)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选题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汪涛在我国东部产业向西转移的承接对策研究(2015)一文中

6、,就西 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十余来年,由于西部地区固有的比较优势,其承接东部产业 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转移也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政策导向与承接对策两个方 面,对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陶艳玲, 古扎丽努尔吐尔逊在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研究 (2013)一文中这样写到: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出 现资本报酬递减,加上能源紧缺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东部地区发展面临挑战, 因此东部地区加快了传统产业转移的步伐,腾出空间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 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步

7、伐的同时,西 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 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快西 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在初级发展阶段,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形势下,西部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承接战略, 以便顺利承接东部产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郑耀群,胡新,常芸在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 陕西省为例(2012)一文中写到,欠发达地区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 业转移,已成为其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区域产业静态和动态集聚指 数测算出东部地区五省一市具有转移

8、趋势的产业和陕西省的区位优势产业,在 此基础上确定出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行业。结果表明,东部五 省一市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趋势明显,陕西省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重工 业及资源型工业。陕西省应利用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找准产业承接的行业 对接点。 宋周莺,刘卫东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2013)一文中写 到,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结构更是直接关系到地区 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目前, 国内外已有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绝大部分都是大方向性的定性 研究,定量研究还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

9、过 测算区位熵、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系统分析 2000 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 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然后,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 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测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结果; 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和建议。 唐邦勤,布仁吉日嘎拉在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动力主体与机制 分析(2014)一文中写到,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构成了西部地 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三大动力主体。西部地区完善的产业承接动力应该是 “政府有意愿、企业有兴趣、居民有热情”,三个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从整体 上构成西部地区对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动力。合力的形

10、成则源自于激励、 竞争和关联三种动力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朱涛,邹双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模式研究(2013) 一文中写到,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 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 20002011 年间中西部地 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 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 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 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2、选题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赤松要对日本的棉纺工业进行研究发现

11、,明治维新以后由于日本近代经济的发展,国内需求增加,棉线、棉织品的进口也随之扩大。同时由于需求的增 加,国内的的棉线、棉织品迅速发展,产量猛增,逐步取代进口,并分别于 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和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后超过了进口。随着国内产 量的不断增加,出口开始逐渐扩大。20 世纪 30 年代,赤松要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雁形发展模式”。他提出:日本的产业经历了进口新产品、出口替代、 出口和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并形成周期循环,在图表上呈现出“V”形,酷似飞 行的雁阵。在一国范围内“雁形发展形态”先是出现在低附加值的消费品产业 中,然后出现在生产资料产业中,继而出现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

12、整中。 “雁形发展模式”揭示了产业发展的后进国家追赶产业发展的先进国家的发展 轨迹。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在赤松的理论基础上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认为投资国应积极将已 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转移,以规避 产业劣势。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从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 投资,接受投资国采用投资国的先进技术,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在比较优势。因 此,从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和接受投资国都有利。这一理 论反映了日本具有产业转移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日本 20 世纪 70 年代积极向亚洲新兴

13、工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实现本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 主要理论依据。 邓宁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和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 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涵盖了各种跨国经营活动,即货物贸易、无形资产 的转让、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即所有权优势、区 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三大优势是决定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如何对外投资的 主要因素,是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刘易斯则提出了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欠发达国家工业化 早期,内部存在着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经济部门,即以市场为导向、 技术先进的城市现代产业部门和以落后、庞大、自己自足的农业为代表的

14、落后 传统经济部门。传统经济部门存在大量隐性失业的劳动力,可以为现代产业部 门的扩张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由于传统经济部门劳动力近乎无穷的供 给,城市现代产业部门工人的工资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难以提高。因此, 节约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成本较低得以迅速发展。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迅速转化为资本,欠发 达国家工业化早期资本严重短缺的状况会得到缓解,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一旦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完毕,城市现代产业部门工人的实际工 资就会大幅上涨,投资方向就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化就会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费农在

15、总结国际贸易对美国工业结构转换的基础上,通过剖 析产品的国际产品的国际循环,提出了产品循环理论,即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费农认为,美国向国外转移产业,是企业为了顺应产品周期的变化,把处 于标准化阶段的产品和技术对外转移,以规避某些产业的比较劣势。国际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及生产技术的周期与各国比较优势的变化相结合,从动态 的角度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产品出口、对外投资到进口的发展里历程,对 产业转移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已经相当完备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涉及到了产业转移的方方面面。但是以前的学者主要集中在研究国际 产业转移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结构调整的作用上;在地 区产业转移方面,主要研究某一省区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或产业承接,以及相互 间的产业对接问题。然而,以前的学者对整个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研 究并不是很多,而且没有深入地分析其推动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东西部地 区在能源、资源、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的差异,剖析了东部产业西移的推 动要素,在分析西部地区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