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优.与书为友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6235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资优.与书为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资优.与书为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475 教育時論教育時論解讀資優與書為友解讀資優與書為友陳昭儀陳昭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這些年來陸續在不同的機緣中認識及接觸一些資優生的家長,常看到憂心 焦急的父母詢問各種孩子的問題,包括要如何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資優概 念?如何引導孩子?親子溝通問題?如何選擇適合的資優教育方案?應如何協 助孩子充分發展潛能?林林總總的問題,有些並非短暫時間即能給予答覆的, 因此有時我會提供一些相關的書籍及資料期待家長或許能從中尋求屬於自己的 答案。Conroy(1987)即主張實施家長親職教育方案的最佳時機是當孩子一被鑑 定為資優生時,此時就應立即提供父母

2、有關資優特質、教養方式等相關資訊。這篇文章我想從三個面向來闡述解讀資優.與書為友的意涵,我將從 資優生家長讀書會談起,讓大家瞭解書籍與讀書會的魅力與功能;接續介 紹一些相關的中文(包括翻譯)書籍,並分為兩類:與書為友認識資優 以及聰穎的孩子智慧的父母 ,期待讓資優生本身以及其家長在面對一些問 題、疑惑與衝突時能有另一個瞭解自己或孩子的管道。壹、以書會友資優生家長讀書會壹、以書會友資優生家長讀書會Dangel 與 Walker(1991)曾調查 159 位美國喬治亞州資優家長喜歡何種型式的資優親職教育方案,結果顯示:依傳遞型式的喜好程度依序為書面資料(52.2%)、 專家演講(49.6%)、錄影

3、帶或卡帶(49.6%)、教育性電視節目(26.4%)、親子工作 坊(16.9%)。國外多位學者曾對資優兒童父母親職教育方案的進行方式提出建議, 他們認為宜根據資優生父母不同的學習風格,以多樣的方式實施,並且提供家 長一個安全、支持的環境,彼此可以分享心中的疑問、恐懼、快樂等經驗。他 們同時指出,當家長發現其他父母也有相同的感受或需求時,將會形成一個支 持的網絡,擴展家長的生活範圍(Conroy, 1987; Dwinell, 1977; Pearl, 1997)。在國 內,章昆超(2002)針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 求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多數的家長對學校親職教育的認知是

4、正向的,並且頗重 視學校親職教育,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親職教育內容的需求較迫切者,分別 是親子溝通的方法、資優兒童心理發展各階段的特質與需求、瞭解子女升學進 修的管道等。最具體的做法是我曾於 2003 年的 3 月至 6 月隔週週二晚間辦理了一學期共八次的資優生家長讀書會,邀請家長共同閱讀資優教育及教養子女的相關書籍 與文章,以交換心得並獲取新知。原本預定招收二十位學員,結果反應頗熱烈, 在截止日前已有廿二位家長報名,因此提前結束報名。這廿二位家長中有兩位 爸爸,二十位媽媽參與。家長在這八次的讀書會中由陌生而熟悉,甚至於到最 後欲罷不能,希望在下學期仍有聚會討論的機會,讓我覺得非常歡喜與感動

5、(陳昭儀,民 2003a) 。這八次的聚會雖因中間有 SARS 的阻撓,然而有許多成 員仍不顧其他家人的反對堅持要參與,可見讀書會的魅力,這樣的魅力來自於 閱讀與分享,如其中一位成員的感受:讀書會讓我對於教育的認知更深刻,讀書會讓我對於教育的認知更深刻, 知曉資優生的特質、教養經驗,我是生了小孩才開始學習當媽媽的,讀書會開知曉資優生的特質、教養經驗,我是生了小孩才開始學習當媽媽的,讀書會開 啟了我另一扇窗。啟了我另一扇窗。 而這樣的體會更需要能身體力行,家長們就覺得參加讀書參加讀書 會增加許多新知,改變了人生觀,也增進了親子關係。會增加許多新知,改變了人生觀,也增進了親子關係。 有些觀念對我們

6、來說有些觀念對我們來說 是新的觀念,這些新知需要我們親自去力行及體驗。參加讀書會後,我覺得對是新的觀念,這些新知需要我們親自去力行及體驗。參加讀書會後,我覺得對 於我的雙胞胎女兒,較能以尊重及寬容的態度來表示關懷,因為他們聰慧而敏於我的雙胞胎女兒,較能以尊重及寬容的態度來表示關懷,因為他們聰慧而敏 感,實在應給予更多的自主及讚賞。感,實在應給予更多的自主及讚賞。 也有家長有感而發,寫出一段頗有智慧的 話語: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無限的可能。也許你從孩子身上,隱約看到縮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無限的可能。也許你從孩子身上,隱約看到縮 小版的自己;也許你正為孩子的離經叛道而頭痛,請打起精神來接受上天賦予

7、小版的自己;也許你正為孩子的離經叛道而頭痛,請打起精神來接受上天賦予 我們的責任,畢竟我們都是有心的父母。試著放鬆自己,卸下武裝,你會發現我們的責任,畢竟我們都是有心的父母。試著放鬆自己,卸下武裝,你會發現 孩子與你更親近。孩子與你更親近。 陳采明(2005)也曾進行類似的方案,實際與十一個家庭進行為期一年的 互動以探究資優幼兒親職教育方案中家長們的成長經驗,在方案中採用讀書會、 專題演講及影片欣賞等多元活動方式。結果發現父母們在分享教養經驗和澄清 心中疑問的機會中,能夠瞭解到一些共同問題的處理方式,當家長發現其他父 母也有相同的感受或需求時,將會形成一個支持力量,更加肯定自己的教養方 式,也

8、能輕鬆的享受和子女共同成長的快樂時光。目前社會上多以小家庭為主, 資優生的父母常因無人可討論而感到孤單與無助,遇到問題時有人可以討論和 商量常是家長們最需要的支援,透過分享和交流的機會,不但可以提供不同觀 點的建議,也能提供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藉由他人的教養經驗,減少親 子教育上摸索的時間,協助孩子發揮潛能,共同為資優生的未來發展而努力。由以上兩個在國內成功推動的方案可知資優生家長讀書會的魅力與功能, 期待學校或資優生家長能組織家長成長團體,藉由書籍、視聽媒體、專家講座、 彼此的分享與討論等形成支持團體,造福的將是我們的孩子與家長。然而,若 是在客觀情勢上無法參與或組織家長團體者,以下我將

9、介紹相關的書籍,期待 資優生本身或家長能自行由書籍中找到一些方向。貳、與書為友認識資優貳、與書為友認識資優資優生到底有哪些特質?有什麼壓力?有什麼困擾?有什麼歡喜與快樂? 未來又會如何呢?相信這是資優生本身、家長及老師很想探詢的一些問題,因 此搜尋了一些相關書籍以供參考,期待大家能解讀資優.認識資優 。人們常 因為不瞭解而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因此對於資優生的特質、資優教育的理念之 認識是最基礎的功課。以下介紹三本書籍(詳表一):我的天才噩夢 (唐宗漢譯,2004)是一 份研究報告,作者研究了一百位十八歲到九十歲,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 背景、工作、社經地位及種族的資優成人,在這本書中,披露出資

10、優成人苦樂 參半的人生;後兩本則是作者的自傳,前一陣子在台灣掀起一陣漣漪的不只 是天才的作者美籍華裔的徐安廬(2005) ,他十一歲開始在大學修課,十三歲 修完高等微積分,而且還是全班最高分,十四歲拿到大學文憑,從小就天資優 異、表現傑出且各項能力平衡發展的他是資優生的典型代表;而看見自己的 天才的作者盧蘇偉(2004)的經歷則坎坷多了,他從一個智商只有七十,小 學二年級時還不會看時鐘,小學五年級才學會認字的孩子,憑著自己永不放棄 的信念與堅定的毅力,以及在家人極大的包容與體諒的相扶持下,探討自己生 命中的缺陷與困境,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找到自己的天才,他的例子頗具啟 發性,也顛覆了我們傳統對

11、於天才的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優勢能力, 都有屬於自己的天才! 在家教育是目前台灣的新趨勢之一,雖然目前只有很少數的家庭會在學校 教育之外採用在家自學,然而,針對這少數族群,更應有較多的經驗分享與交 流, 不只是天才此書,應能提供要採取在家自學歷程的家庭相當的參考價值。 作者在書中特別提出在家自學可不只專注在智育發展方面,而是德智體群美樣 樣要兼備的。徐安廬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是不要變成一個空有知識卻沒有生一個空有知識卻沒有生 活的孤獨人活的孤獨人 (徐安廬,2005) 。表一 與書為友.認識資優書名(出版年)作(譯)者出版社我的天才噩夢 (2004)作者:Marylou Kelly Strez

12、newski 譯者:唐宗漢遠流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花了十年的時間,追蹤研究上百位資優成人, 探討資優兒的標籤如何影響他們日後的事業、交友及 愛情生活,生動描繪出在平凡世界中,身為資優人士 的人生面貌。包括成就非凡的努力奮鬥型 、出名 學者或運動員的超級明星型 ,以及有創造力又喜 愛自由的特立獨行型 。徐安盧商周不只是天才(2005)內容摘要: 天才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可以培養呢?徐安廬的 成長經驗,可以讓我們一探天才的神秘。本書毫 無保留地重現他的成長過程有歡笑、也有難堪 希望能和台灣的學生、家長及師長分享他的學習經 驗與態度;他的學習經驗,甚至已編入美國的學校教 科書。盧蘇偉寶瓶文化看見自

13、己的天才一 個智商 70 少年調查官 的成長(2004)內容摘要: 作者以第一人稱自傳式的小說體裁,細數自己成長中 的滴滴血淚史,他與雨人恰好相反,數字與記憶力是 白癡,推理與分析卻像天才。作者目前已經是個作家, 知名演講家,也是台北縣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參、聰穎的孩子、智慧的父母參、聰穎的孩子、智慧的父母身為忙碌的現代父母,您在教養子女時是否常感到力不從心?您是不是在 孩子跌倒時,就急著要拉他們一把?您是不是常威脅、糾正、指使您的孩子, 卻始終無法讓他們達到您預期中的表現?其實您不必急著告訴您的孩子該怎麼 做,也不必板著臉孔、大聲咆哮,這樣只會拉遠您跟孩子間的距離,所得的效 果適得其反。

14、試著營造支持友善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們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並幫助他們培養邁向成功人生的重要生活技能(Glenn & Nelsen, 2005)。我研 究了國內很多傑出人物,結果發現到這些傑出人物的家庭社經環境從貧困、小 康至富裕皆有,所以此因素似乎不是一重要的影響因素;真正重要的關鍵乃是 自由民主的教養方式及鼓勵與支持的態度才是正向的因素(陳昭儀,2003b) 。 此與蔡典謨(1996)研究高成就青年學生的家庭影響,以及 Clark(1992)與蔡典謨 (1999)所做之低成就資優生家庭影響的研究結果頗一致,不同的家庭背景,無 論父母教育程度、職業地位如何都有孕育高成就孩子的可能,事實上教養

15、方式 才是更直接影響的因素。Mansfield 與 Busse(1981)整理了自 1951 年至 1971 年,對於高創造力科學家其兒童時期父母教養之影響的廿五個研究,發現到父母如能在孩子的成長期間,給予正向、積極、開放、容許自由探索和溫暖的管 教方式,則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很有利的因素。例如在資優教育領域中非常有名的兩個對照的例子即為皆於十一歲就進入 哈佛大學的資優生 Winer 及 Sidis:Sidis 在成長過程由於父親給他太大的壓力, 非常熱衷於宣傳自己造就出天才兒童,以兒子的表現來求得自己的滿足,讓鎂 光燈的焦點聚集在兒子驚人的智能發展上,卻沒有幫助他如何應付這樣的成名 壓力,使得

16、Sidis 怨恨其父母,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困擾,甚而精神崩潰,潦倒 一生!Winer 卻是一位健全發展,成功適應人生的資優生,他的父親以孩子為 中心與他一起規劃生涯計畫,鼓勵其培養多元興趣(Howe, 1999) 。我特將兩個 例子製成表二,以利瞭解家長不同的教養方式所可能會形成的差異。表二 父母教養態度之影響家長教養方式WinerSidis 共通點重視孩子的智能發展相異點培養孩子多元興趣 鼓勵培養許多戶外興趣只關注孩子的智能發展 不注意孩子的情緒需求 認為與智能無關的追求 都是愚蠢的或是浪費時 間結果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在自傳中述說他童年的 傑出部分是父親給予密 集教育的結果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技能 缺乏自信 潦倒一生由上述的例子可讓我們瞭解到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應有正確的觀念,不 要讓孩子變成炫耀的工具,逼迫他們去學習各種超過其能力負荷或沒有學習興 趣的事務,造成孩子太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多元能力及興趣的培育,不要只 著重在智能此一層面,而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