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资治通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2211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资治通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读《资治通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读《资治通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读《资治通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读《资治通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读《资治通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我读读 资资治治通通鉴鉴 发表于: 2007-09 作者:孟宪实读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如果没 有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读书,有功利性的目的 获取知识, 掌握技术,使得读者变得强有力。读书也有非功利性的目的 陶冶情操,锻炼理解力,就不单纯属于功利性问题。读史,虽然有 “读史明智 ”的名言,但是很难说读史是为了什么功利。一个历史事 件,一个历史人物,你对他们知道多少,能够对你的现实生活产生多 大的影响呢 ?这显然是难以判断的。通过历史的阅读,你的思维空间 获得拓展,你的历史意识获得强化,这虽然不等于功利,但也不能说 没有意义。 但是,中国历史的文献记载浩如烟海,尤其是

2、因为历史的变迁, 在阅读过程中设置了障碍。这个障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字方面, 阅读古文我们不太容易;第二,经常有文字虽然能够读懂,但是文意 的理解方面又有困难。其实,古文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倒是后者的阻 碍力更大。高中毕业,阅读古文就没有什么问题,个别字词问题依靠 工具书很容易解决。对我们真正造成影响的其实还是文意的问题。通 过简单的记载文字,我们对于所记历史究竟能够理解多少呢? 近年来,因为要给观众讲解唐初的历史,我重新仔细阅读了相关 资料,尤其是编年体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我在阅读过程中 颇有心得,介绍出来,也许有助于读者对同类读物的阅读理解。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皇帝宝座。在玄武门政

3、变和他正式登 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自从玄武门政变成功以后,他就实际控 制了政权。掌权以后的李世民如何对待过去的敌对势力,这在当时是 一个头等大事,因为天下都在观望。李世民及时采取和解政策,对原 来的敌对势力积极拉拢,化敌为友。其中,收编魏征意义重大,不仅 充分显示了李世民的宽阔胸怀,更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埋下了重要伏笔, 因为没有魏征,贞观之治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 资治通鉴 的记载却十分简单,不过如下一些文字而已: 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征谓曰: “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征举止自若,对曰:“先 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世民素重其

4、才,改容礼之,引为 詹事主簿。 这样的一段文字,李世民与魏征两人的对话只有两句。李世民一 句问话,魏征一句应答。李世民问话之前有一句铺垫,证明了魏征回 答的是实话。魏征回答之前有一句铺垫,是描写当时气氛紧张,别人 都替魏征担心而魏征举止自若。魏征回答之后,李世民改变了态度, 前倨后恭,立刻任命魏征以新的职务。魏征显然也接受了。唐太宗态 度的如此变化,也有一句解释,叫做“世民素重其才”。但是, 如果素重其才,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气势汹汹呢?所以,真正理解李世民与魏征关系的转变,在这段文字记载中, 我们还有必要认真分析。史书在叙事的时候,把很多历史信息隐藏在 了文字的背后,如果不仔细分析,我们的阅读就

5、很难通过这些简单的 文字了解历史的真相。 要正确理解这段记载,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基本背景。 魏征是东宫李建成手下的核心成员,他的官职是太子洗马。洗马 是东宫司经局的首脑,从五品,专门管理东宫的图书,经常要跟太子 讨论学问文章。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争的过程中,魏征看来 是主张对李世民采取极端手段的人。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秦王府有 一个东宫和齐王府百人左右的名单,准备杀掉。后来因为尉迟敬德的 坚持而没有实施。魏征应该在这个百人名单中。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见魏征。对此记载最多的是资 治通鉴 。李世民召见魏征,对他进行了指责,说:“你为什么 离间我们兄弟?”听了李世民的问话,“众为之危惧 ”,

6、大家都 为魏征感到恐慌。没有想到,魏征“举止自若 ”,很坦然地回答 说: “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他没有辩白,而是说 因为自己的计策没有被李建成采纳,所以李建成才有了今天的祸难。 魏征竟然如此说话,我想,当场的众人一定更加吃惊。但是李世民的 举动却很反常,他不但没有继续追问,反而“改容礼之,引为詹 事主簿 ”。为什么呢 ?资治通鉴 说是因为李世民平素就看重魏 征的才干。 这段记载,让人很费解。李世民为什么开始气势汹汹后来忽然改 变了态度 ?魏征为什么态度有些傲慢但不回避他的责任?他凭什么 敢于直言说自己劝前太子杀李世民?而为什么李世民又放过了他? 要想了解这个简短对话的玄机,首先必须

7、明白李建成与李世民斗 争的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本质上是对最高 权力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他们两人才是关键,其他人都 是附庸而已。追究属下的责任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样的斗争, 不是别人挑拨就能发生的。这是斗争的性质。第二,这场斗争的胜败 决定于手段,简单地说最后的结局决定于谁先下手。先下手为强,是 基本原理。李世民先下手,结果胜利。李建成没有先下手,所以失败。 这是斗争的手段。 我们再来分析李世民与魏征的对话。 李世民上来气势汹汹,让大家很害怕。“你为什么离间我们 兄弟关系 ?” 魏征呢 ?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让李世民的凶猛态度落了空。 为什么魏征不回答这个问

8、题呢?因为这场斗争的本质是对最高权力 的争夺,实际上与别人无关。李世民的这个问话是要搅浑水,是要探 魏征的底线。比如,如果魏征回答没有离间,或者说你们的关系我离 间不了。那都会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而那是很危险的一个问题。所 以,魏征不回答李世民的问题,直接进入第二个问题,就是这场斗争 的手段问题,那就是谁先动手谁胜利的问题。魏征说,我也曾建议采 用同样的手段,但是前太子没有听我的话,所以才有今天这个结局。魏征这么说,表达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态度:第一,我对这场斗争 有清醒的认识,第二,我对秦王殿下很钦佩。魏征直接进入关于斗争 手段的问题上,表达魏征在这个问题上,甚至比秦王还有先见之明, 比秦王更早

9、认识到采取绝对手段的必要性。就此而言,李世民是占下 风的。因为同样的手段,魏征先李世民已经想到了。作为谋臣,这其 实就是最重要的才干。 但是,魏征没有因此骄傲,而是用这条资料表示对李世民的钦佩。 为什么 ?魏征说自己的正确意见没有被前太子采纳,也有另外一种暗 示:我这个人在前太子那里其实也不是很受重用。我的正确意见,现 在已经被事实证明。不被采纳,当然是怀才不遇的表现。如果不是前 太子,而是秦王殿下呢?我的正确意见当然会被采纳,因为事实上你 就是采用了和我一样的策略。我如果在您的手下,当然就不会有怀才 不遇的感觉了。 魏征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才干,一方面表达了对李世民的臣服。 明显的信号是“先太

10、子 ”这个词汇的使用,表明魏征对于时局转变 先太子已经被废为庶人,秦王李世民已经成为新太子 的 承认,这就是对李世民统治的承认。为什么李世民忽然改变了态度?就 是因为他听出了魏征的心声。众人还在为魏征担心呢,哪里想到魏征 和李世民已经什么事情都谈妥了。魏征用不屈不挠的态度表达了心悦 诚服,李世民能够透过魏征的态度看到魏征的内心,当然也是高人。 这就像是两个武功高手过招,观众还没有看清招式,两人已经握手言 和、谈笑风生了。 这番历史的会话,绝对堪称一绝。但是,如果不认真分析,我们 在阅读的时候很可能就轻易滑过了。这么一分析,大家可不要因此小 看了魏征。魏征用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君主的尊重。因为魏征

11、富有智 慧,深懂李世民心理,所以后来魏征总是比别人更能劝解李世民。两 人是真正的高手,他们两人所沟通的别人甚至无法理解。 在 资治通鉴 中,叙述魏征不杀之后,就是李世民公布广开 言路和杜绝天下贡献、释放鹰犬的新政。没有人说是谁出的主意。我 认为,这就是魏征献给李世民的第一份礼品。天下和解,重在争取人 心和官僚队伍的支持。魏征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这样的主意完全 可能出白他的思考。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资治通鉴 只选择了两句话来 叙述李世民与魏征关系的转变,因为这两句话最能体现两人关系转变 的关键。魏征在胜利者的面前没有卑躬屈膝的表现,他的臣服表现得 很有气度、不卑不亢。李世民看到了魏征臣服

12、的内心,对魏征的态度 也很欣赏,于是愉快地接纳了魏征。 古代的历史著作,从来讲究的是言简意赅。深入文字背后,尽量 多地掌握其背后的历史信息,不仅对专业人士研究历史意义重大,即 使是爱好者,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是很有益的。尽可能回到现 场,感受现场气氛,了解背景和问题的核心,不放过文字表现出来的 微言大义,如此这般,可以看做是提高史书阅读力的重要途径。当隐 藏的历史真相在你的阅读面前渐渐显露的时候,作为读者,我们是很 有成功快感的,就如同一个案件在我们手中告破一样。相关链接:孟宪实,1962 年生,黑龙江讷河人,北京大学史学博士、 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著有 敦煌百年 、 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唐玄奘与曲文泰 等论著,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2006 年 12 月在中央 电视台 百家讲坛 栏目主讲 玄武门之变 , 2007 年 5 月主讲 贞观之治 。曾担任电视剧贞观之治 编剧 (与作家阿城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