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104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论文19p(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的历史研究【摘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作文的变化和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本文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命题体裁、命题形式、命题评分标准以及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与地方卷的比较和借鉴这六个角度切入,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进行研究,从而把握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发展脉搏,进一步揭示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存在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命题体裁;命题形式

2、;评分标准前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作文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持续受到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紧跟时代的脉搏,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沧桑巨变和语文教育思潮的不断演进。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关于我国高考作文的研究,前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中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对高考作文试题进行例析。第二,从审题角度对学生进行高考作文指导。第三,从地域视角针对各省份自主命题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确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但是,

3、这些研究大多致力于通过一些具体例析或者微观角度对高考作文进行解析,很少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切入,宏观且较为全面地对高考作文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众多关于高考作文的书籍、报刊、杂志甚至是网络媒体中,我们很难从中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高考作文追本溯源,不能明晰地寻找到一条高考作文的发展演变之路。基于以上缘由,本文将运用历史研究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命题体裁、命题形式、命题评分标准以及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与地方卷的比较与借鉴这六个角度切入,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以及将其与地方卷进行比较,既能掌握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体

4、现出三十多年来语文作文教学的理念与思想,促使高考作文命题更好更快地跟上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系统的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总目标,更集中体现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又能客观立体地展现出国家卷和地方卷关于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异同,有助于双方互相借鉴补充,共同发展进步。总之,把握高考作文的发展脉搏,能提高我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敏锐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素养,为今后从事语文作文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一、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凭据,发挥的作

5、用更是举足轻重。而作文作为高考制度中极其重要的考核板块,其命题理念已经成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缩影。一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命题理念被巧妙地贯穿于其中: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这三个大主题进行命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要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人为本” ,这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与周围的一切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再是一个自然人。他有着自己的社会性和个性。他是社会中的人,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考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思维、思想、知识、道德、情感以及技能等。从 1979 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一直延续到现在,1979 年改写第二次考试 、1982 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13 次以上作文题清晰地表明了人与社会这个议题;1985 年给编辑部的信等 3 次涉及人与自然这个议题;1988 年习惯 、1994 年尝试等 20 次以上关乎人与自我这个议题,;甚至有些作文本身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双重议题。以人为本,全国卷高考作文给莘莘学子一个宽广的平台去

7、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进而历练自己的德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第二,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不忘经典,与时俱进,有较强的开放性。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经典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象征,我们要弘扬传统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以让民族生生不息。然而社会日星月异,无论是科技,还是知识,都在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增长着。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一批批时代的尖兵,去引领未来。所以历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考察学生对民族传统的认知以及对时代气息的敏感度

8、。1998 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补写以及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001 年诚信等作文便是对传统中的“孝”文化以及为人之道的教育。时代的脉搏,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敏感度,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1989 年高考作文题关于写信给朋友提一些关于填报高考志愿的建议、2007 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 II 以丛飞以及华南农大学生小李的事例为材料的话题作文、2008 年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话题的作文等无一不充满时代的气息,展示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传承经典国粹的同时与时俱进,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第三,贴近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弘扬个性,在个性张扬中培养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9、。语文知识的长度等于生活的长度。生活让语文多姿多彩,给了学生对象化与个性化的体验。纵观 1979 年至 2010 年,31 年的全国卷高 45套高考作文题,每一道题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莘莘学子可以以生活为师,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成长,这就保证了学生能有话可讲,可以真正写出真情实感,而不用假、大、空去捏造,写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2003 年高考全国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 年高考全国卷的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作文,这些题目的设计,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的看法,表现自我。这

10、凸现了考生的精神体验,充分尊重了考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话可说,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开放的作文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莘莘学子可以海阔天空,任思维驰骋,任智慧闪烁,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综合素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育大纲提出了要求: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意识考虑写作的目的或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明显,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世界,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宽阔的心胸去面对,他们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接纳并认知世界,用作文创造性地表述见闻

11、,表达真善美,表达假丑恶。前几年的作文题,不是“诚信”就是“选择” ,如2001 年高考作文题“诚信” ,多体现社会价值、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外在价值观的灌输,是道德系统内的命题。但这两年,尤其是今年的作文题目则不然,非常强调思维的辩证品质,要求能闪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加强调学生自己对人生的内在反思,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把握能力。这对未来的中学教育是一个有益的信号,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灌输、简单地要求学生“要怎么样” ,而应当引导学生开放性思维,要求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这正符合眼下素质教育的初衷。这种作文导向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

12、有利于学生从学校这个小校园向社会这个大校园的顺利过渡。通过以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分析可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理念始终致力于给莘莘学子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平台,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它正朝着“大语文”的开放性思维角度阔步前进。二、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三十多年的风云变幻,高考作文与社会共同成长,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别样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了以下阶段性的变化:第一阶段:1978 年1979 年,突显政治导向色彩“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停滞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刚刚恢复,政治余波犹在,透过作文题我

13、们可以感觉到当时政治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巨大比重。1978 年高考作文要求把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五六百字的短文,从这里我们可以嗅到浓浓的政治意味。1979 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 。题目不直接涉及政治,但从当时“四化”加速人才培养的大环境看,题目还是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印证政治信念和实施德育的职能。第二阶段:1980 年1989 年,转入社会人生领域高考作文是是社会的影子。当风潮余波过后,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精神迷茫,经历了强烈冲击后重新站起来的人们找不到新的出路,十分茫然。高考作文命题在命题内容上开始挣脱意识形态厚重的包袱于,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人生,指导人生方向

14、。高考作文题通过关心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反映社会面貌和人生百态,从而揭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 1981 年根据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1983年根据漫画挖井写一篇议论文,1985 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谈环境污染问题,1986 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 年“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1988 年“习惯”等,这些题目都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放眼社会,关注现实人生。第三阶段:1990 年1998 年,转向道德化20 世纪 90 年代后,市场机制深深刺激了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追求,加之现实生活中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差别的扩大,社会风气开始异化,导致部分国人价值观紊乱,思想信仰坍圮,伦理道德低下。这

15、些危机的暴露,促使人们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些社会风气的变化毫不例外再次影响高考作文命题的变革。在呼吁道德回归的路上语文教育有不可推脱的重担。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紧扣“道德”的主题。如1991 年的高考作文“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为题写发言稿,要求青年学生能够更加辩证的思考问题,期望青年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1992 年的高考作文是写一篇故事的续编和一篇议论文,旨在教导青年人提高全民道德水准,优化社会风气。1995 年的高考作文根据鸟的评说写议论文,意在告诉人们,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缺陷是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1996 年的高考作文是比较给六指做整

16、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后发表议论,其实是讽刺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负责任的现象。1997 年的高考作文要求阅读材料(社会调查分析,是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写篇议论文,旨在教育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形成道德习惯,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第四阶段:1999 年以来,人本命题显现这时候,中国的改革开始深入全面深化阶段,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出现了新的特征。为把握新特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该理念竟蕴含了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理念,又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它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深得民心。思潮影响行动,这股人文旋风深刻地影响高考作文的命题。1999 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 1999 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松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打开了一个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2000 年,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在考查学生的多角度发散思维,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