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901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名:书名:格外格外书号:978-7-300-16683-4著者:李一格责任编辑:杜俊红 李琳成品:148*210 页数:348纸张:80 克胶 装祯:正文四色,书腰,前环衬出版时间:2012 年 12 月定价:29.80 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本书卖点父母送给孩子的正能量正能量 ,海内外学生喜欢的阳光女孩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作推荐序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台湾诗人余光中热情推荐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北青报社长张延平、台湾著名作家廖辉英等联合推荐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李一格首部作品,讲述其格外精彩的中学生活,分享她的学 习游历、组织主持活动等的经历与心得,图文并茂,大

2、气优美展现九零后的正能量和大气场: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组织和主持多项大型活动, 赴欧、美、日、港、台等地交流,心怀家国天下,热心公益事业,并与朱军、鞠 萍、郎永平等共同主持节目推荐语推荐语 “我很小,但我有想法。 ” 摘自格格日记-一格的格外 ,值得好好读读。于丹与一格接触、读一格作品,能体会到她发自内心的表达。她用真诚的语言打动人, 用优美的文字影响人,更能将理想与关怀化作积极的有力行动,不断帮助、激励人, 她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优秀高中生。涂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在李一格这代人的视野中,世界是小的,心是大的。虽然她的名字只有“一格” ,但她看到的是“格外” 。能够看到“格外”的一代

3、人,让我们充满期待张延平, 北京青年报社长一格冰雪聪明,又在特别栽培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所有的成果展现在其灵慧的文 字之间,值得期待。廖辉英,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文章静水流深,涤人心旌,像有一道和煦的力量,有感召亦有启迪。她的文 章中有一种女孩少见的大格局,犹如流瀑挂于高壁,啸若玉龙。读一读,你就什么都 知道了。北京四中“流石文学奖”评语 读者定位读者定位中小学生,包括九零后、零零后青少年家长中小学教师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她是不拘一格的领导者,是北京四中模拟联合国协会秘书长、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 论坛活动总策划、志愿者队队长;曾任北京四中团支书、首师大附中班长、中关村三小少 先队大队长、舞蹈团团长。 她

4、是别具一格的主持人,承担校内外重要活动主持工作已 10 年,曾与朱军、鞠萍、郎 永淳等共同主持。 她是自成一格的小作家,获全国“春蕾杯”一等奖、 “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北京四中 “流石文学奖” 。 她的故事丰富、动人,她的体验比年龄更大气、更宽怀。她 8 岁到 10 岁写成近 30 万 字的格格日记 ,第一句便是: 我很小,但我有想法。内容简介内容简介李一格,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学生,多次组织、主持校内外大型活动,并赴欧美、日 本、台湾、香港等地交流。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充满正能量和大气场的 90 后形象,向读者描绘了一幅 17 岁中学 生的人生地图,包含了一个青少年对生命、人生的看法,有感悟、

5、思考,有探讨、追问, 有一个女孩对生命精彩的体验,不平凡中体现出一代人特有的个性与思想。 简要目录简要目录意外意外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 16 岁,致爱情 屁股都坐烂了 表白 七年 8 月 8 日 等 海岛子民 夜色地坛 爸爸的字身外身外 心湖 小旅天籁使者 跟进 关系 遇见 问梦想 有女如荼窗外窗外 南湖东风 乐人乐 焰火 沼泽地里的植物 小不点儿与大校长 给同窗的信D I Y 荆棘的光荣路开学信 我的校长 容颜课外课外 课外的同学 说一不二 中学生对话女科学家 小益而大公 心动 来到军营必做的事 一泊春华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你 飞扬顾拜旦言外言外 再读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 种态度 经典常谈

6、 读岳阳楼记 书话 美衣清扬 读一读,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读书推荐:三本小书大家说我说(代后记) 上架建议上架建议文学文学/青少年读物青少年读物/畅销书畅销书书摘书摘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1997 年,他打算出国留学,满心为英语发愁,特别是写作。正当他为此而闷闷不乐时,电子邮箱里冒出来一封通篇英文的信件。他先是一愣,是封发错的邮件唉,他刚想着,就边查词典,边朗读,被那开头舒畅而雅致的语言吸引了。太美了!“不如回信给他如何?一是告知他邮件发错了,二来请他做自己的英文写作老师吧!”他敢想敢干,果真这么做了。对方很快回复给他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我的课上也有很多中国的儿子和女儿们,我

7、经常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聊天。我很高兴你有这个愿望”原来,对方是一位加拿大的老人,名字叫 Craig,1946 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博士学位,他的妻子 Mary 在三十年代曾拿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并且获得了学士学位。他开始与这位陌生的老人通信了。很多次,老人的批注比他写的字还要多。老人总是很认真,经常一段一段地评论,逐条列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每一个字母都是老人的样貌。他是一位历史老师,姓石,名国鹏,孩子们喜欢叫他“石锅” 、 “石子” 。两位老人没有生育,领养了三个孩子。老大已经去世了,老二年过五旬,仍然在攻读希伯来语博士学位。老三叫 Graeme,患有先天性的精神分裂症,必

8、须常年服用镇静药,Graeme 只完成了最基本的教育,从没有进入大学,又因为身体虚弱,他只能做一名清洁工。时间长了,信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中国有许多人信奉佛教。 ”“那真好。说来你可能不信,Graeme 从二十多年前就对这门伟大的东方宗教感兴趣了。他是一个很爱思考、也很善良的年轻人。 ”“我很喜欢听京剧。 ”“那真好,我平时只能弹钢琴来舒缓情绪。Graeme 特别喜欢弹吉他,他弹得好极了,我和 Mary 都非常喜欢听。 ”“我的公开课在全国获得了一等奖。 ”“我们和你的父母一样为你骄傲,真是棒极了!你知道么?Graeme 也曾得过市长奖。 ”市长奖,那是 Graeme 在 1987 年得到

9、的一张由温哥华市长签署的“嘉奖状” ,以表彰他在维护市容的活动中,把墙面擦得非常干净。Graeme 总出现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两位老人经常对他赞不绝口,说Graeme 贴心、善良,照顾他们细心、周到Graeme 就像一颗璀璨而温暖的钻石,两位老人无时无刻不把他捧在手心里。一开始,石老师以为他们是怕Graeme 受非议、被瞧不起才故意这样说的。有一天,石老师在网上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大致是说英语造词是有规律的,西方人对自己常以“an”结尾,像 Canadian,Australian,而对不喜欢的人却惯用“ese”结尾,比如 Japanese,Chinese。石老师把这笑话式的文章转发给 Crai

10、g,想让他乐乐。“你怎么能这么说!这简直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最荒谬的文章!这里有很浓烈的种族主义!”啊!?石老师被吓了一跳,那是老头第一次对他大发雷霆。老人解释说,不论是说好与不好,都不能指向某一整个民族或种族,因为这不能代表全部。老人非常严肃地与他交流了这一问题。日后留学时,他去一位白人朋友家里听爵士乐,与客人们一起聊音乐历史、文化等等。他随口说了一句“我觉得黑人在歌唱方面都是天才!”这本意是赞美的话,却令那人一下子板起面孔,很正式地告诉石老师“你不能这样说” 。这次经历又让石老师深深地反思起老人严肃的告诫。一个世界究竟有多大?大到像一个小小的家庭。 “平等”究竟是什么?就是看待每个陌生人如自

11、己的Graeme。1999 年 6 月 23 日,老人去世了,还没等到石老师踏上留学之路,还没等到石老师与他相见。Craig 去世后,Mary 承担起了 Craig 的工作,与石老师互通邮件,做他的英文老师。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石老师和他们通了七百多封信,也就是说几乎每一天石老师都会写一封信让他们去批改。时间过得很快,2001 年石老师前往加拿大深造。Mary 让他暂住在家里。他像是回家了一样舒坦,像是心灵的栖息地从邮箱平安落到了地面。这里有简单洁净的家具和满墙泛黄的学位证书;这里有 Mary 注视 Graeme 时激赏的目光。他的眼前有一部电影在放映:老人对 Graeme 真诚、幸福地赞美

12、;老人怒瞪着两眼对着那篇文章生气;老人给路过的孩子铺暂住的床垫老人去世前四天,还写邮件对他说:“我感觉不太好,抱歉不能写很长,但是我想告诉你,我还在看信,请你放心。 ”“面对那些老旧的相片,我有一种热泪奔涌的感觉,那一刻我认识了平等和尊重的真正含义,认识了成功与幸福中可有更为深广的内涵。从那一天,我的眼中就再也没有了差生的概念。 ”石老师说:“我从未见过这位与我天天通信的可亲可敬的加拿大老人,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我和 Mary 一起来到了Craig 的墓地,把一盆鲜花种在了墓园里,泪流满面,久久地跪在 Craig 的墓前。我对 Craig 发誓说,我会把他对我的教诲和爱传递开去,这是我的使命

13、,也是我回报 Craig 的唯一路径。 ”在这个老人去世十周年的时候,石老师给 Mary 写信说:“把一瓣心香悄悄地献给天堂中仍在关怀我的 Craig,我相信,每一次当我想起善良、包容、努力、平等、幸福和爱这些词汇的时候,都是 Craig 在我的心头又一次点燃了一盏明灯。 ”我第一次听到石老师的这个故事是从校长的演讲中。后来我又三次去找石老师聊这个故事。有时我想,如果没有石老师对机会的把握、对知识的渴求,没有他的真诚、善良、勇气、耐性,怎能有这七百封邮件?如果没有七百封邮件,这路会不会就不同了?正是这七百封邮件筑起了石老师眺望西方世界的窗子,垒起了他身后坚实的信仰和追求。石老师学成回国后,育人

14、之路愈加正大、光明。他是我的老师,是我最敬重、崇拜的老师之一。我与石老师在历史课上相识,他要“与学生一起理性地反思历史的真实” 。过去的一年,我没有一节历史课不是沉浸其中,沉浸在真理、情怀、气度、理想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笔直地站在历史之上,宽博而广远。我与石老师在鸟巢慈善运动会上相识,那是他带着我们爱心社的孩子发起的活动,用奔跑的方式奉献爱心。阔大的体育场里尽是孩子们奔跑时的呐喊声、助威时的欢呼声、义卖时的“吆喝”声作为主持人和志愿者,我看到那高大的汉子与孩子们一起流汗、一起欢笑。我与石老师在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上相识,我作为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和朋友们与他一同共事。他把这项活动和体育精神从雅

15、典带到亚洲、中国,他说“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体,我和老师们为你们服务” 。他带给我们的一切,深沉而美好。“在学校,他指导读书社,让更多的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得高尚的精神;他指导思辨社,使学生们由此培养出了一种理性的精神;他指导口述历史的俱乐部,使学生们从历史中获得智慧”校长如是说。我说不清石老师的这一切到底受那位老人多大的影响,但是我确定的是:做石老师的学生的过程,也像是一条与老人渐渐相识的路。我说不全那些“人”字之内美好、高贵、光荣的词语,但我确定的是:我在注目于石老师和天堂的老人,注目于“人”的精神和“生”的意义。老人也一定有他的“老人”吧?我又可以成为谁的“老师”?注目,前行,我在。校长

16、称这是“链式反应” 。2011 年 10 月发表于意林2012 年第 2 期心心 湖湖曾幻想一个仙境,真切也好虚幻也罢,只要能让我有重拾如玉般润洁澄澈的梦。曾愿望一种生活,轰轰烈烈也好宁静致远更佳,只要能让生命的旅程风光无限。曾憧憬一面“海湖” ,是我太贪恋大海的浩然之气,还是更眷顾湖泊的光而不耀呢?今年暑假,我随父母来到了西藏。就在这里,我们沐浴着拉萨“太阳城”的光芒,酣畅着灵芝“小九寨沟”般的温情;我们抚摸着千年桑耶寺的斑驳,游历着滚滚雅鲁藏布江的流逝;我们尊崇着布达拉宫承载的信仰,膜拜着大昭寺深藏的精神境界;我们体味着人们质朴的真挚情感,感动着藏族人民圣洁的心灵而当我真正去了纳木错湖,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里的一切。“纳木错湖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 4 718 米,湖面东西长 70 公里,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