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1810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培训(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师质量规范责任意识培训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教务处培 训 提 纲 职教理念与质量规范责任意识 熟悉各层级教学目标 认识教学文件与质量记录 学习教师包堂管理制度 新教师导师制培养制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多系列、多环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 复杂过程。为保证教学工作按计划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教学 任务,学校必须对教学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规范以 及教学安排,均是组织与实施各项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和教学 活动都要按照计划进行,全体教学人员的教学行为都要做到按章行事,树 立教学规范意识与责任意识,维护和保证教学制度

2、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目的就是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 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凡是对违反学校教学 规范和教学责任意识较差的行为,学校各层级部门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是我们新入职教师与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清醒认识的。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指导、监控的职能部门,对各专业系需 要进行常规检查,查秩序、查资料、查审批、查执行、查规范,并对出现 的问题分析原因,督促整改。但问题最多的还是归结于我们老师与管理人 员的规范、责任以及质量意识欠缺。意识决定行动,心态决定成败。思想 通了,责任明了,规范清了,做事就顺了,问题自然也就少多了。对于新教师来说,熟悉白

3、云文化,树立质量规范责任意识,更新教育 服务理念,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是当务之急。职教理念与质量规范职业教育的“五零制”: 1、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专业开发 2、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实现零对接教学计划 3、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实现零间距教学大纲 4、教学情景与工作场景实现零位移教学方法 5、教学矛盾与问题出现实现零积累教学效果 质量规范与责任意识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 过程管理 细节管理 规范性 责 任学校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开拓创新 以顾客为本位,教育服务贴心 以能力为核心,培养技能精英 坚持敢为人先,不断持续改进相关术语产品:教育服务 顾客:学生、家长、用人

4、单位直接顾客:学生间接顾客:学生家长最终顾客:用人单位质量目标技工教育每年开发发1个以上新专业专业 在校生对对学校服务满务满 意率80%以上 毕业毕业 生对对学校服务满务满 意率90%以上 家长对长对 学校服务满务满 意率90%以上 企业对业对 学校服务满务满 意率90%以上 毕业毕业 生就业业率98%以上 学生毕业毕业 率95%以上 毕业毕业 生技能鉴鉴定考证证合格率95%以 上 毕业毕业 生操行合格率95%以上 学生体质质健康达标标率98%以上 重大、特大、恶恶性安全责责任事故为为 零 设设施设备设备 完好率98%以上 人力资资源配置符合率90%以上熟悉各层级教学工作目标 职业教育目的在于

5、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社会进 步。培养其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 人才。通俗地说,就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其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 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 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考试考核标准等方面 都必须以培养人的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要关注教 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以便最终形 成学生合理的心理结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 的基本

6、依据。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它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支 配、制约,它的制定要以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确 定要考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以确保这些要求在教学中 得到体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培养 目标课程 目标教学 目标教育 目的考核 标准认识教学文件与教学记录1、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2、教学记录:教学授课计划、教案、 教学日志、成绩册等 ;3、教学指导性文件与教学记录之间的关系:专业开设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 教案 上课 编制课表 教材(教参) 备课 教学日 志 下发任课通知书 任课老师 学生作 业教 育 培 养 课 程 教 学 教

7、学 目 标 目 的 目 标 目 标 进 度 目 标 实 施 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六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生作 业教 材 教 参专业 开发教学 计划教学 大纲授课 计划编写 教案教师 上课填写 日志学生 作业编制 课表下达任课 通知书教师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六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生作 业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六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生作 业教 育 培 养 课 程 教 学 教 学 目 标 目 的 目 标 目 标 进 度 目 标 实 施 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8、) 六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生作 业教 材 教 参专业 开发教学 计划教学 大纲授课 计划编写 教案教师 上课填写 日志学生 作业编制 课表下达任课 通知书教师教 育 培 养 课 程 教 学 教 学 目 标 目 的 目 标 目 标 进 度 目 标 实 施 备 课(学生、教法、环境等) 六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生作 业教师包堂管理制度 “教师包堂”的涵义:指任课教师对与课堂现场相关的一切要素负完全管理 责任。包括学生行为管理、课堂环境管理等。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必 要措施。文件来源: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控制程序(QB-07

9、05-14)文件 。 一、课前准备管理1、教师候课准备:提前5分钟包括教学场室准备、教学仪器设备准备、教学用品、工具、材料 等的准备、课堂教学组织准备、填写实训教学安排白板等。2、学生考勤管理:实行学生点名制 学生上课考勤纳入学生成绩管理。缺勤、违纪现象知会其班主任 或系领导。 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5分钟,包括课室清洁与整理、上课用物品准备等,以保证学生提前进入 上课状态。 4、学生仪表管理:教师课前应督促学生按要求佩戴好胸卡,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 管理要求。 二、课堂秩序管理1、用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导”、学生“演 ”,

10、让学生有序地“动”起来。严禁教师一言堂、满堂灌。2、教师要“管”课堂 。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严禁学生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妥善处理课堂教学出现的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3、确保教学组织有序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上课严谨组织。分组进行教学时,要 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严禁学生无所事事或随意走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严禁不顾学生而做自己的事 情。三、课堂安全管理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实训课第一件事就是安全教育。对课堂教学使用的用电设施设备 ,学生应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操作。对属于教学场所配备的用电 器械发生的安全隐患,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不允许学生 随意接驳

11、电器。2、特别关注学生服饰是否符合学校实训安全管理要求。对出现不按要求穿着工服、佩戴保护镜等问题的学生,教师有权 力、有责任要求学生立即整改。3、严格执行实训安全准入制度。学生必须经过实训安全教育并通过实训安全考试方能参加实训。 安全教育不放过一人,力避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前次课缺 勤的学生要先补安全教育课才允许实习。四、课(场)室卫生管理1、教师上课前,应检查教学环境是否满足环境育人的要求。对地面较脏、桌面较乱、桌椅摆放凌乱的现象,应在课前督促学 生进行现场整理,以保证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2、下课后教师要按场室管理要求,做好“人走五关”。组织学生做好场室的卫生清洁,设备要清理还原

12、,关电、关灯、 关扇、关窗、关水、关气、关门。五、熟悉学生姓名,做好学生信息反馈工作在一个月内熟悉全班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六、加强教学过程考核1、教师包堂纳入教师月度考评内容。对课堂秩序好、教学效率高的教师要树立典型,表彰学习。对出现问题的 教师开具不合格报告或按教学事故给予处理,并责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要 加强跟踪指导,整改无效的要给予调岗或辞退处理。2、教师包堂纳入专业系(室)月度考评内容。教务处将加强全校教学秩序的管理和监控,强化巡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处理,将教学秩序作为对系(室)考评的主要指标。任课教师“包堂”,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 学校良好教风与学风养成的基础,也是学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 质量的前提。要求各系(单列教研室)结合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 学习,并遵照执行。新教师导师制培养v新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实施简介v新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手册v新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任务书v新教师导师制培养效果评估报告v新教师导师制培养效果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