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810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李松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学期末论文题目: 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 学 院: 文化传播学院 专 业: 新闻学(二班) 学 号: 201312020203 姓 名: 李松伟 2015 年 1 月 1 日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修德立信 博学求真目 录中文摘要2一、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2二、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4三、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四、对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5参考文献9洛阳历史文化的市场化开发摘 要: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

2、史文化资源。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关键词:洛阳;历史文化;经济发展 正正 文文一、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址类:主要有五大都城遗址。从目前考古工作的成果来看,已探明并发掘的有夏朝二里头遗址、商都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东都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既是我国都城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灿烂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

3、料价值,也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古墓葬类:洛阳已发掘的古墓葬数以万计,以洛阳为中心,在周围形成了庞大的古代墓葬群,尤其是邙山古墓群最为壮观。此外,周王陵、东汉皇陵、曹魏皇陵、西晋皇陵、北魏皇陵、唐恭陵、后梁宣陵、后晋显陵、烧沟汉墓、西周贵族墓群、东汉刑徒墓、伊尹墓、狄仁杰墓、杜甫墓、白居易墓、颜真卿墓、范仲淹墓、劭雍墓、二程墓、王铎墓等,都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博物馆类:洛阳现有洛阳博物馆、关林古代艺术馆、 “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古建筑类:佛教建筑有白马寺、香山寺、灵山寺、龙马负图寺等;道教建筑有上清宫、吕

4、祖庵、洞真观等;名人故里祠堂有伊尹祠、周公庙、光武庙、关林、府文庙等。名人故居类:出生在洛阳,生活在洛阳,成就在洛阳的名人无数,名人故里、名人文化类资源十分丰富。如玄奘故里、二程故里、李贺故里、老子故宅、狄仁杰故居、邵雍故居等,以及围绕他们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传说,都具有开发挖掘的具大潜力。石窟、碑刻类: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等朝代,经过 400 多年的开凿。现存窟龛 2345 个,碑刻题记 2800 余块,佛塔 70 余座,造像近 11 万尊。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

5、博物馆1。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书法类资源:洛阳历史上书法大家灿若群星,留下了龙门二十品等碑帖瑰宝。颜真卿的书法,在中国的影响很大,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颜真卿死后,葬在偃师北山。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家,其书法艺术从明末清初直到现代影响了中国 400 余年,向有“神笔王铎”之誉,这些都是洛阳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传统产品类:最能代表洛阳,且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品种有:洛阳唐三彩、洛阳宫灯、黄河澄泥砚、仿古青铜器、洛阳杜康酒、洛宁竹帘等。根文化:洛阳是中华文化之源, 河图 、 洛书 、 周礼 、 诗经等,都堪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洛阳是中华民族之根:

6、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无论是上古传说,还是历史记载都反映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民族起源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即使在今天,根在河洛也仍然是全世界华人的共识。宗教文化:洛阳是三教祖庭。宗教的产生、发展和融合是中国历史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儒教起源于洛阳,道教创始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理学光大于洛阳。儒道释三宗的汇聚大大提高了洛阳作为中国宗教圣地的作用和优势。民俗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洛阳风物民俗就是中华风物民俗的渊源和缩影。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民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谚语、民歌民乐、民间舞蹈、杂技等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名人文化:洛阳历史上杰出人物众多。比如伏羲氏、伊尹

7、、周公旦、苏秦、白圭、贾谊、许慎、桑弘阳、玄奘、刘禹锡、李贺、白居易、司马光,以及武则天等众多帝王。留下了“建安七子” 、 “竹林七贤” 、 “洛阳纸贵” 、 “程门立雪” 、 “武皇贬牡丹”等众多典故,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饮食文化:洛阳传统名食名菜主要有洛阳水席、洛阳浆面条、烫面角、洛阳胡辣汤、牛肉汤、羊肉汤、洛阳燕菜、鲤鱼跳龙门、清蒸鲂鱼、长寿鱼等众多品种。特别是洛阳水席,风味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目前,在中国能称为“席”的只有“满汉全席”和“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一张难得的城市品牌。洛阳燕菜、 长寿鱼、鲤鱼跳龙门、清蒸鲂鱼等历史名菜,都有一些十分美好的传说故事。牡丹文化:洛阳是牡丹之乡

8、,洛阳人爱牡丹、养牡丹,千年如一,始终不渝。古往今来,以洛阳牡丹作为艺术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胜枚举,给洛阳牡丹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目前,洛阳已成功地举办了二十三届牡丹花会。随着牡丹成为国花,洛阳牡丹文化资源及牡丹文化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牡丹文化资源的开发将出现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古代科技发明:主要有青铜铸造技术、陶瓦、铁器铸造及使用、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蔡伦造纸术、指南车、雕版印刷术、火药、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等,均最早出现于洛阳。古代文学作品:洛阳是历代文人骚客集居之地,他们在这里著书立说,成就了许多撼世之作。尚书开启了中国散文之门, 诗经汇集了洛阳最早的诗篇。历史上曾有汉魏文章半洛

9、阳的佳话,还有太康文学、唐宋诗词等。千百年来,洛阳人文昌盛,杰作并出,全唐诗 5 万余首,其中与洛阳有关的就有 5 千余首。与洛阳有关的众多文学名家名作是洛阳宝贵的文化资源。二、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二、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洛阳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市,文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数千年, “多、古、高、少”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2截止目前,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70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24 处。仅以博物馆为例,现有洛阳博物馆、关林庙、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等 7 处,馆

10、藏各类文物多达 40 万余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许多藏品及国家级文物,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 4000 多年历史中,洛阳就做了 1300 多年的京城。洛阳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伏羲氏、高辛氏、后稷、契,以及仓颉造字、伶伦作乐等人物及传说,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洛阳长期作为都城存在,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艺术之精湛,在国内外极为少见。如洛阳龙门石窟,如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河南仅此一处,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五大都城遗址,已被国家列为大遗址保护计划,其在东西 50 里的范围内汇聚了五大都城遗址,其开

11、发价值不仅在中国,在世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震撼;白马寺长期作为佛事活动的中心,是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此外,还有河图洛书等资源。洛阳虽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洛阳历史文化遗产中可视资源相对较少,大量极具价值的遗存或被后代建筑埋藏在地下,或为残垣断壁、零砖碎瓦,或存在于史料中,洛阳虽有长达 1529 年的建都史,但现在在视觉上已看不出古城的样子,再加上仅有的部分可视景点景区分散,规模小,使洛阳在视觉上就是一座现代工业城市而非古都。三、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三、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越来越

12、重视,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但由于总量规模偏小,总体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还远不能满足创建国际性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最适宜人居住城市的需要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城市经济发展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但从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我市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和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景及历史资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居历史文化“资源大市”之大,满足现状,盲目乐观

13、,在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无烟工厂对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魅力、推动旅游经济的作用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在了西安、开封、桂林等城市的后面。二是历史文化的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缺少可行性研究。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市文物部门在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先后编制了大遗址保护计划,但对于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特别是在资源优势的转化方面缺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的分步实施计划。三是对无形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比较重视,但对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开发重视不够。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

14、明确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很重视,市文物、旅游等主管部门在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保护开发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景区项目的开发方面,近几年仅开发了一个“天子驾六”车马坑博物馆,整修了一条古文化街区,而对洛阳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不仅使河洛文化这一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其他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陇文化、燕赵文化、楚文化等,在历史文化资源向有形化转化上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四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群众娱乐性、参与性项目少。目前我市主要旅游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已经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缺少历史人文内涵。如老城仿古一条街,置身街中,冷冷清清,体验不到当时历史氛围中古代都城的喧嚣和风土民情。再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视性差,对项目的娱乐性、群众的参与性挖掘开发不够,致使一些已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