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峪李志勋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744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涌峪李志勋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涌峪李志勋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涌峪李志勋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涌峪李志勋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出主体,引导探究,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突出主体,引导探究,扎实做好教学常规龙驹寨镇涌峪小学 李志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这里分享、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下 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1、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备好课是提高质量的基石。、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备好课是提高质量的基石。 每学期初我对整册教材做了全面的了解把握,深入细致的分析章节之 间知识的前后联系,并结合我所教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 订了详细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到目标明确、重点 突出、难点突破、教法学法灵活,使每一节课双基教学巧妙落到实

2、处,突 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让学生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2、精心组织,激发热情,上好课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精心组织,激发热情,上好课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如何上好一堂课,突出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大家的毕生追求,每人 都有一些经验之谈,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惑。有时老师花了不少力气,精 心地准备了许多资料,可实际上课时效果并不尽人意,那么数学课堂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呢?伟大的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指出: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状况去教学。数学课堂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授受, 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

3、主动建构过程。”这是建构主 义理论的精辟观点之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 过去的“主体”转变为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把 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 识,获得知识的习惯。比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先根据题 中的信息,让学生解答将 63 吨大豆和 137 吨玉米从丹凤运到西安,每吨 运费 4.2 元,共需运费多少元?学生列出了两种算式:(1) 4.263+4.2137,(2)4.2(63+137)。然后让男同学根据第一个算 式解答,女同学根据第二个算式解答,比赛谁算得又对又快,最后总结女 同学为什么算得既快又准

4、确?从中使学生明白应用乘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 便和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好处。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把课堂的主动权 教给学生。结果让我比较满意,不但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 且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憋足了劲儿地参与比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3 3、事无巨细,分层批阅,改好作业是提高质量的保障。、事无巨细,分层批阅,改好作业是提高质量的保障。 批改作业是日常工作中最平凡、最繁杂的一件事。对于数学老师来说, 还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面窗口,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通过批 阅作业能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方式、 讲评方法,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上加以循循善诱,提高学

5、生的数学能 力。根据以上定位,我认为批阅、订正作业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 材批阅”、“分层批阅”,使作业充分发挥其巩固的作用,发挥每一道题 的训练价值,达到“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 的目的 。 4、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强化辅导是提高质量的捷径。、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强化辅导是提高质量的捷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首先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 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 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 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 分学困生随着年龄

6、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其次充分发挥家庭教 育的作用,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5、贴近生活,引导探究,选择教法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贴近生活,引导探究,选择教法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 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 练的重任,也不一定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 的思维训练空间。探究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 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 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我们 都

7、有这样的经历,有时上完新课后教师感觉效果不错,学生也觉得听懂 了,但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 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上课听懂只是学 生认识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从学习的豁然阶段走向必然阶段,教师必 须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步让学生体 会“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激发学生自愿的拓展 知识的视野,开启思维的闸门,唤醒沉睡的潜能,展示创造的才华。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同事批 评指正。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让我们苦中取乐, 津津有味地品尝跋涉探索中的快乐吧!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