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698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 20152015 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 三次科技革命名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因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雄厚的资本、充足的 劳动力、丰富的资源 和原料、海外贸易的 迫切需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 界范围的确立、巩 固和发展;自然科 学的发展和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 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 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大大加快科学技术转化 为生产力

2、的步伐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 泛运用电力、内燃机的发 明和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 广泛运用重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电灯、汽车、飞机、 电话、电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蒸汽电力、石油原子能新兴产业铁路运输业电力工业、汽车制 造、飞机制造、石 油化工、钢铁工业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 信息产业、生物工程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特点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 和使用、蒸汽机的发 明与改良、重工业使 用机器和蒸汽机、交 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环节相互促进,层层 展开科学和技术结合更 为紧密;科技革命 由首先从一国开始 发展到在几国同时 开始不仅涌现

3、了大量科学成 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 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 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 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 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 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 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引起社 会关系的变革,资本 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 主义,率先完成工业 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 界的统治,世界形成 了西方先进、东方落 后的局面;资本主义 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两 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 盾日趋尖锐大大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为经济发 展提供更广泛的途 径;使生产和资本 高度

4、集中,形成垄 断组织,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 义逐渐向帝国主义 过渡;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的斗争愈演愈烈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 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 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 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 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 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多极化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应该抓住 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提 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科技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它一方面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

5、问题。如 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大气污染和 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 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青少年不健康 上网,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 战争,用战争手段打开了中国大门,破坏了中国主权。政治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 国际市场;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

6、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政治上,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农民阶 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 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 度。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 应经济全球化,制订发展高新科技的 863 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突飞猛 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原 因20

7、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 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 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 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具体表 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 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 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 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

8、于不利境地。一方面, 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 加大。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 面中国对 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 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三、实战演练 1.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以下按职 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

9、、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2.在过去的 200 多年里,人类经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 飞机、电报电话、电脑、原子弹、人造卫星等。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科技进步终将毁灭人类 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至今仍在惠及我 们。以下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历经百年以上且至今仍为我们广泛运用的有 蒸汽机 火车 汽车 电灯 电子计算机 A B C D 4.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 4 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发

10、明者的身份进入时代开始的国家发明到应用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工人蒸汽时代英国蒸汽机80 多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家电气时代美国、德国电动机60 多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家信息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子能6 年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 D.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5.定居北京的加拿大女孩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 吃着美国产的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 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这反映了世界发

11、展的哪一趋势? A 思想自由化 B政治民主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元化 6.“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 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 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圣诞树。”该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7.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一超多强”局面 8.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

12、越方便。没有 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 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 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9.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 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 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 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

13、港口。”这段话表述的意思包括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分配不均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全球化潮流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A B C D 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 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11.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

14、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 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 1873、1880、1882、1891、1892 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 的有毒烟雾事件。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 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马克思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 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 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 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

15、)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 1790 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 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2)材料二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参考答案1-10 CDABC BCAAC11.(1)改良蒸汽机发明后对煤炭需求剧增(或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原因:工业发展,大 量工厂兴起,煤炭大量使用,城市化兴起,人口的增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 (3)相对论; (4)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成果应该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