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1029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展 的关系。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意义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 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 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 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 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其余的三

2、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 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 。是指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 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 的具体形式。本质区别:资源配置方式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 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 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 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里并没 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 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

3、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 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一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 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政治路线: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奠定 了思想基 础。4.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 点。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 重心的转移?会议名称时 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兴起 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 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集体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 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 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农村 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 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 改

5、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知识归纳: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 建设转移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发展。 改革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其内容、前提、实质

6、和目的、目标是什么?前提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主义制度解放发展 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 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 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 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不符合宪法 的规定的规定,宪法上有,宪法上有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又;又不

7、符合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中央文件明确 规定,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相当于1966 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 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 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

8、,包干经 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开始1、现实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 代化的根本条件。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 平均。3、直接原因:安徽、四川一些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 户、包干经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历程: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 生产责任制,后在全国广泛推行。 (2)内容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

9、体(3)意义 :农民有了 自主权,克服了 弊端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 史性的变革。生产分配平均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 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 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易混易错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核心内容土地改革 (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1953-1956)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

10、经营 人民公社化 (1958-1983)实行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1978年 至今)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 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深化改革(配套措施)管理管理 方式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获得了 成功促 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 )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城市中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呢?19831983年年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 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 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

11、天已经过 去了。【探究】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 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 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 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 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 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提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 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 活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改革内容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2、,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所 有 制:变单一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 发展。 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效 益,使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城 市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农 村经营方 式改变 家庭承包责 任制管理方 式改变人民公社乡、镇、村居委 会大集体国有企业进行 改革农民农业农村企业职 工活力 效益中心 环节增强企 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P56】: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

13、展。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 谈会。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去向,但是搞了市场 取向,所以出了问题。意见二:吴敬琏和薛暮桥、刘国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包产到户姓“社”姓“资”?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市场经济姓“社”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14、?2.建立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1世纪初确立基本框架明确提出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基本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 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 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上存在误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建立过程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15、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1世纪初确立基本框架明确提出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基本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 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上存在误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意义 :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 史上的奇迹。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

16、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 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GDP增长图19781988199820084088.2018027.0089831.60362280.5020114731042010年,中国 GDP超日本正式成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2013年中国 GDP达到日本的近 两倍! 同时工业总产值超 过美国26%成为世 界头号工业制造 国。2013568845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 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归纳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能推 动经济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小结:(开端)(扩展)(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