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0004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夹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目

2、标:促进农业发展与区域条件有机结合形成特色生态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读读4.14.1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范围是什么?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 件1、位置、范围 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2、地理条件分析(1)气候条件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温差大,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雨热同季。100200mm气候成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纬度高跨度大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冷,夏温暖跨暖温度、中温带、寒温

3、带无霜期北部80天到南部180天南北差异: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地 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 物(喜凉作物) 北 部寒温带1000春小麦、大豆中 部中温带100036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南 部暖温带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 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由于其生长期比较长,东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丰富。冬季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种优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

4、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 ,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 建设。3、与我国东部地区其他地方相比较,东北地区 发展农牧业的气候的不利条件?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 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 畜牧的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 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请说出请说出 东北地东北地 区的地区的地 形特点形特点 _(2)地形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主要地形山地平原高原西大兴安岭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南辽河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

5、原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内蒙古高原东部: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 是优质草原牧场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2.5 7.57.5,全氮含量为,全氮含量为0.150.150.350.35 ,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 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 集中连片分布。集中连片分布。(3)土壤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工业原料机械化设备、化肥工促农牧 农牧兴工交通交通发达 时对外

6、联 系方便人口开发晚,人 口密度低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经营规模大,绿色 农业,大农业发展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P62P62思考思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3、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4、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三、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玉米分布普遍 大豆小麦

7、向北扩展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 域灌区 北纬50度林业特产区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人参、鹿茸、苹果、 柞蚕茧畜牧业区 农牧和林牧结合条 件好,品种优良, 农区舍饲发展快 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产区畜牧业产区主要主要 分布区分布区 主要主要 农作物农作物具体分具体分 布区布区松嫩平原、三江平 原、辽河平原玉米、小麦、大豆 、水稻 玉米分布普遍,由 南向北逐渐减少 小麦和大豆由南向 北逐渐增多。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 、松花江流域以及东 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 术的进步,水稻种植 已扩展到北纬50以 北

8、的黑龙江沿岸 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 林木、鹿茸、人参、 苹果、梨、柞蚕茧 大小兴安岭是我 国最大的林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 主要的鹿茸、人参 等珍贵药材产区 延边盛产苹果梨 辽东丘陵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 果产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 红牛呼伦贝尔的三河牛和 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 良种 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 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 条件。 广大农耕区的舍饲养 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 养猪、肉鸡、肉牛、奶 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 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 规模化方向发展。 东北山区的原始森林内蒙古东部草原的畜牧业农业类农业类 型布局的主

9、要自然条件耕作业业林业业畜牧业业P64活动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有利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有广大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不利畜牧业的发展2.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应怎样处理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东北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1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农场经营规模

10、-机械化生产 2 2、地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发展各种产品农业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发展各种产品农业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或或集中产集中产 区区。每个地区各自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着重发展少数几个少数几个突出突出部门或者部门或者作物作物,并,并 成为以某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的专业化生产 区。区。玉米:玉米:松嫩平原,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著名的“ “玉米带玉米带” ”小麦:小麦:北部地区,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平原北部最集中。小麦以小麦以春小麦春小麦为主为主水稻:水

11、稻:东部的山间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灌区P66活动1.读表4.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黑龙江吉林 辽 宁上海 江 苏浙江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0.310.21 0.10.02 0.07 0.05 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东

12、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耕地减少,粮食供应越显紧张。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五、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 续发展方向水土流失,黑 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碱 化和草场退化 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人口剧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威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

13、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表现过度砍伐东北的次生林东北的水土流失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强化农业生产 保证国家粮食需求重点:1、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2、加快产品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重点: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畜牧业。 牧业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这样保护了西部草原生态,使中部粮食就地转化,密切了两地联系,延长了产业链。(3)山区林业发展方向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农业特色产品

14、重点:林木、人参、养鹿、食用菌、中草药、 水果、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大棚内人工栽培人参山地人参栽培大棚P68活动:珠三角基塘农业基塘景观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基塘景观P68活动:珠三角基塘农业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 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 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基塘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加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

15、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 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 境污染?为什么?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屎饲鱼),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的有利地 理条件。 珠三角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16、。 北回归线从珠三角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形低洼,水源充足光热丰富经济作物种类多交通便利市场广大4.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 宜,基本上可以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苏州位于长三角的腹地,与珠三角同属江河下游的平原,地势地平,水源充足,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适宜种植的作物或树种有:桑树、柑橘、枇杷、蔬菜、花卉、饲草等。P62活动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这里地势地平,气候暖湿,水源充足,适宜生产鱼类、禽畜、花卉、蔬菜;邻近港澳,市场条件好。 新疆南部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南疆土地广阔,光热丰富,有灌溉水源。 海南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